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参天大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
资料显示,贵州拥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座、名镇8个、名村16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0座、名镇14个、名村15个,中国传统村落757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312个,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328个,更散落着成千上万个自然村落,这些村落浓缩着村庄的过往,映照着当下,寄托着未来。
新时代新征程,如何在乡村振兴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村史是一个村庄的文化记忆,也是乡村发展的根脉所在;村事是一村一户的生活写照,也是一域一地的发展剪影。村史村事的梳理、呈现和传承更具有时代价值,它代表着一个村庄的精神风貌与文化品格,记载着岁月更迭与世移事迁中风土人情变化的轨迹。
今年,我省启动“乡愁印迹——贵州村史村事征集”主题宣教活动,以行政村为单位,在全省范围内深入挖掘整理村史村事,旨在为贵州立心、为发展赋能,记录展示我省厚重丰富的乡村文化和发展成果,推动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
9月1日起,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客户端统一开设“乡愁印迹——贵州村史村事”专题专栏,以村史村事为起点,深入挖掘和呈现村庄的文化内涵,和读者一起寻找丰茂的乡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
平坡村位于龙里县洗马镇最北端的清水江畔,东与福泉市、北与开阳县接壤,南与贵定县相邻,素有“鸡鸣四县”之称。全村以苗族为主,属于典型的苗族聚居村,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7%,寨子上很多苗族妇女都会刺绣、蜡染、绘画等技艺。
平坡村是省级文明村、贵州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该村经济主要来源于发展文化产业、特色农业,其中,文化产业方面,2020年—2023年销售2000余幅平坡苗画作品,销售额高达160余万元;2021年仅上半年就销售800余幅平坡苗画作品,销售额高达68万元。培育当地苗族妇女画师110余名。
发掘于20世纪80年代的平坡苗族绘画,更多地表现了苗族同胞的风土人情和人文风情,汲取了剪纸、刺绣、蜡染等手法,将快乐的劳作、喜庆的节日、热闹的婚恋以及丰收的场景,都在无声的绘画语言中娓娓道来,渲染出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鱼和漩涡纹是苗画中最重要的元素,“鱼”的谐音是“雨”,智慧的苗族人民就想到鱼是龙王的子孙,每年三月三的杀鱼节,把鱼杀掉后龙王就会伤心落泪,天降甘霖,从而粮食丰收。苗画中鱼多是画在人物的眼睛上,表达了勤劳善良的苗族人民对雨水的渴望。所以,苗画无论是画在纸上的、还是墙上的画,几乎都会出现“鱼纹”和“漩涡纹”图形,再配上鲜艳的色彩和不受拘束的二维构图,便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平坡苗族绘画”风格,更被赞誉为“东方的毕加索”。
平坡苗族绘画是贵州省黔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历来是当地苗族群众抒发感情、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2021年5月至6月,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平坡苗族同胞联合创作了长度为100米的《苗乡百年·百米长卷》。全卷分为上下篇10个篇章,分别为“清水河畔原色苗乡”“薪火相传红色龙里”“红日东升当家做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上山下乡耕读农家”“春雷滚滚平坡故事”“联产承包改革开放”“黔中枢纽神奇龙里”“生态建设刺梨之乡”“全面小康沧桑巨变”。
全卷历时2个多月创作而成。画卷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当地苗族群众生产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以此引导各族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2021年9月,平坡苗族绘画登上央视直播频道。知名度和影响力逐年增强,已成功打造具有一定知名度且受美术界、艺术界等相关专家、机构认可的平坡苗族绘画品牌,多幅作品先后被中国美术馆等艺术、美术机构收藏、展出。
如今,走在平坡村,青山绿水间,房前屋后到处都是栩栩如生的苗族绘画,将整个村落装扮得独具特色。村民们干劲十足,要继续用好手中的画笔,描绘出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文字整理:杨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