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说“司马光砸缸”是假的,因为宋朝造不出大缸,是真的吗?

司马光是北宋名臣,同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资治通鉴》就是由他主编。关于司马光,我们最熟知的莫过于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讲的是他小时候跟小伙伴一起玩耍,其中有个孩子爬上一口装满水的大缸,结果掉了进去,因为这个缸比较深,小朋友自己爬不出,眼看就要溺水,其他孩子吓得手足无措,只有司马光急中生智,找了一块石头砸了过去,从而救出了溺水的小孩。

图片

读书的时候,老师主要通过这个故事教我们做人的道理,比如遇事要沉着冷静、善于思考。但我们的传统教育,往往是一种灌输结论的教育,也就是你只需要接受这个结论,而不需要思考或者质疑这个故事。

比如司马光砸缸的真假,一千多年来几乎没有人去质疑。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有趣话题,说有专家公开表示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很可能是假的,为什么呢?因为宋代根本烧不出那么大的缸,至少目前的考古发现的宋代的缸都很小,还没有发现过可以装下一个孩子大小的缸。

图片

此言一出,立马引来网友热议,有人嘲笑所谓的专家胡说八道,也有人对专家的质疑表示支持,那么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到底是真是假?

首先,我们既然说司马光砸缸个故事,那么故事本身往往就具有传奇色彩,有可能真的有这么一件事儿,也有可能后人在写这个故事的时候添油加醋,所以真真假假很难讲。

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正史当中也有记载,《宋史司马光传》有这样一段话: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图片

除了正史以外,北宋的《冷斋夜话》以及南宋的《鹤林玉露》,也都有类似的记载。但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他们的说法都和今天我们听到的故事有一定的区别,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瓮和缸的不同。也就是说,我们认为司马光砸的是缸,但古人描述的却是瓮。

那么缸和瓮,现在看来其实也差不了太多,它们都属于陶瓷类的容器,但是古人分得比较清楚,它们最大的区别是形状,瓮是小口大腹,也就是上边的口比较小,肚子比较大,而缸底下小开口大。

图片

同时,它们还有一个区别,就是缸比较厚,瓮比较薄。那么通过缸与瓮的区别,我们就知道,为什么司马光只能用石头砸而不能从上面把小孩拉出来,因为史书上明确记载是掉在瓮里而不是缸,瓮的开口太小,根本不好施救,而且瓮比较薄,很容易砸碎,所以司马光砸的不是缸而是瓮。

其次从制作工艺来讲,宋代以前的确很难制作体积较大的缸,缸属于瓷器,对烧制的温度和工艺有很高的要求,在宋代的时候这种工艺还不成熟,即使到了明代,想要烧出大尺寸的缸来,成功率也很低。

图片

所以考古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出土过宋代的大型缸器,但是瓮不一样,瓮属于陶器,采用低温烧制,古人很早就可以做出大型的瓮来,比如唐代有请君入瓮的典故,装一个成年人都不在话下。到了近现代,缸和瓮区分得不再这样严格,所以才有了司马光砸缸的说法。

综合以上来看,司马光砸缸应该是历史上存在的真实事件,但唯一有所偏差的细节是:司马光砸的是瓮,而不是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