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文学艺术奖:推动文化振兴 营造文化氛围

11月13日,2024郭沫若文学艺术奖颁奖典礼在四川乐山沙湾沫若剧院举行。此次,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文艺作品108件参与征集,最终评选出文学大奖作品3件、艺术大奖作品2件、新人新作奖作品20件。其中,中篇小说集《霞满天》、长篇非虚构《昨日的边城》、长篇小说《爹》获评2024郭沫若文学艺术奖文学大奖,川剧《变脸》、舞剧《屈原》获评2024郭沫若文学艺术奖艺术大奖。

王蒙:对文学、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丝毫不减

2024郭沫若文学艺术奖颁奖典礼上,年满90岁的“人民艺术家”、原文化部部长王蒙的作品《霞满天》获得文学大奖。

《霞满天》,收入王蒙两部中篇近作《霞满天》和《生死恋》。两篇作品都事关人生与命运,但无论人生和命运怎么起落,爱和善的光芒始终照耀前行;真与美的信念,始终充盈心中。勇敢与坚韧、信念与坚持、向往与坚定,灿烂了主人翁的晚霞流年、夕阳人生,是90高龄的王蒙献给世界和人间的一曲恋歌。

聊到对生活的态度、创作的态度,王蒙动情地说:“虽然视力和听力减退了,但对文学、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丝毫不减。”

图片

王蒙在乐山大佛前留影。杨心梅供图

颁奖仪式前,王蒙乘船游览乐山大佛。在雄伟的大佛面前,他谈起自己对乐山的回忆、对郭沫若的敬意。“成都周边的重要景点很多,像都江堰、乐山大佛、大熊猫基地和三星堆等,所以我来成都的时候,到乐山‘一看一游一走’是常有的事。”王蒙介绍,其实在2017年,他就去过一次沙湾,拜访了郭沫若故居。在王蒙看来,郭沫若文学艺术奖正是对郭沫若最好的怀念。

王蒙认为,郭沫若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乐山以郭沫若之名设立奖项是非常有意义的。“乐山离成都非常近,在国家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相信这里好多题目可以选、好多文章可以做。”王蒙期待,以郭沫若文学艺术奖为切入点,面向全国、全世界,积极推动文化振兴,营造更好的文化氛围。

龚静染:书写“小城大历史”

2024郭沫若文学艺术奖颁奖典礼上,一本与马边人文历史息息相关的著作《昨日的边城》,获评文学大奖。

《昨日的边城》作者龚静染是地道的乐山人,现居成都,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报告文学专委会副主任、乐山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此次获奖,他带着他的“小城大历史”回到家乡。

“《昨日的边城》,用一个非虚构的散文形式,把小城几百年的历史汇集在了一起。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呢?我想这是有些机缘巧合在里面的。”龚静染说,过去,他记忆中的马边有些偏远,但令人神往、充满好奇。“我第一次去马边的时候,就觉得这个地方非常有意思,而且它的历史也非常吸引我。”《昨日的边城》是龚静染写得最快、也是最投入的一本书。闭关一年,一气呵成。

图片

龚静染近影。受访者供图

一直以来,龚静染的作品里都有一种乡土情怀,“我是乐山人,从小在五通桥长大。虽然现在生活在成都,但是我觉得,其实我跟乐山之间有深深的羁绊,我就是属于乐山的。”龚静染表示,作为乐山人参加这次评选与有荣焉,能够得到大奖更是非常幸运。

作为一名作家,龚静染充分认可郭沫若文学艺术奖的重要性。“乐山是一个文学底蕴非常深厚的城市,作为郭沫若的故乡,设立并主办郭沫若文学艺术奖,意义非凡。”龚静染认为,奖项是对作者写作的一种鼓励,他将以此为动力,继续前行于写作之路。

舞剧《屈原》:以沫若经典绘爱国之魂

舞台上,屈原的身姿傲然挺拔,随着一卷卷简牍缓缓展开,一幕幕动人的故事精彩上演……11月13日,2024郭沫若文学艺术奖揭晓,由乐山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乐山市沙湾区承发国有资产经营投资有限公司打造的舞剧《屈原》获评艺术大奖,并于颁奖典礼结束后进行现场展演,获得掌声喝彩声不断。

图片

舞剧《屈原》。宋雪供图

1942年4月3日,正值抗日战争的艰苦时期,郭沫若新编历史剧《屈原》在重庆国泰大戏院(国泰艺术中心前身)首演,轰动全城。80年后,在纪念郭沫若诞辰130周年之际,乐山选取郭沫若历史剧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屈原》进行改编。“我们作为基层文艺创作单位,有幸将它改编成舞剧,也是希望通过不一样的艺术形式,致敬这位从乐山走出去的文学巨匠。”乐山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岷波说。

2022年,舞剧《屈原》在沙湾首演,通过《橘》《陷》《辩》《节》四幕,以屈原的千古名篇《橘颂》为切入点,对屈原的一生进行高度凝练。

作为乐山市文艺精品创作的重大成果,舞剧《屈原》首演便获得好评不断。

2023年10月,舞剧《屈原》全新改版后在成都首演,登上四川大剧院舞台,吸引1500余名观众入场观看,上座率超过95%。2024年6月,端午假期,舞剧《屈原》在重庆国泰艺术中心连演两场,这也是该剧时隔82年再次“回到”首演地,演出共吸引约1600人次观看。

自首演以来,舞剧《屈原》参加第三届四川艺术节,荣获第五届四川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剧目奖”,并获四川艺术基金大型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舞剧《屈原》,以沫若之笔,绘爱国之魂。借《橘颂》之韵,展风骨气节,抒家国情怀……”接过郭沫若文学艺术奖艺术大奖的荣誉,创作团队无比激动,也深感光荣。

川剧《变脸》:回望经典、致敬经典、传承经典

“川剧《变脸》,讲述的是一个恪守传统的江湖艺人水上漂身怀变脸绝技,为传承衣钵收狗娃为徒,不料狗娃女扮男装,水上漂最后打破传男不传女的陈规,传艺给狗娃的故事。”四川省川剧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刘欣介绍,该剧目一经推出,便成为一部深受观众喜爱、斩获无数奖项的川剧经典剧目,是四川省川剧院的一张傲人名片。

1997年,“巴蜀鬼才”魏明伦创作了《变脸》,由谢平安、张开国、刘忠义执导,任庭芳、杨韬主演,首次搬上川剧舞台。剧目先后荣获“文华大奖”、“文华新剧目奖”、“曹禺戏剧文学奖”、第七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剧目奖等奖项。

该剧目也以其深邃的思想、起伏的故事、动人的情感和独特的民俗民风民情展示,获评2024郭沫若文学艺术奖艺术大奖。

“能获得艺术大奖,对于川剧《变脸》剧目,对于戏曲来说,是个很高的荣誉,对川剧的发展、剧目的创作都有非常好的推动作用。”刘欣介绍,川剧《变脸》是一出艺术性、思想性高度统一的剧目。该剧曾获四川艺术基金2021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2022年2月至3月完成排练后,在成都、内江及线上展演。2024年,四川省川剧院再次复排川剧《变脸》,并将于近期上演,本次复排,也是四川省川剧院回望经典、致敬经典、传承经典的有力尝试。

唯有传承,可至久远。如何通过“戏曲+”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刘欣表示,郭沫若文学艺术奖的评选极大地鼓励了创作人员,同时也激发更多人投身文艺创作队伍。(杨心梅、宋雪、赵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