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过4.5小时,约50次循环,江门恩平“90后”小伙吴健文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成功捐献了293ml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恩平第3例、江门第42例、广东第214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这份“生命种子”将用于挽救一名血液病患者,给患者带来新生的希望。
吴健文成功捐献了293ml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恩平市红十字会供图
“我多了一位素未谋面却血脉相连的亲人。”11月15日下午,恩平市红十字会向吴健文颁发了纪念品,感谢他的无私奉献。谈及感想,他说,可以挽救一条生命,甚至可以挽救一个家庭,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如果有需要,我还愿意再次捐献!”
十万挑一,“生命奇迹”出现了
31岁的吴健文,与中华骨髓库的缘分始于2019年的夏天。在恩平市红十字会的一次入户宣传中,他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对于血液病患者的重要性。随后,一次无偿献血后,他毫不犹豫地当场留存了造血干细胞血样,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5年后,在相同的盛夏,捐献救人的机会出现了。2024年6月,吴健文接到了恩平市红十字会的电话,“您与一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帮助挽救这位患者的生命?”
电话这头,吴健文没有丝毫犹豫,一口答应了下来。“我愿意!这一刻,我等了5年。”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愈白血病等重症血液病最有效的方式之一。非血缘关系之间的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率不足十万分之一。正因为配型成功率极低,每一例造血干细胞的成功捐献都被视为“生命奇迹”。
过去,由于技术限制,需要给捐献者做骨髓穿刺手术才能采集骨髓里的干细胞,会对捐献者身体造成损伤和心理压力。如今,绝大部分造血干细胞采集可以通过分离捐献者血液里的干细胞来实现,采集量比献一次血的量还少。
初配成功后,在江门市和恩平市两级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吴健文完成了高分辨基因检测、体检等各项环节,最终配型成功。不算短暂的等待过程,吴健文有过紧张但没有动摇,“从接到电话的那刻起,我就非常坚定地想要去做这件事情。”
11月8日,吴健文来到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办理入院手续。经过连续5天的动员剂注射,13日上午,他的血液采集正式开始。
医生在他的两条胳膊上各插了一根输血管,输血管连接在血细胞分离机上。血细胞分离机将从一根输血管流出来的血液分离出造血干细胞,其余的血液通过另一根输血管输回他体内。
血液分离机不停转动,血液在机采下不断奔涌、回流……伴随着血液分离机停止运转的声音,吴健文也成功捐献出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整个过程有点像加长版的献血,我没有任何不适。”他说。
一心救人,1个月减重10斤
事实上,吴健文的捐献过程有着一些“小插曲”。
在配合完成高分辨血样采集等捐献准备工作后,原定采集造血干细胞的日子却由于受捐赠者身体状况不稳定而推迟。“说实话,我的心一直随着患者的病情而悬着,希望尽快帮到他。”
好在,不久后患者身体状况终于稳定,吴健文再次接到了动员通知。
体检报告显示,吴健文存在脂肪肝的问题,为了保障捐献时的血液质量,他给自己制定了减肥冲刺计划。“我本来很爱吃肉的,有段时间天天吃青瓜和西红柿。”吴健文说。减肥七分吃,三分练,在控制饮食的同时,他也坚持每天适度锻炼、进行规律生活。
这个原本体重190多斤的小伙,一个多月后减到了180斤,使身体的各项指标更符合捐献条件。
时间来到13日上午8时许,打完最后一针动员剂,吴健文开始采集造血干细胞,妻子郑辉辉守护在吴健文身边。“睡一会吧,这几天都没好好睡觉。”妻子小声对吴健文说。她知道,其实这几天注射动员剂,吴健文并不好受。
“我的反应比较大,打完动员剂就开始腰疼、全身骨节酸痛。”吴健文说,尤其是晚上通宵不能入睡。他本来想咬着牙挺过去,但酸痛得受不了,第三天开始打了止痛针,这才有了好觉睡。
“面对一个生命,这点痛算什么。”吴健文笑着说。
自己的血液能救人,吴健文觉得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情。18岁起,吴健文已有多次的无偿献血经历。目前,他的献血次数已超6次,其中捐献全血5次,单采成分血2治疗量。
在吴健文的影响下,家人纷纷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他是个很有担当、有爱心的人,是我的榜样。下一次献血,我也要填写报名材料,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郑辉辉说。
造血干细胞的捐献是“双盲”,捐赠者与被捐赠者都不知道对方是谁。吴健文也不知道是谁与他通过这样的方式“血脉相连”,“只希望他或者她早日康复,也希望有更多人加入中华骨髓库,让更多血液病患者战胜病魔。”
来源:南方日报(周柳妤)
责任编辑:冯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