近日,日本长滨生物大学计算机生物科学学科教授永田宏在日本媒体《日刊现代》上发表文章,为日本的药业忧心忡忡,他认为“日本的仿制药行业,乃至医疗保健行业,都被中国掐住了脖子”,下面来看看文章是怎么写的吧——
即使产业重组成功,也无法解决日本仿制药短缺的问题。这是因为日本仿制药的大部分原料药和原材料都是进口的。
原料药是指制剂中的有效成分,原材料则是较简单的化学物质,经过多次化学反应后合成原料药。日本的原料药和原材料大多都依赖国外进口。仿制药厂商的主要工作是在进口的原料药中加入添加剂等成分,最终制成药片或胶囊等产品。
进口的原料药分为粗制品和精制品,粗制品必须经过提炼和加工才能使用,而精制品则可以直接使用。
根据日本非专利药和生物仿制药协会2023年公布的数据,从金额来看,日本进口的粗制品中的中国占比最大(63.1%),其次是印度(20.9%)和韩国(8.9%)。而精制品方面,中国仍然是占比最大的(25.3%),其次是意大利(16.6%)、韩国(14.7%)和印度(13.8%)。
由于粗制品和精制品都高度依赖中国,如果两国外交恶化,最坏的情况下进口可能会被停止。说得夸张一点,日本的仿制药行业,乃至医疗保健行业,都被中国掐住了脖子。
日本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已将主要的仿制药原料药指定为“特定重要物资”,多少还是采取了一些对策。比如日本政府正在与国内厂家合作,探索一些原料药的国产化。然而,如果在日本国内生产的话,成本将是进口产品的2至5倍。 按照目前的日本药价,根本无法收回成本。
因此,仅靠日本国内几乎不可能以低廉的价格维持高品质仿制药的稳定供应。
同时,由于中国和印度的劳动力成本都在上升,未来原料药的价格也会逐步上涨。而日本还面临日元疲软的问题。日元不仅对美元持续贬值,对人民币和印度卢比也是如此。
几年前,半导体短缺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当时经常听到 “买输”这个词,意思就是日元购买力下降,在国际市场上买不过其他国家。同样的情况也可能发生在原料药上。
不仅是仿制药,中药(日本称汉方药)也面临着供应问题。去年秋天,大型汉方药生产商停止了“麦门冬汤”和“五虎汤”的出货。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常规的止咳药供不应求,很多医院开具中草药处方来替代常规的止咳药,因此生产商不得不停止供应。
此外,去年12月,该生产商的“葛根汤”也由于同样的原因出现供应短缺。这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各大药厂纷纷停供或者限制出货,供不应求的情况加剧。
目前,葛根汤和五虎汤已经恢复正常出货,但很多公司仍然限制麦门冬汤的出货。然而,由于流感季节即将来临,供应可能会再次出现短缺。
中草药的药材大部分都是从中国进口的。日本每年的药材消耗量约为28000吨(2023年数据),但日本国内产量仅为2900吨左右。
在中国,由于野生药草被大量采摘,而且还会造成环境破坏,因此对药草采摘的限制也在收紧。另外,由于中国国内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甘草等主要药材的出口也受到了限制。此外,由于中国更加注重粮食生产,据说草药的种植量也在减少。再加上日元贬值以及中药在西方国家越来越受欢迎,药材的进口价格与2021年相比上涨了约1.6倍(数据来自日本农林水产省)。
虽然日本农林水产省正在努力增加国内草药的种植,但种植户的数量却在减少。日本国内的草药主要是受药厂委托种植的。 药厂提供幼苗,农民负责种植,种植出来的草药全部由药厂收购。
然而,由于最终药价是固定的,即使种植出优质的草药,收购价格也有上限。此外,大多数药材需要两年以上才能采收。由于不能马上产生现金收入,因此进入该行业的年轻农民很少,行业人口在日益老龄化。
显然,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中药材的供应将比仿制药面临更大的问题。但日本除了眼睁睁地看着之外,束手无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