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教育发展的比较优势
文\杨华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
公办学校在管理上属于教育科层制的一部分,讲究服从和按政策办事,追求所谓素质教育和快乐教育,对学生减负较为推崇;民办教育通过准确回应市场需求追求效益最大化,很好地弥补了公立学校弱化学校教育后产生的教育市场空间。
一、公立学校的优势在改革中流失
基础教育中的公立学校与民办学校在各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区别。总体上,现在公立学校教育还占主导地位,学校信誉和教学质量也普遍较民办学校高,但是民办学校也有其发展优势。若不进行教育政策调整,基础教育的民办学校很快就能超越公立学校,成为家长和学生的优先选择。对当前县乡民办学校和公立学校进行比较,发现民办学校的许多优势都是过去公立学校曾经拥有的,只不过在最近一二十年的改革中逐渐消失了。从调查来看,国家对基础教育的公立学校改革整体上是失败的,它以"减负"和"快乐教育"为名,将中国基础教育的优势和特色都改掉了,正在掏空基础教育的基础。这种改革对于县乡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来说是致命的,使越来越多的农村子弟想努力也得不到努力的机会,阻隔了他们向上流动的渠道。民办教育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学生培养、教师激励、管理制度等几个方面。
二、民办教育在招生培养方面的优势
在学生培养方面,民办学校的优势首先是在招生上具有选择权。我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不再设小升初的考试晋级,这就阻断了许多公立初中对小学生的选择权。民办学校在学生选择上可以分为三等:一等是优等生,不收取学费,进来后还有奖励;二等分数稍低,收取正常学费;三等则要收取较高学费。也就是说,民办学校可以选择两类学生:一类是基础好的学生,另一类是有钱家庭的学生。招收前者可以提高学校生源质量,到升学时可以提升学校整体的升学率。招收后者则是为了赚钱,使学校在市场中生存下来。公立学校讲究的是公平,在学区范围内的学生"鱼龙"一起招生,选择的空间很小。我们在浙江绍兴市上虞区调查试验小学和初中时,校长和班主任就抱怨学校按学区来招生,既可以招到学区内官员、知识分子家庭的优秀子弟,那些城中村改造家庭的调皮捣蛋、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要招进来。他们认为这些学生严重影响了他们生源的质量,也较难管理,还会影响其他学生。而上虞区的华维初中则是民办学校,它可以在全区范围内招收优秀学生,极大地提高了它的生源质量,并在初升高时取得全区数一数二的成绩。而高中是非义务教育,上虞区的几所传统重点高中都在全区范围内招生,华维初中的考生也可以报考,所以华维初中的优秀毕业生考华维高中的较少,也就影响了华维高中的生源。
在学生和班级的管理上,民办学校与学生(家长)是市场关系,公立学校与学生(家长)则是政治关系。这就使得民办学校有较多的手段来管理学生和治理班级,而公立学校的手段被严格限制。民办学校可以自主设置规则对学生进行奖惩。民办学校的资金是自己的,可以设置相关的奖项在各方面对学生进行奖励,公立学校不能自主设置奖励项目和制度,其资金被严格限制在专项领域。在惩戒方面,民办学校还可以用以前公立学校使用的罚站、体罚、通报批评、留校察看、开除等方式。只要学校惩罚有据,家长即便不情愿(如罚站等)也只能认受,否则就自己卷起铺盖走人。民办学校的学生一般来自周边农村,能进城读书不容易,且可选择的学校有限,所以只能服从学校的严格管理。出于安全责任的原因,公立学校在对学生的处罚上较为谨慎,即便学生触犯学校管理规范,一般也是说服教育,不会启动处罚。即便是说服教育也要讲究方式方法,生怕学生接受不了出意外。家长对学校教育管理的方式只要不符合自己的理念,就会要求学校老师整改回复。老师既不敢对学生说重话,也不敢进行体罚。传统的管理手段在公立学校不起作用,它们只能创新管理方式方法,包括建立和做实"家委会",通过家委会去管理学生和做家长的工作。在农村学校很难成立家委会,在学生的管理上基本上没有手段。
激发学生竞争是学生管理和提高升学率的最重要手段。素质教育主导下的公立学校改革恰好是要弱化学生之间在学习成绩上的竞争,以强化学生素质方面的提升。上虞区公立小学的做法是不进行试卷考试,只对学生进行游戏式考核,考核不登记分数。公立中学的做法则是取消月考、模考、季考,只进行期末考试,考试成绩不排名,每个人只知道自己的分数,不清楚自己的排名。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只有纵向的自身比较,没有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不能激发学生因为比较差距而带来的竞争心理,因而也就没有竞争激励。学生对学习的认识不足,无法端正学习态度,教师也难以通过成绩排名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导。学生只有到了初三阶段、要升学后才会意识到学习成绩的重要性。家长在这个时候为了让子女能考个好学校,就开始猛烈地培优。学生没有学习的竞争性,难以分出差等,在班级管理上也会失去重心和抓手。班主任看着一班成绩平平、资质平平的学生也容易丧失管理和教育的动力。这种情况在农村公立中小学中更为普遍,学生无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无教育的积极性。但是,在民办学校中小学中,学生的成绩激励依然占最重要的地位,各类成绩排名和奖惩制度都较为健全,班级管理也因学生竞争而被激活。
三、民办教育在教师激励方面的优势
在教师激励方面,民办学校的手段也较公立学校多。公立学校对教师的激励一般是以县级为统筹,实行统一的激励措施和制度。这源于教育经费的专款专用制度,学校在教育经费上的自主权被上收,无法依据本学校的情况制订相应的激励制度。有些公立学校要在教育部门的奖励制度之外对教师进行物质奖励,都要以校外民间机构或企业的名义进行,如校友捐赠基金会、企业教育基金会等。而民办学校可以自主设立激励项目。
公立学校也不再对教师的教学成绩进行评比和排名。过去都会按年级、学科在全县区进行统考,并按照学科在各学校间进行排名,在乡镇也会排名,如果学校同一个年级有多个班级也会进行排名。学生成绩的优、中、差也会进行比重排名。排名本身就是一种激励,因为老师都要讲脸面,一次落后是意外、可以找理由,次次落后就是水平、态度问题了。有的排名还会有相应的物质或精神上的激励。这些措施对教师的激励起着很大的作用。随着这些措施在公立学校的取缔,教师教好教差都一个样,负责任与不负责任一个样,教师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上就难有积极性。备课上课都不认真,上课就是完成任务。民办学校可以对教育部门的相关政策置之不理,它们仍然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成绩进行排名,并在年终对老师进行严格的绩效考核,对考核分数给予排名和公布。公立学校的绩效工资制度流于形式。学校即便将教师的一部分工资用于年终的绩效考核,也很难真正实施下去,因为教师都认为那个工资本来就是自己的,如果被扣掉的话就会找学校领导吵闹。
公立学校的校长在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方面缺乏有效的措施,既没有经济措施,也缺乏行政措施,只能靠感情。笔者在贵州省镇远县报京村调查,发现该校的校长竟然是轮流担任的,原因是没有老师愿意当校长,当了校长难以做事,只能维持学校的基本运转。也没有人愿意当班主任,校长只能通过私人交情做工作,一些老师拗不过校长的面子才答应担任班主任。民办学校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市场关系,教师教得好就有奖励,教得不好就会受到处罚,乃至解除合约。调查发现,公立学校的老师较为轻松,将课上完后就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而民办学校的老师压力很大,除教学成绩的压力之外,还有班级管理的压力,他们要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班级管理及学校安排的其他事务上,甚至一个教师做几个教师岗位的事情。
四、民办教育在回应家长需求方面的优势
在学校管理制度上,民办学校也有其自身的优势。首先,民办学校无论家校距离远近一律实行寄宿制度。寄宿制度对学生进行统一作息管理,除周末以外,学生所有的时间都被限制在学校范围内,有事外出有严格的请假制度。这样做的好处有以下几点:一是有利于保证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二是有利于保证学生的生命安全;三是有利于保证学生不到校外学坏。而这些正是公立学校想做却做不到的。公立学校无法强制学生住校,即便是远距离学生也可以自由选择住校或在校外租房。这就使得学校难以管住学生的课外时间。但是学生在校外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学校就可能被要求承担责任。民办学校还能够将学生的课余时间安排得满满的,既可用于学生学习,也可以保障学生安全。
其次,民办学校的家校沟通制度较为健全。在公立学校,家校沟通制度建立较好的是城区较好的中小学,并且与学校沟通较顺畅的主要是家庭条件较好的家长,普通家庭的家长没有时间、精力、能力及意愿进行家校沟通。有的家长即便是老师打电话来沟通也很不耐烦,他们认为把学生放到学校就应该由学校负责,学校就不应该打搅家长。但是民办学校与家长的沟通非常及时和有效。这与民办学校同家长的关系性质有关。民办学校在与家长打交道的过程中处于卖方市场地位,居高临下,有优越性,他们要联系和沟通家长,要家长参与和配合学校相关事务,往往带有强制和命令性质,家长必须"服从"。大部分家长将子女送进民办学校是付出了不小代价的,因而对子女的期待较高,也乐意配合学校和班级的管理。因此通过家校联合与沟通,对学生的在校行为和在家情况就可以及时监管和反馈。
最后,民办学校对市场需求回应性比较强。民办学校在市场中求生存和发展,对教育需求较为敏感,并能够在第一时间予以回应和满足。譬如,公立学校下午三四点钟就放学了,在城镇务工的农村家长无法在这个时间去接子女放学;公立学校老师要求家长对子女的作业进行辅导和批改,但是大部分农村家长没有这个水平、时间和精力;公办学校弱化学校教育,强化家长的责任,但是农村大部分家长对子女学习和教育无法承担责任;现在社会上普遍提倡素质教育,大部分农村公立学校无法提供,只能家庭在课外时间去搞培训,但农村家长既没有足够的经济条件到市场上去购买,也没有那么多时间陪子女参加课外培训;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又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接受教育,因此只能将他们留在农村公立学校就读,他们非常担心子女非在校时间的学习与安全,等等。农村家长在这些实际情况下就会对教育有特殊的需求,公立学校按照上面的制度和政策规定来办,制度设置较为僵硬,灵活性不强,对社会的教育需求也没有满足的动力和责任。民办学校在教学管理、学校秩序、教育内容、班级安排、课程设置等方面对农村家长的上述需求给予了充分满足。譬如民办学校实行寄宿制度、晚自习制度就解决了农村家长对学生安全问题、接送问题、学习时间等方面的要求;在课程设置上,民办学校尽可能开设素质教育课程,并在广告中大肆宣传;民办学校在校内开设文化课的课外培训,不需要家长陪同,费用也较校外低,解决了农村家长对子女文化培训有需求但没有时间陪同的问题;民办学校对学校秩序的维系较为严格,班主任、年级组长及普通老师都有维护校园、宿舍、食堂秩序的责任,满足了家长对学生安全问题的需求;在班级设置上,民办学校可以巧立名目设置快班和慢班,将好生和差生隔离开来,满足了学生成绩较好的家长对子女更好发展的需求;等等。
总之,民办学校的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解决家长关切为准绳,其制度设置较为灵活,因时而变,因事而变,能够很好地跟市场对接,回应市场需求。
五、小结
公立学校讲究公平,学生招生以学区为主,不能对学区内的学生进行三六九等的差别对待;民办学校则追求效益,招生的选择性较大,既可以挑选成绩好的学生,也可以依据家庭条件来招生。公办学校在管理上属于教育科层制的一部分,讲究服从和按政策办事,追求所谓素质教育和快乐教育,对学生"减负"较为推崇;民办教育通过准确回应市场需求追求效益最大化,很好地弥补了公立学校弱化学校教育后产生的教育市场空间。民办学校的优势不外乎三点:一是它继承了公立学校的优良传统;二是对教育市场需求敏感;三是制度安排灵活有效。反观民办学校优势,公立学校改革应向何方?
选自 杨华著 《县中:中国县域教育田野透视》 2024年7月当代中国出版社、重庆出版社联合出版
“读书无用论”不足取——刚大学毕业拿不到高工资甚至不如初中同学是正常的
"掐尖"是"超级中学"最大的经验和秘诀,其触角所到之处,县中无一幸免
"减负"最应该减的是应试负担
加剧社会焦虑,引发群众不满——"普职分流"政策不能"一刀切"
县城中学抑郁学生何以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