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呼和浩特11月17日消息(记者邵玉琴)蓄力以待,冬藏春发。 “十四五”将于2026年收官。而在内蒙古,“十五五”发展谋划已经紧锣密鼓展开。
11月16日,内蒙古自治区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举行“启航新征程 共谋‘十五五’”第86期发展改革论坛暨内蒙古发展改革智库联盟学术交流会议。
论坛现场(央广网记者 邵玉琴 摄)
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治区政府研究室、自治区农牧厅、自治区工信厅、自治区商务厅、自治区能源局及自治区发展改革智库联盟成员单位、各盟市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代表以及相关专家学者共90余人参会。
会上,国家及自治区有关部门和政策研究机构的7位领导、专家作了主旨发言。演讲嘉宾研判区内外经济环境,客观解析内蒙古经济发展成果。同时直面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共谋内蒙古下一个五年发展大计。
“当前,国际国内的形势复杂,经济发展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郭春丽开门见山。她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与困境、堵点与难点。同时从激发市场需求、挖掘内需等方面论证经济发展潜藏的机遇。
那么,就内蒙古“十五五”发展规划,自治区发展改革智库联盟的“智囊团”提出了哪些关键词?
记者注意到,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精准施策、转型升级、数字化及智能化、改革创新、新质生产力、产业承接等成为本次主题论坛的高频词。
“十五五”时期是全国上下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承上启下的关键五年,也是内蒙古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攻坚期,科学谋划“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专家们指出,内蒙古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积极推动各项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全力抓好各项改革任务落实,推动办好“两件大事”不断取得新成果,凝心聚力“闯新路、进中游”,共同书写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在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方面,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深入推进资源全面节约集约高效利用,积极稳妥实现碳达峰,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大力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城乡建设方式,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在建设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方面,内蒙古要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做好兴边富民、稳边固边、民族团结等工作,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在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方面,内蒙古巩固传统产业基地地位,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推动钢铁、铁合金、焦化、农畜产品加工等领域企业优化重组。
在能源建设方面,进一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新能源发展,推动传统能源和新能源耦合发展,持续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培育新兴产业新引擎,推进新兴产业强链延链补链和融合集群发展,加快建设“两个稀土基地”、呼包鄂乌及锡林郭勒锂产业基地和赤峰锂都、呼包鄂及通辽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等。
在新材料及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建设国家战略备份基地,推动稀土、镍、钼、锂、金、铀、锗、萤石、晶质石墨等战略资源保护性开发、高质化利用和规范化管理。此外,加快建设低空经济示范区,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在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方面,高质量构建现代农牧业发展体系,挖掘耕地潜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加强黑土地和盐碱地综合治理,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
在农牧业产业化发展上,重点做好规模化、产业化、绿色化、品牌化文章,实现农畜产品优质优价;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将非农建设、农业结构调整、造林种草等各类占用耕地行为统一纳入耕地占补平衡管理,规范补充耕地指标调剂管理。引导支持本地龙头企业和农垦、国有企业等“国家队”做大做强,鼓励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大型农牧业产业集团。
在建设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方面,发挥电价优势、绿电优势,抓住欧盟征收碳关税契机,把面向欧洲出口的企业引进来,推动出口企业在区内注册;发挥区位优势,提高出口货物集散能力。紧盯京津冀地区面向欧洲的出口企业,充分利用运煤空返车辆,增强集散能力;把握产业政策,提高进口资源落地加工转化水平。
内蒙古自治区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吴铁林表示,作为内蒙古战略发展的重要“智库”,该中心聚焦自治区发展改革领域重大课题、重大规划、重大政策,整合和优化配置全区研究资源,系统开展理论储备和前瞻性研究。本次论坛,智库专家就内蒙古“十五五”规划出良谋,献良策,助力内蒙古下一个五年发展计划精准决策。
论坛期间,内蒙古发展改革智库联盟单位成员围绕“十五五”期间如何推进实现共同富裕研究、人口高质量发展、提升内蒙古农牧业品牌效益、构建现代能源经济体系、促进东部盟市振兴发展等议题开展平行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