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医探 | 心脏起搏器变“凶器”,专家连根拔除“心头大患”

大皖新闻讯  原本用于救命的心脏起搏器,因感染变成致命的“凶器”。

近日,87岁的韦大爷因不小心抓破起搏器植入处皮肤,导致起搏器外露、电极感染,危及生命。安医大一附院北区心血管内科医生为其进行一站式手术,先拆除旧的心脏起搏器及导线,再植入新的无导线起搏器,韦大爷终于可以彻底摆脱由起搏器引发的“心”病。

心脏“马达”引发全身感染危及生命

据悉,十几年前,韦大爷曾因心脏病,在左侧植入双腔永久起搏器,后因起搏器电池耗竭,做了起搏器更换。没想到,更换后囊袋部位皮肤出现发红、溃烂、流脓。当地医院移除起搏器后对囊袋进行了清创,并在右侧将起搏器重新植入。

近日,韦大爷因睡梦中无意识抓破起搏器植入处皮肤,致局部皮肤破溃、流血,常有黄色分泌物流出,持续发热。韦大爷辗转来到安医大一附院北区心内科就诊。

入院时,韦大爷的感染已经波及全身,血培养结果显示是路邓葡萄球菌感染。该院心内科团队详细了解患者病情和身体状况后,决定尽快给予起搏器电极拔除。等患者抗感染治疗结束后,再植入无导线起搏器。

“细菌已经通过电极线进入血液及心脏,威胁患者生命。”该院心内科主任医师程自平介绍,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采用牵引技术成功拔除了起搏器及三个电极,并进行了囊袋清创术。经过一段时间的抗感染治疗,确认患者的体内细菌已“清理”干净,程自平团队又从韦大爷的右侧股静脉顺利植入无导线起搏器。

起搏器电极一旦感染须及时拔出

据专家介绍,感染是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起搏器感染,患者有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败血症的风险,局部清创及强化抗感染治疗往往无效,目前国内外指南均建议尽早取出整套起搏器装置,避免发生严重后果。

程自平提醒,随着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广泛开展,发生起搏器电极感染或损伤的病例也越来越多,拔除电极是有效的根治方法。起搏器如出现导线脱位、囊袋血肿、气胸、心包填塞、皮肤破溃和囊袋感染等,须及时就医,不规范的治疗不仅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可能导致病情恶化,造成严重的临床后果。

大皖新闻记者 叶晓 见习记者 张婉馨 通讯员 钱倩倩

编辑 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