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九号乘组等来了“太空快递”!
11月15日23时13分,长征七号遥九运载火箭浴火升空、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奔赴天宫之时,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亮如白昼。
11月16日2时32分,天舟八号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我国载人航天工程2024年发射任务圆满收官。
欢呼与掌声的背后,有一群人更加激动。在文昌航天发射场,记者采访了为天舟八号保驾护航的他们。
张楠:从西昌到文昌,从未停下脚步
“3,2,1,点火!”这声让人热血沸腾的点火指令来自于文昌航天发射场工程师张楠,这是他第一次当“01指挥员”。
“对测试发射流程要非常熟悉,协调指挥层面要特别清楚,哪个节点该做什么该关注什么,都要心里有数。”当记者问及“01指挥员”需要具备什么能力时,张楠回答得很简单。
实际上,在火箭加注发射流程中,所有的指令一环扣一环,每一个动作口令都会影响接下来的一系列动作,这对“01指挥员”提出了“零差错”的高要求。
张楠是个谦虚低调的人,他一再强调,自己只是团队中的一员,天舟八号的成功发射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团队协作固然重要,但个人能力提升也很关键,这一点上,张楠从未放弃。
2005年6月,张楠从西安交通大学毕业后,背上行囊走进大凉山,在西昌开启了逐梦航天的青春岁月。两年后,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作为一名刚刚入职两年的“新航天”,张楠在任务中主要负责全箭所有参数的采集和监测,为各系统提供可靠的测试数据,用以判断火箭工作状态。
2014年,张楠转战文昌。此后,他带领团队圆满完成了多型火箭的合练及首飞任务。2020年,他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助力嫦娥五号腾飞升空。这时的他,已经成长为航天测试发射领域的专家。
从西昌到文昌,从嫦娥一号到天舟八号,张楠已经习惯了火箭腾空而起,但在任务成功后,还是会兴奋得睡不着觉。
“我也只是这次得到了这个机会,发射场有很多优秀的人才,相信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机会。”在张楠看来,未来的光芒会照在每一个奋斗的人身上。
任松:发射场上的“修路人”
如果说天舟八号发射任务中,张楠活跃在“台前”,那任松可能耕耘在“幕后”。作为文昌航天发射场通信系统高级工程师,任松很清楚自己的工作对于任务的完成有多重要。“文昌、北京、西安之间的数据和信息,都需要我们来接收和传输。发射现场的各种视频图像,也要通过通信系统进行远端采集处理,然后再显示输出。”任松介绍说。
“发射场有测试发射、测量控制、通信、气象、技术勤务保障五大系统,通信系统相当于整个发射场的神经中枢。”任松一边表示压力很大,一边也表现出自豪感,“他们每个系统都要和我们打交道!”
任松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发射场的各大系统好比是车,而通信系统就是高速公路,只有路通了,车才能跑得顺畅。”
在“修路”这件事上,任松已经干了25年。1999年,任松便开始从事航天发射工作。从北斗工程到嫦娥工程,从中国空间站建设到未来的载人登月,任松细数着自己已经经历或正在经历的那些属于中国航天的关键时刻。
“你们看,那边正在动工建设的地方,就是登月任务的发射工位。”顺着任松手指的方向,一片热火朝天。
这一切,让任松回忆起他刚来文昌的时候,“那时候路都没有修好,我们最怕下雨,一下雨就是一脚泥。”任松说,“凡事都有个奋斗的过程,过后就好得多了!”
落脚到自己正参与修建的“通信高速公路”,任松说了三个方向——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
在任松眼中,中国航天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中国航天永远值得期待。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吴喆 文昌航天发射场报道 责任编辑 刘杨 编辑 于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