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我觉得看待《渡口》的流行无需批评,我倒希望它只停留在“鬼畜”层面,猎奇观看,欣赏演员们在特殊时代依然尽力展现的舞台艺术即可。
作者 | 王重阳LP
编辑 | 小白
排版 | 板牙
《渡口》这部1975年的电影能在内地平台火出圈,全靠网民二创恶搞。
当然,《渡口》中饰演“小燕”的女演员与饰演“爷爷”的男演员,两位的颜艺和舞台动作也是其迅速火遍网络的原因。
有人说“正得发邪”,有人说“走路一分钟,肘击500人”,有人说“脖子好痒,好像要长红领巾了”,还有人说“随意截取一幅画面都能当语文课本封面”。
不得不承认,这部近50年前的样板戏电影走红的背后,多少都掺杂着调侃的元素。上述“小燕”与“爷爷”被恶搞的片段主要集中在开场前十分钟内,用今天的眼光看,“小燕”因为“没有作业”满面红光的样子让“躺平”的年轻人羡慕不已。
实际上用过去的样板戏电影片段进行二创,发到网上自娱自乐,然后引发网民猎奇转发,《渡口》不是第一部。此前“八小时以外是我的自由”“干不好码头工还不想干了”这类“作品”,置于今天的社会环境中看,同样也别有一番滋味。
说回《渡口》,它是一部样板戏电影,也是以河北梆子为曲艺表现形式的样板戏电影。
与众所周知的《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不同,《渡口》原片时长不到40分钟,网上流传的片段集中在“小燕”和“爷爷”的对话上。
抛开鬼畜BGM和极有时代特色的对话内容,找到原片不带偏见的看一看同样也能发现亮点,比如“小燕”的“雄鹰展翅”,一连串动作显见演员深厚的舞台功底。
另外,片中女主正确的名字叫“水莲”,可能因为“爷爷”总是说“你还是个小燕呐”导致部分网民产生错觉。更有意思的是,“爷爷”总说“水莲呐……”,现在的网民说“水莲娜?好洋气的名字”。
在正片中,两人对话里提到“水莲”今天没作业,去看了“阶级斗争教育展”“爷爷”赞叹。“水莲”要替爷爷在渡口摆渡,爷孙二人互相夸赞一番后,“爷爷”先行离场,“水莲”留在渡口。
后面反派——“特务”登场。
登场时来一段唱词,意思是“文化大革命让坏人无所遁形,自己只能东逃西窜”。“特务”身上背着潜伏工具,收在箩筐里。
他见“爷爷”离开,觉得“水莲”只是个孩子容易哄骗,于是求她帮忙渡河。
在船上(两位演员同步身段起伏,给观众造成在“船”上摇晃的视觉效果),“水莲”几句话问得“特务”露了马脚。
急切之下,二人争斗起来。
“红小兵水莲”把“特务”踢下了船,随即二人在“河水”中辗转腾挪,这段戏光线、布景、人物动作都做出了“水下搏斗”的临场感。
“爷爷”回来后,发现了二人,也跳下河帮助“水莲”抓住坏人。
这里饰演“爷爷”和“水莲”的二位演员借力助跑然后前空翻落在舞台上,算是本片最棒的高潮戏。
最后,“特务”不仅毫无悬念地被祖孙二人抓住,在“爷爷”的控诉下,观众还得知“特务”的身份——
他是“水莲”开场说的参观“阶级斗争教育展览”中恶霸地主的孙子。
结合当年的“出身论”,角色设定也没毛病。
《渡口》至此结束。
值得一提的是,1975年有两部《渡口》上映,一部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动画片《渡口》,一部是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戏曲片《渡口》。
两部电影讲的是同样的内容。
因为年代久远,我不知道这个“红小兵替爷爷摆渡,遇到阶级敌人与之搏斗最终抓获”的故事最初的源起,但在那个年代,类似的故事设定很多,主旨都是“阶级斗争不能忘,随时警惕抓坏人”。
曲艺片《渡口》由天津河北梆子剧团进行排演。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导演马尔路执导,影片中出演女主角“水莲”的演员,是天津卫派河北梆子代表性传承人刘俊英,1939年出生。出演《渡口》时,她已经36岁了。
在网上初见“水莲”时,我第一个反应就是“时代的审美特点”,包括“水莲”红润饱满的气色和身段,“面若银盘”“声音洪亮”在过去的时代里都是美的标准。
加上刘俊英老师超凡的舞台基本功与扮相,可以说在那个时代,《渡口》也从侧面展现出一种曲艺演员的行业标准。
1976年,随着特殊时代的结束,刘俊英老师开始演出传统剧目《窦娥冤》《蝴蝶杯》等,并从2004年开始教授学生,直到2021年还在授徒传艺……
对于近50年后《渡口》在网上的“出圈”,不知道刘老师等当年的参演者知道后会作何感想?
其实客观地说,《渡口》等一系列当时出现的样板戏电影,也是在一个时代潮流和思想指导下必然出现的产物。同现在影视剧市场题材趋同扎堆一样:
有,且只有有限的一两种类型集中创作。
倘若翻看当年的样板戏电影,也会发现其内在的联系,如强调一种思想状态、一种思潮。
《渡口》中“阶级斗争不能忘”在影片前、中段互相呼应,“水莲”看教育展“爷爷”点赞,“特务”上船,“水莲”几句话询问后,凭借主观臆测判定对方是坏人。坏人出场前自述“无处可逃”……根据剧情需要和当时的角色塑造标准,《渡口》中正面主角昂首挺胸,坏人弓腰低首,让场面在任何角度都处于“我高彼低”的位置,也符合那个时代的塑造标准。
不过,无论今天的网民如何调侃、猎奇当年的《渡口》,尽量不要忽略一个事实:
随着运动结束,传统曲目才得以逐渐回归舞台,刘俊英老师们在舞台上苦练的绝技和扮相,才开始渐渐有了重新展现的机会。
所以,当我看《渡口》的鬼畜片段,以及“正得发邪”的肘击行进时,当然也能看到网民们对其的褒贬,其中有些言论同样鬼畜得很。
让我想起《霸王别姬》里“小四”屡屡挑衅程蝶衣的话:
“劳动人民怎么就不是美了呢?”
一顶帽子扣下,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因此,我觉得看待《渡口》的流行无需批评,我倒希望它只停留在“鬼畜”层面,猎奇观看,欣赏演员们在特殊时代依然尽力展现的舞台艺术即可。
至于其他……
随风而逝最好。
「四味毒叔」
出品人|总编辑:谭飞
执行主编:罗馨竹
联系邮箱:siweidushu@126.com
微信公众号lD:siweidush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