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写下“天若有情天亦老”,整个盛唐无人对上,宋朝才对出下句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也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因为李贺在很多诗歌作品中都出现了大量的神鬼意象。

其实,李贺写诗,更多的是写自己。

安史之乱后,李唐政权由盛转衰,国家千疮百孔,民不聊生,李贺对社会现实虽然心怀不满,却又无能为力,只能借诗歌抒发自己心中愤懑的情绪。

他留下的千古名句有:“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等等,其中“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流传最广。

这是一句可遇而不可求的佳句,意境深邃辽阔,将其作为上联后,整个盛唐竟然无人对得上,直到宋朝,才有了一个绝佳的下联,不再成为遗憾。


图片


原句出自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这首诗是李贺诗集的压卷之作,与这首诗相关的事情是这样的:

喜欢求仙问道的汉武帝,曾经派人用铜铸造了一个仙人,铜人高二十丈、大七围,手捧盘子以承接天上甘露。

到了曹魏的时候,魏明帝下令把铜人从长安迁到洛阳去,但人们在拆运的时候,发现铜人竟然流下了眼泪,于是停止了搬运。

铜人流泪一事,应该是传说。在史书的记载中,铜人之所以没搬到洛阳,是因为他太重了。

不过,这并不是李贺关心的方面,他关心的是兴亡。


图片


诗人运用了高超的拟人技巧,成功塑造了“金铜仙人”这一有血有肉,情感丰富,充满人性的艺术形象。

诗中的明月、桂树、衰兰、铜人都见证了汉王朝的覆灭,产生了悲哀之情,这些有生命和无生命之物,都洋溢着人的情感,人的哀伤,充满了浪漫主义情调。

在这首诗里,李贺仿佛就是那个流泪的铜人,而他只不过活了27岁而已。


图片

全篇中,“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堪为不朽名句。

诗人用大胆的设想、奇特的想象,有力地衬托了金铜仙人,同时也是诗人自己的困难处境和凄苦情怀,创造了博大而深沉的意境,刚健中一腔柔情,难怪会被后人传诵不已。

因为这一句实在是太好了,曾有人将其作为上联,想为它找一个绝妙的下联,凑成一对儿,但是整个唐代都没有完成这个“伟大的任务”。

到了宋代,更是有很多人对这句爱不释手,比如我们熟悉的司马光,他反复把玩这句诗,尝试对一个下联,总不能满意,最后只好说“奇绝无对”。

那么,真的就对不出一个好的下联吗?

这个下联最终被石延年对了出来。


图片

石延年是宋代的一个文学家,有一次,他和朋友月下饮酒,无意中提到了这句诗,机缘巧合,他对出了“月如无恨月常圆”这一句。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常圆”,上天如果有了情感也会衰老,月亮没有爱恨便会圆满。

从用词、韵味、意境、平仄等各方面来看,这一句确实都能一一对上,应该说这就是“绝对”了吧,再也找不出比下联这句更好的对句。

可是,下联始终让人觉得分量不足,不如李贺的句子沉着。前后两句给人的感觉不一样,凑合着压住了阵脚吧!

那么,对于李贺的这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你有些怎样独特的感受,对于下联,你有更好的想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