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
01李子柒的视频展示了漆器的制作工艺,从采漆、熟漆、髹涂、剔红、描金等,让观众领略到漆文化的神秘之美。
02中国大漆文化在明代至清初达到高峰,明清漆器工艺繁复,精致多变,绚丽多彩。
03然而,漆艺在近代逐渐疏落为边缘文化,面临失传的危机。
04除了日本,中国漆器还传播到欧洲,对西方的洛可可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05希望大漆艺术在更多艺人的手中绽放出如牡丹怒放般的大气、雍容和华贵。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李子柒回来了,一条“紫气东来”瞬间引爆全网。除了网友四年翘首以盼的思念加持,“白月光回归,其余都靠边。”
同样引人注目的还有大漆艺术,李子柒充分展示了漆器的制作工艺,从采漆、熟漆、髹涂、剔红、描金,螺钿……她将漆文化的神秘世界揭示给了观众。
视频最后,灯光一闪一灭,漆器工艺忽然呈现,螺钿琉璃光在不同光线下呈现出来的惊人火彩,让众多网友惊呼美到一秒泪目。
让人不禁发问,漆器为什么这么美?
我第一次见识到漆器之美,是在湖北省博物馆,规整展览区内,精美漆器一字排开,大气雍容又雅致非凡,让人一秒魂穿当年的荆楚气度。
© 湖北省博物馆
后来得知,春秋战国时代,楚人以漆为贵,无器不髹,漆器既是当时的生活用品,又是艺术品。
从小到“豆”这样的饮食之器,大到“鼎”这样的礼乐之器,楚人以丰富的想象力,赋予了漆器多彩灵动的浪漫主义色彩,那张扬的红与成熟的黑,为楚人的个性与精神提供了载体,也成就了楚人的美学气场。
© 故宫 左右上下依次:西汉彩绘漆龙鸟纹圆盘、西汉彩绘漆云凤纹大圆盘、故宫西汉漆器彩绘漆鱼纹耳杯、西汉墓彩绘漆鸟纹耳杯
在我国,大漆也叫“国漆”,古代先民很早就用漆。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瓜棱形朱漆碗,距今约6000年,而浙江萧山跨湖桥出土的漆弓,又将漆器的历史追溯到8000年。这比日本绳文时代晚期的髹漆历史早三四千年,比朝鲜半岛的漆器早四五千年,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创造大漆文明的国家。
© 中国国家文物局 河姆渡出土朱漆碗
我国大漆文化在明代至清初达到另一个高峰。明清漆器工艺繁复,精致多变,绚丽多彩,日常以雕漆、填漆戗金、描金彩漆、螺钿等工艺最为常见,并经常出现多种工艺集于一器的做法。
© 故宫 清代乾隆年间剔红花卉纹菊瓣式盒
雕漆:又称漆雕,一种专门用在漆器上的雕刻技法。根据所涂抹漆层颜色的区别,雕漆可以细分为剔红,剔黄,剔绿,剔黑,剔彩以及剔犀。剔红最为常见,几乎成为雕漆的代名词。
© 故宫(明)彩漆戗金银锭式盒
填漆戗金:制作前期与剔红略似,后期在剔刻漆地之后还需填入色漆多次,并推磨使大面平滑,最后才戗划纹理,填入金色,制作极为繁难。明末鉴赏家文震亨所撰的《长物志》一书,对此类“内府填漆”的家具十分赞赏,称为“奇品”。
© 故宫(明)朱漆描金山水人物圆盒
描金彩漆:是将“描金漆”与“描彩漆”两种技法结合运用的一种复合工艺,使彩色的纹饰与金色的纹理交相辉映,装饰效果流光溢彩,与戗金彩漆相近。
© 视觉中国 螺钿漆器
螺钿漆器:在漆器上镶嵌贝壳薄片的技法。将贝壳薄片裁切成纤细的点、线、片,然后一点一点地嵌贴于漆器底地上,有时还间以金、银的条、片、屑等,再经髹饰、推光而成,五光十色,灿若虹霞,精致纤巧。
作为国之重器,大漆在明代的发展,开始走向奢侈化和精致化,当时有诗赞曰:“生漆净如油,宝光照人头;摇起虎斑色,提起钓鱼钩;入木三分厚,光泽永长留”。光洁亮丽,色泽耐久,大漆有种惊艳了时光的耐用与美好。
漆器到底有多难做?
在李子柒的视频下,有一个漆器设计师评论说,入行五六年了,这条路却越走越心酸:“不好走,真的不好走”。
© 李子柒视频截图
漆器制作,生漆材料难得,技艺难度大,制作周期长,从采漆、晒漆、制胎、髹饰……一道道工序都极尽繁琐,每一件大漆作品都来之不易。
© 李子柒视频截图
首先是采漆,生漆是漆树的树脂,以盛夏三伏天割取的漆液质量最佳。漆农要用蚌壳割开漆树皮,切成斜形刀口,再将蚌壳插在刀口下方,令漆液流入木桶中。
采漆是公认的苦差事,常有“百里千刀一斤漆”的说法。一个漆农每天要采割上百棵树上的漆,在树干上爬上爬下几百次,其劳动强度也就可想而知了。而生漆,又会产生程度不同的过敏症。俗称的大漆“咬人”,轻则十多天内浑身瘙痒难忍,重则皮肤生疮化脓。漆有“毒”,在漆农中几乎家喻户晓。
© 李子柒视频截图
视频里,我们也可以看到李子柒曾有严重的生漆过敏症状。
© 李子柒视频截图
采漆之后要进行熟漆,即通过晒制或者熬制的方法除去多余的水分。通常选择夏季最炎热的午后,将静置后的生漆倒入容器中,在炙热的阳光下曝晒,再反复不断地搅拌。
这时,大漆颜色会发生变化,“白赛雪、红似血、黑如铁”,就是说天然漆从液体状态到氧化干固后,色泽由浅到深,最后形成坚固黑色漆膜的过程。此时,也可加入颜料制成不同颜色的漆层。
© 李子柒视频截图
熟漆之后,便可以进行漆器制作,一般以木、竹为“胎”,将干燥的竹木加工成合适形状,再刷上多层生漆,此即为“髹漆”。这种漆工技法不同于螺钿和莳绘等工艺,以刷漆为主,没有附加装饰。
© 李子柒视频截图
一件漆器要经过选料、雕刻、榫卯成型、磨光、上漆、描金等近20道工序。做漆艺有句俗语叫“人磨漆,漆磨人”,想要在漆器上有所造诣,一定要有超乎寻常的耐心和坚守。
在西方国家的语言文化中,”China”意为瓷器,代表中国,"Japan"意为漆器,代表日本。中国人善做瓷,日本人精于漆。这其实是一种文化误读。
日本漆器香炉、茶叶罐
漆文化原本是我们的,但是被日本发扬光大。盛唐时期,日本曾派遣唐使到中国学习漆器工艺,但随着唐代漆器的没落,日本漆器开始在世界上大行其道。
日本漆器的飞速发展是在奈良时代,日本漆器家将花纹高出漆平面称为“平文”,这即我国盛唐时期的金银平脱工艺。他们所说的沉金工艺也是出自中国的戗金工艺。
1956年,洛阳古墓出土的漆器上有螺钿镶嵌的人物图案:二人对饮,另有一乐师弹琵琶,一只鹤舞于阶下,而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里也藏有同时代的类似图案文物。
© 陕西历史博物馆 唐·四鸾衔绶纹金银平脱镜
漆器在日本蓬勃发展,不仅广泛运用于生活器皿等用具,而且还开始运用到佛具、建筑物等地方,其中讲求绚烂豪华装饰的部分漆器,更是深受贵族喜爱。以在欧洲博览会出展工艺品为契机,日本漆器开始名扬世界,日本也开始被称为“漆器的国度”。
除了日本之外,明清时期,通过海上贸易或是西方传教士的传播等途径,中国漆器也传播到欧洲,对西方的洛可可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洛可可”,原意为“贝壳装饰”,正与中国的螺钿漆器装饰的意思相当。洛可可的繁缛、奢华与精巧,正是中国明代漆器富丽、堂皇与华贵。
洛可可风家具
中国漆器在法国宫廷颇受欢迎,特别是在路易十四时期,中国漆器被视为一种特殊而罕有的珍贵物品。路易十五时期,著名的蓬巴杜夫人的家具也多援用中国漆器的装饰风格。正如当代美国新自然主义美学学派代表人物托马斯·芒罗所说,洛可可艺术乃是“中国风格的法国艺术品”。
从8000年前走来,中国漆器充分展示其雍容华贵、厚重大气的风范,其华丽风格甚至一度引领了世界审美的美学走向。
但不得不承认其“百里千刀一斤漆”的特性和繁复工序,漆艺及至近代,已经逐渐疏落为边缘文化,面临失传的危机。
感谢李子柒带我们重温了漆文化的美好与珍贵,唤回心中那几近遗忘的文化DNA。
穿越历史的长河,唯一不变的,是漆器所承载的中国文化和中国审美。希望大漆艺术在更多艺人的手中绽放出如牡丹怒放般的大气、雍容和华贵。
展览预告
11月19日至2025年1月5日
精雅风华
恭王府与中国时尚文化1780-2024展
在新加坡展出
感兴趣的朋友一起来玩儿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