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车”不进社区 普陀区生活干垃圾压缩清运比例超90%

在上海这座常住人口近2500万人的超级大城市,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生活垃圾。上海市绿容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上海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分出量为7627吨/日、2.1吨/日、9111吨/日,干垃圾清运量为17060吨/日。其中,干垃圾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数量惊人的干垃圾如果直接运输到收运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为提升清运效率,目前通用的手段便是依靠压缩站先将垃圾压缩,再运输。

图片

图说:品尊国际垃圾压缩站 王笛 摄

以位于普陀区石泉路街道品尊国际垃圾压缩站为例,每天至少压缩6吨生活干垃圾。通过压缩机20兆帕的强大压力,能将每单位垃圾压缩至原体积的四分之一。
      干垃圾压缩 有效提升运输效率

“目前普陀区全区居住区生活干垃圾采用压缩清运的比例已超过90%,全区运送压缩干垃圾的车辆约60辆,基本能满足每天清运需求。”普陀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设施装备科科长万钧介绍,如果没有压缩站,直接去各居住区收集干垃圾,那每天将有200辆以上中小型环卫机动车早晚穿梭在各个小区,无论是车辆通行还是随之产生的噪音问题都会对居民生活产生影响。
      然而,记者随机询问了一些市民,他们却对压缩站褒贬不一。

“产生异味、影响生活环境。”

“影响房价,我不希望家门口有压缩站。”

“会不会产生废气影响身体健康呀?”
      部分市民对压缩站的“负面”影响还是有所忌惮。“其实市民对压缩站还是有些许误会,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压缩站和垃圾投放点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普陀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副局长肖燕说。一般建在社区周边的压缩站称为“小型压缩式生活垃圾收集站”,也被称呼为“小压站”。这里是干垃圾的“暂存点”,在这里工作人员会对居民生活垃圾中的干垃圾进行压缩、减容、封闭装箱。
      不进社区完成干垃圾清运

目前,普陀区在用的环卫压缩站有77座,保有量居全市第二。自2019年上海市《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后,普陀区已实现全域居民区干垃圾即从生活垃圾源头中析出,不进社区完成干垃圾清运,压缩站均是对干垃圾进行收集、压缩。

“普陀区不少房龄较久的老小区停车位紧张,2-3吨的生活垃圾清运车辆不进小区,物业就不需要在特定的时间段预留停放和作业区域;而清运过程中的噪音、异味也可能影响居民生活。”万钧解释道,压缩站更长的作业时间、更开阔的场地条件都为居住区、物业、保洁员收集倾倒提供了便利,

如今,在不少社区,压缩站早已“改头换面”。岚皋路上,面积约300平方米的品尊国际垃圾压缩站已于今年中旬完成升级,服务品尊国际国际、府村苑、石泉一村等11个居住区
压缩站门口环境整洁,三个卷闸门已全部彩绘,融合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和垃圾分类主题,如果不仔细看,很难发现这是一个日转运量6吨、主要的中型压缩站。

图片

图说:除臭设备

内部,各类科技设施设备一应俱全,开启压缩机需要“人脸+指纹”双验证;“低温等离子+UV”除臭系统将各类有机、无机臭气,与等离子基团充分接触并发生分解氧化反应,达到分解、净化臭气的效果。“开启除臭系统后,几乎闻不到任何异味。”环卫工说。

图片

图说:梅川路压缩站

无独有偶,位于长征镇的梅川路压缩站也在今年“焕新”,这处服务梅川路上钞苑、金玉苑、小学幼儿园等9个居住区和单位的压缩站是上钞苑小区配套建设项目,位于小区外侧。如今,普陀区绿容局为面积不大的压缩站陈旧、破损的地坪进行修补和地面防渗漏处理,同样安装了多功能除臭系统。

今年以来普陀区已完成全区39个压缩站的焕新升级。这些压缩站从“清新化、智能化、规范化、可视化”四方面入手,软件、硬件齐抓,助力垃圾压缩站焕新升级。“明年年底前,普陀区将实现在用的环卫压缩站除臭设备全覆盖。”万钧表示。

新民晚报记者 解敏 通讯员 王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