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通州·全球发展论坛(2024)期间,围绕“凝聚全球发展共识,携手展望2050”主题与会嘉宾展开对话。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重阳金融研究院理事、国家一级教授吴晓求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主持人王冠对谈时提到,一个国家能够发展起来有很多元素,但制度是主要的。中国经济能够止跌回稳是当前中国政府考虑的主要问题。现将对话实录发布如下:
王冠:我想问一下吴晓求教授,为什么国际社会在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过程当中用古特雷斯的话说是不及格?
吴晓求:我对全球的未来是比较担忧的。国际间的裂痕正在扩大,局部风险正在升级,而且局部风险还不止一个,有多个。同时,贸易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泛滥,严重阻碍了人类的文明和进步。
细细想来,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状况的发生?是因为制度发展目标的不同?还是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的差异?或者是因为利益和文明的冲突?我们需要进行深刻的思考。
大家可以看到,排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前五位的都是非常基础性的目标,消除贫困、解决饥饿、健康、教育和性别平等,在17个目标中是排在最前面的。
实际上,由于中国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基本上消除了贫困,我们在2020年就实现了全面小康的目标,所以全球贫困人口总量是有所减少的。但是在欠发达国家还是存在相当多的贫困人口,在非洲,还出现严重的饥荒,更谈不上健康、教育等等。这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巨大困难。
我一直认为,一个国家能够发展起来有很多元素,但制度是主要的。中国的发展不是偶然的,而是经过探索,找到了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也符合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道路,这非常重要。
概括地说,第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制度就是道路,就是方向,方向最重要;第二,不断完善的法制,总体而言,法治是保证正确方向不断前行的重要的制度保障,过去四十多年,虽然仍有不足,但中国法制是在不断进步的;第三,政治清廉,中国的反腐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非常重要,促进了政治清廉,一些不发达国家之所以落后,腐败是重要因素,腐败严重的国家不可能发展起来;第四,制定了可行的宏观发展目标,中国所走的道路是经过反复探索的,市场经济是通向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中国,我们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所以中国发展起来了。我们重视人才的培养,重视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坚守“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力量”这个基本判断,政府作为“有形”的手,重在优化营商环境,而不是决定资源的配置。如果每个国家都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那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会慢慢实现。
在发展中要注重国际环境的改善。我认为,在处理国际关系上各国要有更大的包容性,因为国与国之间是有很大差异的,我们不能要求其他国家按照一个国家的标准执行,包容更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有利于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王冠:我想请教吴教授,问一个现场朋友关心的问题,中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货币政策,存量利率下降等一系列货币政策的力度和效果,您如何解读?
吴晓求:中国经济现在遇到了一些困难,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率是4.8%,第三季度经济增长率4.6%,经济增长速度是在不断往下走的,这让我们会有很大的担忧。所以如何让中国经济能够止跌回稳是当前中国政府考虑的主要问题。解决中国经济问题的思路或办法主要有三种:
第一,像其他专家所倡导的那样,直接发消费券或政府发钱以及直接刺激投资等政策措施。我本人是不同意这样的政策建议的。因为,中央政府财政赤字已很难扩大了,地方政府更没钱了,怎么发钱?我们最终要解决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问题。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出了一些问题,预期比较弱,我们必须花大力气解决,这很重要,不是说短期通过发钱、发消费券扩张消费没有效力,这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第二,要研究消费扩张不力的原因。消费不断下降,很重要的原因是收入水平没有增长。居民的收入水平实际上没有有效增长,同时存量财富又在不断缩水。中国居民财富存量有60%是在房地产上,这些年房价在不断下跌。同时,居民财富存量还有一部分是在资本市场上,股票、债券、基金构成了中国居民部分存量财富,这部分的市值也在下降。还有一部分是居民储蓄存款,这个也在不断下降。所以,在当下收入没有有效增长、存量财富缩水的情况下,直接影响了消费和投资的扩张。
所以,我们要思考,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居民的收入和存量财富增长。居民收入增长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因为,整个经济状况不佳,就业压力也大,所以目前这方面恐怕很难实现。最近听到最多的一个信息就是减薪而不是加薪。
现在就剩下一个,就是如何让社会存量财富止跌回稳,回升很重要。所以,中国政府最近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其他的宏观经济政策,以稳经济、稳房地产、稳资本市场。这些政策中最核心的有几点:
第一,不能再让存量财富缩水。房地产是这次调整非常重要的政策支点。
第二,采取积极措施,让证券化金融资产和资本市场止跌回升。央行、证监会、金融监管总局都采取了积极措施,让资本市场止跌回升。这其中非常重要的是央行创设了新的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外国朋友可能不知道,中国央行的这项政策工具对中国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意味着中国央行的功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将从一个传统央行转变为现代央行。由于央行的转型,中国资本市场生态系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对中国资本市场要保持一个相对乐观态度的原因所在。存量财富增长之后会有效扩展消费,这个意义已经开始显现。
仅房地产这块政策,就能让居民至少减少1500亿元人民币的支出,相当于增加1500亿元的收入。同时,资本市场又增加几万亿市值,对经济的回升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对这项措施,我是赞成的,也主张采取这个措施。
第三,要解决中国经济的信心问题。信心来自于法治,来自于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制度平台,完善的法治、稳定而有效制度构建非常重要。法治和有效的市场经济制度可以让资本留下来,让人才留下来,可以焕发出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但是这是很长的过程,所以我们就采取了刚才说的货币政策。
11月上旬,全国人大常委会将讨论一系列财政支出方案,推动中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优化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补充国有金融企业资本金,对低收入阶层、贫困阶层进行转移支付,这些可能都会对未来中国经济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几乎现在每天都有政策发布会,各部门都在出台各种政策。
当然,我更希望看到,如果未来没有这么多政策发布会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发展也很好,这是更好的。这就需要完善法制,需要市场经济制度。因为,法治和制度的作用比这些政策的作用大而久。但是,就当前而言,政策是应急的。
未来中国经济的希望还是在完善的法制,还是在不断推进中国的对外开放。开放于中国而言非常重要。中国必须融入世界才能发展起来,当然,世界也应该深刻地了解中国的变化。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将会带来新的福利,中国的发展将对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中国的发展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能。
同时,我们也必须坚定不移走市场经济之路。贫困有贫困的原因,富裕也有富裕的道路,中国一定要走富裕之路,我们不会走贫困之路,封闭就是贫困之路,过度的行政干预就是贫困之路,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这些都是解决中国经济问题的根本之举。政策只能应急,我们不要指望政策可以让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唯有改革开放、完善的法制、市场经济之路,才是中国富裕之路、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