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篇赋作、超40篇附题,嘉定耄耋老人倾心创作《百赋集》

图片


赋,是中国古典文学瑰宝,融诗散文之美,以其细腻写景与深情抒怀著称,现代创作颇具挑战。日前,一本名为《百赋集》的新书在嘉定发布,值得一提的是,其作者朱龙铭并非专家学者,而是嘉定区统计局原局长,一位热爱文学的八旬老人。


图片


八大篇章阅尽世间繁华


“泰山,天地钟聚,造化神秀;满山遍野,滚荡起伏……遍山旷野之石,恰是挥洒之纸。”——《泰山赋》节选

图片

翻开作品,记者发现,赋作内容广泛。《泰山赋》《黄河壶口赋》等作品,朱龙铭用异彩纷呈的词汇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景色,展现中华大地的自然之美。除了对祖国的歌颂,在《牧羊赋》《扁担赋》等作品中,他则是通过细腻的笔墨,描绘自己从放牛娃到农村管理者再到领导干部的奋斗历程。

“用词特别精准,直抵人心,这本书不仅是他个人文学才华的展现,更是对广大年轻读者的精神滋养。”汉语言文学爱好者吴女士感叹道。

据悉,《百赋集》内含作者106篇赋作,并辅以超40篇附题作品,分“风华正茂”“行稳致远”“旨永风雅”“怀忆夕照”“山河壮丽”等八大篇章,内容上包含历史伟人、国家重大事件、壮丽风景名胜、深刻个人感悟以及四季更迭。

“我主要采用的是‌文赋的写法,它‌是一种结合韵文和散文的文体,用词讲究辞藻的华丽和修辞的运用,使得文章更具艺术感染力。‌”朱龙铭介绍。


百赋成集靠的不是赋
       而是“付”


“熙熙春天,‘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与浅红’;翩翩春天,‘碧玉妆出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勃勃春天,‘春分自知春分贵,不须扬鞭自奋蹄’。”  ——《咏春赋》节选

谈到创作时长,朱龙铭说,自己从提笔到成章,只需花费半天功夫。但翻阅他的每一篇赋作,几乎都能见到五六首诗句的巧妙穿插,而《咏春赋》更是多达30余首。

图片


“赋非天赋,而是付出的付”,对于不擅长使用电子产品的朱龙铭而言,如此惊人的引用量和创作能力,他靠的不是天赋,而是60多年来坚持做好一件事——天不亮就手不释卷,沉浸书海。


走进朱龙铭的家,满室书香替代了繁复装饰。跟大多数读者一样,朱龙铭在阅读时也会在自己深感兴趣之处留下标记。然而,他的独特之处在于,他还会将古典辞章中的精髓段落与句子精心摘抄,并根据内容细致分类。这之中既有古时文人墨客抒发人生哲理的深邃思考,如“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无奈感慨;更有记录历史风云变幻的宏大叙事,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悲壮场景。

图片

历经岁月积累,朱龙铭已博览古今中外书籍近2万册,读书笔记铺开整屋宽,摞起一人高。“每一次阅读,每一份摘抄,都是心灵与古人跨越时空的对话。”朱龙铭说。


  从田野至书海
文学征途永不停歇


而说起如何与汉语言文学结缘,时间还得倒回至1958年,彼时的朱龙铭小学文凭,还在乡下务农。当时因工作出色,他获评“五好社员”,便用奖金购买了《西游记》与钢笔,白天劳作,夜晚读书,朱龙铭告诉记者,由于干农活体力消耗大,一到晚上就容易犯困,他就敞开窗,放盆井水,“时不时擦把脸,吹吹凉风,保持清醒。”

就这样,他一月遍览全书,两月抄录三分之一。此番经历,让他初窥汉字之美,自此从田间迈向书页,踏上求学之路。

60多年来,他研读诸子百家、四书五经、《古文观止等经典著作,还深入探索《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等工具书,以及唐宋八大家全集、唐宋元明清小说、近现代文学等万余本古籍新章。

有输入也有输出,他用50年时间,编著一部“然”字研究大书《“然”字释义》;陆续出版《四十年的路》《五十年的事》《六十年的情》《七十年的人》《八十文存》《存翰荟萃》《瑞苑荟萃》等46种书籍,1720多万字。


戚建伟作为朱龙铭所有作品的忠实读者,他深情表示:“朱龙铭的这份坚持与热爱,让他跨越了学历的界限,成为一位真正的文学爱好者与研究者。朱龙铭的故事,是从田野至书海的励志传奇,值得每个人学习。”

撰稿:周玉林
摄像:徐宸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