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厘”竞技显匠心

在“创新京津冀”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航空航天模型加工赛项的比赛现场,随着机床的轰鸣声,一个个毛坯逐渐变成精度到“毫厘”之间的零件。

参赛选手们神情专注,时而在电脑上输入数据进行编程,时而操作机床按钮加工零件,伴随着一道道指令发出,机床不时运转,一个个毛坯逐渐被“精雕细琢”成零件……在这场决赛中,选手需要在5.5小时以内,根据图纸将3个毛坯制作成金属零件,并进行装配,实现机构运转,既考验技能,又考验体能。“这场比赛既是速度之争也是精度的较量。”专家组长宋燕林说,“比如零件尺寸公差精度要求范围是0.01毫米到0.03毫米,也就是头发丝的三分之一。”

比赛结束后,选手们提交赛件、清扫机床、退场。来自天津代表队的选手陈宏远充满自信地走出赛场。“这真是在‘毫厘’之间显匠心啊。” 陈宏远评价说,“在比赛过程中,每一个细节的处理,每一个参数的设置,都可能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质量,比如公差等级较高的零件尺寸需要多次测量,进行防变形处理,才能保证零件质量符合图纸要求。”他还表示,在遵循比赛规则的前提下,选手要大胆尝试新的加工方法和工艺,全面展现出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据宋燕林介绍,此次大赛试题采用的是典型航空发动机的简易模型,考核内容涵盖了航空航天领域中常见的薄壁特征、腔体特征、异形曲面特征、薄壁涡轮特征等关键要素。希望通过此次比赛,能推动京津冀地区高端数控加工制造领域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助力航空航天事业发展。

(天津工人报记者姜凯琦)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