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
位于滇西边陲,西部与缅甸毗邻
历史上曾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要冲
在徐霞客的游记中
是“迤西所无”的“极边第一城”
还是胡焕庸线的西南端点
......
冬日来临
我们要如何游腾冲呢?
火山热海
是大地碰撞出的热力值
腾冲的大地之下,流淌着岩浆,而这还得从遥远的新生代说起......
岩浆
数千万年前,我们脚下的大陆还不是如今的格局,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产生了剧烈的碰撞,青藏高原抬升而起,这场声势浩大的构造运动被称为喜马拉雅造山运动。
而腾冲恰好位于该俯冲带上,板块间的激烈碰撞使这里的岩浆活动剧烈。一时间大量的能量被释放了出来,火山爆发,岩浆喷涌,使这里成为了独具特色的火山地热并存区。
板块运动促使了剧烈的岩浆活动
如今站在大地之上的我们,仍能感受到岩浆留下的各种印记。
沉睡的火山群
腾冲是中国四大火山群之一,火山数量多且分布密度大,被誉为“天然火山地质博物馆”。
这里的火山,都发育于新生代。放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看,新生代离我们非常近,因此腾冲火山可以说是地球历史中的“愣头青”。
这里的火山,紧紧相依。比如马站火山群,腾冲境内火山口保存最完整、有较高科考和观赏价值的“天然地质标本”,在仅14平方公里范围内,发育有25座火山。
▲左右滑动,找找看这张图里有几座火山?
这里的火山地貌多种多样,保存完好。有盾状(如老龟坡火山)、穹窿状(如来凤山)、圆锥状(如大六冲)、低平马尔式(如大小姊妹湖)等,其具备的共同特征是山头或平、或缓、或凹无尖峰,民间俗语为“十山九无头”。
乘坐热气球,能在高空更全面地俯瞰火山
如今火山们已沉睡了4000多年。但由于这里地质条件特殊,地下岩浆至今仍在活动,为腾冲热泉提供源源不断的热能。
活跃的地热
腾冲是中国三大地热区之一,有80多个较大的气泉、沸泉和温泉群,其中有14个温泉群的水温达90℃以上,到处都可以看到热泉在喷涌。
这里地热湿度之高,压力之大,蒸气之盛,水热活动之强烈,为中国罕见,素有“一泓热海”、“中国温泉之都”的美誉”。
徐霞客在此感叹道:一了相思愿,钱唤水多情;腾腾临浴日,蒸蒸热浪生;浑身爽如酥,怯病妙如神;不慕天池鸟,甘做温泉人。
热海景区的“大滚锅”
腾冲的地热奇观,是地层中心的热流向地表上升,顺着地壳断裂处勃然喷发的结果。
岩浆中含有水蒸气和其他气态物质,它们在地下高压的条件下溶解于岩浆之内。当岩浆上升压力减小时,这些挥发物质就会从岩浆中逸出,冷凝成热水,喷出地表成为温泉,或在地温较高时涌出地表成热泉。
这里不仅有沸泉、热泉、温泉、地热蒸气组成的热海、热田,还有化学性质不同的硫黄泉、碳酸泉、毒气泉、蒸汽洞......
硫磺泉的底部有一种油画般的美感
奇特的岩石
岩浆运动不仅为腾冲带来了火山群和地热景观,还有奇形怪状的岩石。
在徐霞客的游记中,有一种石头“色赭赤而质轻浮,状如蜂房,为浮沫结成者,虽大至合抱,而两指可携,然其质仍坚,真却灰之余也”,这便是浮石。
岩浆喷发时,由于压力的急剧减小,岩浆内部溶解的气体迅速膨胀逸出,形成了大量气孔,导致岩石变得疏松多孔。多孔的结构使岩石密度较小,能浮在水面上,因此得名浮石。
腾冲人用这种岩石来修筑房屋,带着气孔的火山石不但隔潮保温,也是不错的装饰。人们还用浮石铺路修桥,其粗糙多孔的表面能防滑。
腾冲人用浮石做房屋的基石
而在腾冲的曲石乡,矗立着一大片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岩浆冷凝后形成的柱状结晶,地质学上称为“柱状节理”,当地人则形象地叫它“ 神柱”。
这些腾冲“神柱”面积约2平方公里,形成于约4万年前,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一片规模最大、保存完整、年代最短的柱状节理。
西南山地
是热闹多彩的生态乐园
腾冲的大地之上,秘境叠翠,映碧流丹,生机勃勃。
丰富的生态资源,离不开适宜的地理要素。
作为生命之源,腾冲水源丰富,被龙川江、大盈江、槟榔江3条主河流滋养着。
龙川江
腾冲地貌多样,包含了高中山峡谷区、火山熔岩台地和中低山丘陵地。多变的地形地势使这里立体气候明显,垂直气候差异大,类型多,植被类型丰富。
说到立体气候,高黎贡山是这其中的“头号功臣”。
高黎贡山的山顶覆盖着白雪,山下却是绿树葱葱,河水蜿蜒
高黎贡山,是横断山脉中西侧山地,主峰嘎娃嘎普峰海拔5128米,北连青藏高原,南接中印半岛,长440千米,其西南端延伸到了腾冲。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片区范围示意图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2021年11期
高峻的高黎贡山还阻挡了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为腾冲留住了这份大自然的温润。
而由于山体的南北走向和垂直高差,高黎贡山孕育出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被誉为“世界物种基因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生物多样性保护圈”。
毗连着“物种基因库”的腾冲,也接住了这生态福利,成为了“哺乳动物祖先诞生、繁衍的发源地”、“雉类、鸟类的乐园”和“原始动物的避难所”,受到中国内外动植物学家的高度重视。
作为雉类乐园的腾冲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长尾雉的家园
不只高黎贡,曾经的火山活动也为腾冲带来了生态福利。
火山活动强烈时,喷溢出的玄武岩流堵塞了大盈江河谷,盆地积水而成火山堰塞湖。火山喷发后漂浮在湖面的火山灰及其丰富的有机物质提供了“浮毯”植被形成的基质,水草经过数十万年的生长,根系交错,结成厚实的水上草甸。北海湿地由此形成。
北海湿地在蓄洪抗旱、减缓径流、调节气候、防治污染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北海湿地
得益于上述地理因素,
这里平均气温15.1℃,冬季温暖,夏无酷暑;
这里降雨量1531毫米,约是2023年全国平均降雨量的2倍;
这里负氧离子平均含量是世卫组织“空气清新”最高标准的2倍多;
这里森林覆盖率74%,约是全国森林覆盖率的3倍......
地处中国的西南山地,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使腾冲成为了许多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繁衍生息的生态乐园。
大树杜鹃,属濒危树种。主要分布于腾冲界头镇高黎贡山林区海拔2100米-2745米的狭窄地域。
据专家考证,腾冲是云南山茶花的原产地,腾冲红花油茶就是云南山茶花的原生种群之一。
濒危物种天行长臂猿,仅在中国云南3县(区)有分布,种群数量不足200只,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保存有60-70只。
温暖的气候还使腾冲的动植物们独具一份“秋冬钝感力”。以银杏为例,每年11月底至12月初,当其他地方早已叶落入冬,腾冲的银杏正泛着金黄。
在腾冲银杏村,天然连片的银杏林有1万余亩、银杏树3万余株,是全国已知的面积最大的银杏林。其中百年以上的1200余株,最古老的银杏王树龄在1300年以上。
古道古镇
是多元文化的交汇之地
腾冲以东,是高山峻岭,腾冲以西,是低矮丘陵。这样的地形格局促使腾冲向西发展,而西边便是边外。腾冲成为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咽喉要道,是地理因素造就的必然。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 2021年10期
早在600年前,向西发展的腾冲人在缅甸发现翡翠并进行开发利用,促进了翡翠交易的兴旺发展。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腾冲几乎是缅甸翡翠进入中国的唯一通道,玉石交易量占全世界的90%。腾冲也因此获得了“中国翡翠第一城”称号。
腾跃翡翠城
商贸的繁荣也促进了腾冲更加“外向”的文化交流。汉文化的精致优雅、少数民族的雄奇瑰丽在这里碰撞汇聚,中原文化的多元包容、边地文化的奔腾浩荡在这里融会贯通,形成了独特的“腾越文化”。
和顺古镇是商贸古道上的重要节点,这里是古代川、滇、缅、印南方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腾冲多元文化交融的一个缩影。
600多年前,从中原远道而来的将士在边地屯田戍边,同时带来了家乡的民俗文化。而后随着“走夷方”的兴盛,中原文化、西洋文化、南诏文化、边地文化在这里汇聚。
和顺的建筑,便是见证了多元文化交汇的“活化石”。青瓦白墙是建筑物的徽派基因,双虹桥增添了小桥流水的江南意蕴,高高翘起的飞檐极具少数民族风情,和顺图书馆的窗户受到了西式风格影响......
寸氏宗祠颇具异域风情
和顺还是全国著名的侨乡。出生在此的辛亥革命元老李根源,就曾写到“十人八九缅经商,握算持筹最擅长”,可见清末民初时和顺人大量移居缅甸。不止和顺,腾冲籍在外华侨华人达35万人,分布在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
腾冲的多元,也体现在少数民族的多元。腾冲有回、傣、佤、傈僳、阿昌等24个少数民族,共6.03万人。
在司莫拉村寨,象征着谦和与善良的牛头图腾随处可见,表现了佤族人民生活场景的彩色壁画生动逼真。
撒撇,代表了腾冲酸酸辣辣的傣族味蕾。西汉时,腾冲称滇越,为越人聚居区,这些越人即今傣族的祖先。
腾冲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还孕育了独特的戍边文化。
滇西抗战纪念馆
腾冲
大地的热力在这里涌动
多彩的生机在这里延续
多元的文化在这里交融
......
寒冷的冬天呼啸而来
那就不妨来腾冲“回回暖”吧!
中国国家地理视频号
大美中国,山河锦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