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琵琶、吉他
昆曲、说唱、电子音乐
一群松弛感拉满的“I人”
两只一言不合就掀琴的小猫
组成了一幅有声“古画”
成为很多人心中的
“中式复原美学天花板”
上一秒
《沧海一声笑》潇洒豪迈
下一秒
《哆啦A梦之歌》趣味横生
在成立的第十个年头
自得琴社自成一派
用创意十足的音乐
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
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人
用“天真自得”的态度
演绎着不同凡响的
“高山流水遇知音”
一群“I人”
两只“E猫”
“自得琴社”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社长朱里钺这样说:“第一,希望简单、朗朗上口,不要有生僻字,又有相对比较丰富的内涵。我们经常用的一个印,是‘天真自得’,天真地看待这个世界、欣赏美的能力都是与生俱来的。主要是这个意思,但大家理解为怡然自得或者自得其乐也很好。”
拥有这份“天真自得”的,除了琴社朱里钺、白无瑕、唐彬三个拥有武侠小说主人公名字的“I人”,还有小六和Java两只负责护送学员进入教室、为学员提供情绪价值的客服“E猫”。
△左图为小六,右图为Java
巧合的是,喜欢自得琴社表演的观众也都特别“I”。演出时,他们安安静静一言不发;签售时,更是“I”到不能与乐团对视。
国风乐团“顶流”
他们怎么做到的?
吉他和古琴“组队”,古今中外音乐的激情碰撞,从《长安十二时辰幻想曲》到《哆啦A梦之歌》,新鲜有趣,惊喜拉满,受到海内外观众的一致喜爱。
朱里钺说,“中华民族的传统是,外来东西只要是好的,就都不排斥。我们只会想着怎么更好地把它融合进来。比如,唐朝引进了西域的乐器琵琶。现如今,琵琶已经变成传统民族乐器了。”
观众的开放包容给自得琴社提供了持续创新的动力。如何让更多人爱上中国传统音乐,朱里钺总结出一套“拿铁理论”:大部分人刚开始喝咖啡,一般都接受不了黑咖啡,那就加点奶加点糖,或者是从速溶咖啡喝起,慢慢再转变成挂耳、手冲。
“对于一般人来说,古琴有一定的审美门槛,而把它和观众的现代审美习惯结合到一起,就变得容易听懂了。”
“观众接触完,会在心里产生烙印。总有一部分人会沉淀下来,最后回归到欣赏最纯粹传统的古琴音乐。”
在海外视频社交平台上,自得琴社粉丝超70万,视频播放量过亿。来自各国网友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反应出奇一致,评论区满是“画面淡雅、服化道好看、音乐好听”。
“感受美的能力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每个人都可以凭借本能找到美好的东西。”白无瑕说,喜欢同一样美好东西的人会自然而然地聚在一起。“不需要刻意地推广或营销,只要把自己认为美好的东西放在那,自然会有人跟你同频。”
回望自得琴社成立之初,朱里钺只是想有一个小空间,作为他们的精神家园或世外桃源,完全不敢想会有今天这样的影响力。
“有些人真的是看了我们的视频开始对古琴感兴趣,还有人觉得有这样一个团体能够把民乐做到一定的影响力,让他们很受鼓舞。碰到这样的人,我们就觉得有责任做得更好一点,也带动更多的人做更多有意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