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殖民者脚步,李嘉诚选择了英国,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却更强了

文/许禹

现年96岁的华人前首富李嘉诚在2024年鲜有新闻见诸于世,但至年底却动作连连,最近一直有大动作。

10月28日,李嘉诚商业帝国旗下位于北京朝阳区东四环的“御翠园”项目开盘,直接以7.6折的价格甩卖,特价房仅7.6万元/平方米,比附近二手房的价格还低。

两天后的10月30日,李嘉诚、李泽钜父子以每股均价4.6294港元减持邮储银行H股约2015.3万股股份,涉及资金约9329.63万港元。本次减持后,李嘉诚及李泽钜持有邮储银行H股约11.86亿股,持股比例降至5.97%。

于国内的战略收缩不同,早在二个月前的2024年8月份,李嘉诚家族旗下的长江基建集团(长建)于英国当地时间8月19在伦敦证券交易所进行第二次上市,以股份代码“CKI”进行买卖。这个举动引发高度关注,被外界视为是进一步“布局国际市场、降低中港地区投资的风险”。

对于外界的揣测,集团主席李泽钜在出席长实集团的中期业绩会时表示:“我不敢赌香港市场太差,过去历史告诉我们,谁赌香港长期差都是错的”,并在分析员会议上指出,长和系内的其他公司暂时没有到伦敦作第二次上市的打算。

真的是这样么?说什么不重要,关键要看如何去做。李嘉诚在下一盘大旗。

图片

图源:CNSPHOTO

过去十多年间,李嘉诚旗下集团资产配置或者说资产转移就已经开始,当中包括抛售中国内地及香港,并且购入欧洲特别是英国的资产。

从中国撤资?实际上早就出去了

质疑李嘉诚从中国撤资的声音最早出现在2015年。

2015年中国官媒旗下瞭望智库发文《别让李嘉诚跑了》,批评李嘉诚“撤资”之举,引发了外界的广泛关注,当时李嘉诚罕见地作出回应并否认从大陆撤资等相关说法。

文中分析,自2013年起,李嘉诚父子便分批卖出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城市核心地带的房产,累计套现上千亿。2012年是中国经济发展中关键的时间节点,期间中国发生的大事明眼人都知道。

而后,这些资金流入英国,在其子李泽楷的主持下,大笔投资了英国的电信、电力、供水、港口、机场、零售及地产行业,号称“买下了半个伦敦”。

文章发出后,引发了极大争议。很多人谴责李嘉诚不爱国,“可同患难,不可同富贵”。

但少数富人的观点截然不同,万科的王石提醒公众认为:与其讨论李先生是否爱国,不如关心他为何出售上海的物业,这是一个信号,要小心了!

普通公众和官方媒体的质疑与资本代理人王石的观点不一样,这其中的是非曲直公众自有判断。

然而,事实上在更早前的2000年左右,李嘉诚商业帝国旗下的“和记黄埔”就已开始在欧洲进行投资,随后在中国大陆及香港两地的盈利占比逐年减低,重组之后的长和集团在欧洲市场的收益至今已占总收入的一半。

翻看长和及其合并前身和记黄埔过去20年的年报,按地区划分的收益总额显示,欧洲及英国市场的收益自2002年起占比遂渐上升,到2005年已占收益的41%,高于中国香港市场的20%及中国大陆的8%,已开始看到其开始偏重欧洲市场的趋势。2023年的长和年报显示,欧洲市场的收益为50%,当中有17%为英国市场收益,而中国香港及大陆分别占8%及6%,加起来只有约14%。

近20年来,长和系的业务及盈利对欧洲及英国市场变得愈发倚重。在2022年间,集团亦曾经出售在英国的资产,例如英国伦敦甲级办公室大楼5 Broadgate,同年亦传出有意出售英国电力资产 UK Power Networks。李嘉诚家族投资在英国不同的公用事业,包括水务、能源、铁路、港口。

与其相对应的是,同为港岛的几大地产商业集团并没有像李嘉诚那样开始大规模的海外投资,另外的香港三大地产商新鸿基地产新世界发展恒基地产,其资产分布则主要仍然留在中国大陆及香港市场。

新鸿基三大核心业务为信贷业务、投资管理、基金管理,而在中国区域的房地产持仓中,香港地区占76.8%,而在公开市场的企业持股方面,有60.6%为中国内地。

新世界发展方面,其主要业务中的物业发展及投资项目,均集中在大中华地区,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至于恒基地产,其核心业务包括物业发展及物业投资,亦主要是集中在香港及中国内地。

由此来看,李嘉诚商业帝国属性是中资还是英资一目了然。

问题来了,李嘉诚商业帝国为什么要从中国战略收缩并转进到海外市场?

从“香港成功商人到“英资代理人”

要理清李嘉诚从中国战略收缩并转进海外的逻辑,首先要从李嘉诚真正实现质和量的商业腾飞开始。

从做塑胶花生意赚到人生第一桶金,李嘉诚商业帝国真正开始奠定基础在于1970年代实现对和记黄埔的“蛇吞象”开始。

1967年,香港的楼市大跌,这个机会让李嘉诚决定赌一赌。他拿出了当时大部分的资产大量地购入低价的地皮。幸运的是,他赌赢了。

1970年,香港的经济复苏,房价狂涨,此时的李嘉诚手握190万平米的地产,资产成倍地增长。仅仅是租金每年就收入400万港币,李嘉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大地主。

1979年,英资的和黄集团经营不善,汇丰银行决定出售22.4%的和记黄埔股权,并以半价就卖给了李嘉诚,还可以延期两年付款,就连定金都是汇丰银行贷给他的。

这是什么生意呢?李嘉诚还没有花一分钱就掌握了拥有62亿资产的和记黄埔,这场交易使得李嘉诚名声大噪。汇丰出钱让李嘉诚收购其持有的股权,李嘉诚几乎一分钱不花就得到了别人梦寐以求的优质资产股权,现在来看,这更像是英资汇丰银行的天使投资,或者说是英资寻找在中国区域的利益代言人,毕竟沟通上,黄皮肤的李嘉诚在与中国人做生意时比大鼻子蓝眼睛的昂撒资本更有亲近感。

这份亲近感让李嘉诚在中国国内的投资高歌猛进,收获颇丰,当然也没让其背后的投资人失望。国内投资顺丰顺水开始于李嘉诚高超的沟通技巧,在与中国高层的沟通上,帮助一些人去加拿大治病成为其在国内顺风顺水、腾躲闪挪的开始。

从1980年代之后,李嘉诚又将目光投向了内地,因为看准了国家的稳健发展,大量投资国内的房地产,从1990年代开始到2000左右,李嘉诚在国内各大城市核心商业区开始疯狂买地,与其它地产商不同,李旗下的商业地产项目从囤地开始,可以十多年不开发,在北京的马家堡附近的商业地块直到2023年才开始要开发的消息,就地块的升值来说早就有十多倍的回报,这背后的能量非一般开发商可以相比。

投资圈的人都知道,投资就是找价值观相同的利益代言人,代理人帮助投资人处理相关问题,真正的投资人一般在隐藏在背后。

图片

图源:杭州交通918

而从李嘉诚成功实现收购和记黄埔开始,李的商业帝国与英资的汇丰银行深度绑定。汇丰银行的历史和中国近代史紧密相连,给西方殖民势力提供金融支持的汇丰银行,随着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开始慢慢淡出中国市场。当然作为其代理人的李嘉诚商业帝国当然也随主其后。

看空香港?实际上香港金融中心地位更强了

在2024年8月19日长江基建在伦敦二次上市时,长江基建方面表示,在伦敦上市可让身处不同地域的股东受惠,同时有助提升公司形象。

此言可谓一语中的,背后的股东不言自明。

李嘉诚家族旗下集团于2015年完成合并重组,分拆成为“长和”(长江和记实业)及“长实集团”(长江实业集团),两间公司侧重的业务有所分别,前者的核心业务包括港口及相关服务、零售、基建及电讯,后者则以物业及酒店资产为主。

今次赴伦敦证券交易所的“长建”,属于长和旗下的基建版块,本身在香港亦有上市,长和持有长建75.67%股份。长建业务范围涉及英国、欧洲、北美、澳洲及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等。1996年长江基建成立并于1999年开始进军海外市场。

2015年,李嘉诚旗下的集团相关公司注册地来说完成了改变。

2015年9月8日,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0001.HK,)、长江基建(集团)有限公司(1038.HK,)以及电能实业有限公司(0006.HK)发布联合公告,长江基建及电能实业合并,而电能实业是长和系10家上市公司中目前唯一注册在中国的公司。合并完成后,李嘉诚旗下所有上市公司注册地就全部撤离中国,在港注册的最后一家公司也落幕。

对于旗下公司的注册地问题,早在2013年李嘉诚就强调,长实及和黄不会变更注册地点,并认为多年后仍在香港。但真实情况却相反。

2015年 1月9日,长江实业集团发布重组方案公告,称将重组及合并长实集团以及和黄集团的业务,以创立两家全新香港上市公司——长和、长地。其中,长和将接手长实及和黄集团的所有非房地产业务,长地将合并两个集团的房地产业务。而长和和长地两家新公司的注册地均在中国境外的开曼群岛。

相关资料显示,长和系目前共有10家上市公司,长和、长实地产、长建等公司注册地均在海外。电能实业是现存唯一一家在中国境内注册的长和系公司。合并完成后,在香港注册的电能实业将被并入在百慕大群岛注册的长江基建,这意味着李嘉诚的长和系在香港注册的最后一家实业公司淡出历史舞台。

对于长建到伦敦上市一事,有评论认为,在海外进行第二上市会有利企业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并认为李嘉诚家族过往与英国有比较深厚渊源,不管是保守党或工党执政,风险相对来说都会较小。

从历史轨迹来看,李嘉诚看空香港,与英国殖民势力退出中国有关,随着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李嘉诚的商业帝国和势力也开始向欧洲特别是英国转进。

与李嘉诚看空香港不同,有意思的的是香港金融中心地位虽然经历过短暂的风波,但地位愈发稳固。

图片

图源: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

2024年9月24日,根据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lobal Financial Centres Index, GFCI)发布的最新报告,香港时隔两年多首次超越新加坡,重新夺回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的宝座。

由伦敦的Z/Yen集团与中国发展研究院共同编制的GFCI第36期报告显示,香港在全球121个金融中心中,超越新加坡,位居第三,仅次于纽约和伦敦。

香港的整体评分大幅上升8分,是前五名中增幅最大的城市。香港在商业环境、人力资本、基础设施和声誉等多个领域表现出色,并跻身全球前十的金融科技中心。香港特区政府发言人对此胜利表示庆祝。

自2022年失去对新加坡的领先优势后,香港采取了一系列举措,重振其金融影响力。从扩展虚拟资产到大力推进离岸人民币(人民币)业务,香港吸引了全球精英和资本的关注。随着资产管理业务的稳步增长以及2023年净资本流入激增3.4倍,香港已重返巅峰。

一个有趣的悖论——世界愈发动荡,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却愈发增强。地缘政治中心和金融中心是负向关联关系——地缘政治中心地位愈强,金融中心地位则愈弱,反之亦然。香港作为地缘政治边缘地带,却成就金融中心地位愈强的局面。新加坡地缘政治中东西方两大阵营两边讨好的策略,金融中心地位却在削弱。

一个明显例子是,在全球动荡局面下,香港成为俄罗斯资本的避风港,这个也成为了香港出租车司机的谈资。

巴菲特说,一个人不能从做空祖国中获益;而李嘉诚的儿子李泽钜早已是加拿大国籍,中国只是故国,他们似乎并没有做空自己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