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广西南宁摄影报道
11月16日晚8点,由中国作家协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2024中国文学盛典·骏马奖之夜”在南宁启幕,现场将颁出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骏马奖与茅奖、鲁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齐名,是中国作协主办的国家级四大文学奖项之一,已走过43年历程。畅销书作家马伯庸(满族),四川青年作家羌人六(羌族)等多位获奖者将来到现场领取属于他们的荣誉。莫言、阿来、毕飞宇、东西等名家也将到场见证这一盛况。
“2024中国文学盛典·骏马奖之夜”活动日程展板
值得一提的是,来到南宁的莫言,所到之处都成为众人关注和媒体追踪采访的焦点。他走起路来气宇轩昂,遇到读者合影也来者不拒,说话幽默风趣,不时还笑声朗朗,状态甚佳。
1
看霸总微短剧:
强忍欲望不再看
11月15日,有人向莫言提及最新的热门事物——短剧。莫言说,自己也看过“霸总”类微短剧,“我发现这种微短剧剧情是高度重复的。刷一次,之后类似的剧情全来了,故事都差不多。要不就是一个霸道总裁,一个身怀绝技的人,变成装卸工之类的。我现在就是强忍着想看的欲望,要把它翻过去,不能再看了。”
随后,莫言谈霸总微短剧的此番话,迅速引发很多人关注和热议,一个热搜就诞生了。
2
没测过MBTI:
总体属于外向型
有记者问莫言:“你的网感很强,你个人的公众号文章阅读量都很高。你测过MBTI吗?”莫言说自己没有测过,但知道什么是I人、E人。
当被追问觉得自己是哪一类,他说,“我有时候是I人,有时候是E人。因为人的情绪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嘛!有情绪高涨的时刻,也有低落的时候。有时候我会滔滔不绝,有时候会沉默寡言。我觉得都是很正常的。不过总体来说,我觉得还应该是属于外向型的人。喜欢说话,喜欢交朋友。有时候喝了酒还可能会胡言乱语。”说完,他哈哈大笑起来,心情状态很好。
莫言给读者签名
中国的非遗因为短视频作品出圈,在国外拥有大量粉丝。中国文学该如何更好跨越语言、文化障碍“出圈”走向世界,收获更多的读者?莫言对此建议,首先,积极参加国际书展,中国作家、作品走出去,分享自己的创作,这些活动近些年来一直很活跃;然后还是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希望一夜之间把中国文学全部又快又好介绍出去,也不现实。“现在中国文学已经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了。我们大家要慢慢积累,细水长流,相信会水到渠成,喜欢阅读中国的外国读者会越来越多。”
3
讲《红高粱》被抢往事:
给同行一个建议
在“骏马之夜”之前,多场文学活动也在南宁一一展开。11月16日上午,在《人民文学》杂志社主办的“人民文学,人民阅卷”座谈会上,来自全国多地的多位作家和几十位普通读者受邀参加了这次座谈会。大家从各自角度分享了自己与《人民文学》杂志的故事,谈到了在网络时代信息爆炸下文学“出圈”路径等。
身为诺奖得主,莫言也到场分享了自己作为读者、作者与《人民文学》杂志的关系。
莫言在“人民文学,人民阅卷”座谈会上分享趣事
他说,“在成为《人民文学》作者之前,我首先成为《人民文学》的读者。我1977年开始订阅《人民文学》。我还记得当时我在上面读到艾青先生《光的赞歌》获得的兴奋和激动,读到丁玲报告文学作品《杜晚香》感受到老作家宝刀不老的才华。可以说,当时阅读《人民文学》和《解放军文艺》两本杂志,为我后来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起到了奠定基础的作用。”
莫言提到,文学刊物和读者是作家实现文学梦的两个重要环节。他也在思考,文学刊物在作者和读者之间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好像不只是桥梁,也比一般的加工厂更复杂。在我看来,一个好的刊物,在某种意义上,能够提炼和承载时代的精华,能引导文学发展的方向,甚至会影响作家的创作。”
莫言在“人民文学,人民阅卷”座谈会上分享趣事
莫言还分享了自己作为作者与文学刊物编辑之间发生的有趣故事。1985年,在《人民文学》担任编辑的朱伟向莫言约稿写小说,就是中篇小说《红高粱》。快要写完的时候,被另外一家刊物的编辑恰好看到,马上表示要发表。朱伟知道这个情况后,马上骑着自行车就赶来找莫言“算账”。莫言也很“委屈”,“我也没经验啊,他(另外一家刊物编辑)只是说他看看,也没说他要发呀。”莫言跟朱伟说,“我就再给你写一篇不行吗?”没想到朱伟非常坚决,“不行,就不行。”莫言对当时场景的回忆绘声绘色,幽默风趣,语气尽显可爱,多次引发全场欢笑声。
讲完这个故事,莫言在座谈会现场不忘“告诫”在场的写作者同行们:“写好的稿子记得只给一家刊物看,不然真的会引发矛盾!”
1986年,中篇小说《红高粱》在《人民文学》第三期发表后,引发巨大影响,后来还被张艺谋改编成电影,更是让这部作品的魅力拓展到更广的范围。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