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翠云廊

■张西棉

职业习惯使然,尤为关注交通道路发展变迁,更痴迷于具有历史渊源、富有传奇色彩的古道,总向往漫步于古柏苍天的悠然古道之间,来一次古蜀道之旅,近日终得以实现。

古蜀道,是古代蜀地通往长安的主要道路,也是对外交往的重要交通枢纽。蜀道分为秦岭四道、金牛道与其他通往蜀地的小道。蜀道是“北四南三”,北边分别是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南边分别是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北边主道是褒斜道,南边主道是金牛道。

金牛道是最早的一条蜀道,属于千百年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古蜀道。四川省剑阁段翠云廊古蜀道就位于金牛道之上,以剑州古城为中心,呈人字形三线分布,北至昭化、南至阆中、西至梓潼,总里程151公里,民国时期这里曾是国道G108的旧线。千百年来,在这条古道上曾发生了五丁开山、姜维守险等众多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至今广为流传,更多了一些神秘色彩。

“两行古柏种何人?三百长程十万树。翠云廊,苍烟护,苔花荫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风度。”翠云廊因清代剑州知州乔钵的这首诗而得名。与剑门蜀道相伴而生、互为依存的翠云廊,以沉静、厚重的气质,浸润出千年历史的“绿色”印记。剑阁当地拥有独特的土壤及气候条件,成为了柏树生长的乐园。翠云廊中,古柏幽幽,现存古树7803株,其中古柏7778株,古柏平均树龄1050年,最“年长”的“剑阁柏”和“帅大柏”,树龄约2300年,被称为“蜀道奇观”和“森林活化石”,还有“张飞柏”“夫妻柏”“阿斗柏”等古柏景观。

自古以来,官方在蜀道沿线均有植柏护柏的传统。古人于蜀道植柏,可追溯至秦朝,意在植树表道、以树计里。《唐会要》记载,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七月敕令:“诸道官路,不得令有耕种及斫伐树木,其有官处,勾当填补。”《宋会要辑稿》记载,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敕令:“诸系官山林,辄采伐者,杖八十。”明代也发布了禁止官民剪伐树木的政令;清代还给每棵古柏悬挂木牌、编号。新时代的今天更是重视古树的保护与发展,“一树一档一策”。历代保护之下,翠云廊古柏生机盎然、茂盛苍翠。

这些平均树龄千年以上的古柏,不仅是生态瑰宝,更是活着的“史书”。秋高气爽,行走在幽幽古道上,游人如织,漫行其间,感悟感怀岁月如梭,世事沧桑沉浮。恍惚间怀念感叹起千年前,曲折蜿蜒的官道上商贾云集,人来人往,车流滚滚。后来沧桑巨变,盛景繁华又湮没在历史的洪流变迁中,车马远去、行人渐远、古道随后被杂草、密林隐没,渐渐荒芜而少人问津了。

漫行翠云廊,此刻灿烂的阳光从浓密的枝叶星星点点透过,光点斑驳陆离,时隐时现,静谧温暖,舒适惬意。试图闭上眼睛,感受凉爽的清风从发梢和指尖掠过,竟然是轻柔和香甜的味道。抬眼仰望,翠云廊的古柏昂首向天,苍劲挺拔、形态迥异、奇特幽美。站在古柏的脚下,触摸粗糙的树干,倾听沙沙作响的枝叶,宛若饱经风霜的老者诉说数千年来的神奇经历。

我相信,两千多年前、一千多年前,肯定有一批又一批的远行者路过这里,古柏见证过车轮滚滚,萧萧嘶鸣,为行人挡过风遮过雨;古柏为路人提供了疲惫奔波中的休憩。古柏目睹筑路石条被磨下深深的轮迹,然后又被往复的足印磨得平滑;目睹张飞、姜维、李白等英雄和诗人的风采与窘迫;还关注过更多为生计奔波,步履匆匆的碌碌众生。我相信,肯定有人在古树旁歇息过、停靠过、偎依过、观赏过、倾诉过,也被温暖和治愈过;就像此刻的我,轻轻抚摸着粗糙的树皮,沿着树纹和年轮便可以一步一步走回到历史的深处。

站在今天的古道上,我和这些古柏对话。我相信,每一棵古树都收藏了时间与生命的密码,以及因为时间和生命而留下的豪迈与遗憾。在它们面前,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确是太年轻和渺小,或者说单个的生命其实就只有历史长河中一瞬、一尘,是无法比拟它们所经历过的历史尘烟。我只能在人流的裹挟中,悄悄躲到一棵古树下,轻轻抚摸这巨大粗壮的身躯,抬头仰望入云的枝冠。透过树枝的缝隙,我看见光束从高空射下来,在地上投下了斑驳的影像,拉得越来越长……

幽幽翠云廊,跨越千年,苍翠如昔,焕然新生,如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坚韧不拔。今天的我们更应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举措,把古树名木保护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以上稿件由陕西省交通作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