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知道碳水,那你还是小看了兰州
除了广为人知的碳水美食,还有众多令人垂涎欲滴的特色小吃和肉食,共同构成了兰州美食的多元风貌。兰州手抓羊肉来源于甘肃东乡手抓,以其肉味鲜美、不膻不腻而深受人们喜爱。吃法有热吃和冷吃两种,不同部位的口感也各异。肋条肉味道鲜美,羊脖子珍贵,腿肉偏瘦适合年轻人。吃的时候撒上椒盐,咬一口大蒜,满福得很。兰州著名的手抓餐厅有阿西娅羊羔肉、马老六清真餐厅、胖妈妈餐厅等。兰州的羊肉串选用本地优质羊腿肉,切成小块,三瘦一肥,用细铁钎穿起来直接烤制。这样的做法让羊肉更加柔软入味,再加上秘制香料,肥瘦搭配巧妙,带有浓重西北特色。烤好的羊肉串,羊油融化,发出滋滋响声,香气弥漫。吃烤羊肉串的时候来上一瓶黄河啤酒,解腻又爽口。烤羊肉串在兰州一年四季都受欢迎,冬天吃更是别有一番风味。水洗酿皮的做法较为复杂,先和面洗面水,洗出面筋后,面水沉淀 6 小时,倒掉清水留下面糊,加入拉面剂上锅蒸。面筋需蒸 40 分钟,面皮每张蒸 8 分钟。蒸好的面皮抹一层油,配上提前准备的配菜,浇上用花椒、草果、八角、香叶煮好的调料水,再根据口味加入油泼辣子等。高担酿皮则是面粉加碱加水加蛋,搅成面糊,醒 1 小时后,用盘子抹油蒸到冒泡,冷却后拿出。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是兰州人的情结。制作时将麻色豌豆洗净浸泡,控干水分后中火翻炒,出香味后加水,放入蓬灰、红枣、冰糖等熬煮。灰豆子营养价值丰富,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有抗菌消炎、促进新陈代谢、缓解便秘、保护视力等功效。在兰州,灰豆子冬夏、早晚皆可食用,深受人们喜爱。它始于清朝嘉庆年间,起源于河南省怀庆府,后由甘肃省东乡族人马六七从陈维精处学习牛肉老汤面制作工艺后带到兰州。经陈氏后人陈和声、回族厨师马保子等人改良,形成了 “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 的标准,成为了如今的兰州牛肉面。汤色清亮,面条柔韧,萝卜白净,蒜苗、香菜翠绿,辣椒油微辣醇香。满满的一大碗,端上来面条清齐、油光闪闪、浓香扑鼻。一上口味重不腻、爽滑麻烫,让人难忘。在兰州吃牛肉面,一般人都会超过平时的食量。2021 年 6 月 10 日,兰州牛肉面制作技艺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兰州臊子面由唐朝的 “长寿面” 演化而来,从前都是老人寿辰、小孩生日及其它节日的待客佳品,含 “福寿延年” 之意。臊子面做工考究,先用猪肉、黄花、木耳、鸡蛋、豆腐、蒜苗及各种调料做成臊子;再用碱水和面,反复揉搓,然后擀成厚薄均匀的面皮,用菜刀切细,在锅内煮熟。食用时,先捞面条,再舀臊子,汤多面少,则臊子鲜香,汤味酸辣,面条细长,筋韧爽口。兰州肥肠面以做工考究,烹制方法独特而著称。用原汤浇到面上,再将提前已经炖好的肥肠添加进去,配以蒜末、香菜、油泼辣子。肥肠处理得很干净,嫩滑肥厚,弹性十足,软糯入味,香而不腻。炒面片也是兰州的特色面食之一。炒面片通常将面片煮熟后捞出,与各种蔬菜、肉类一起炒制。面片劲道有嚼劲,配菜丰富多样,味道浓郁可口。在兰州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炒面片的小店,深受当地居民和游客的喜爱。兰州的面食丰富多样,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让人回味无穷。兰州地处西北内陆,气候干燥寒冷,夏季炎热。这样的气候特点对美食有着深刻的影响。夏季炎热时,浆水面成为兰州人的消暑利器。兰州浆水含有多种有益的酶,能清暑解热,增进食欲,为夏令佳品。三伏盛暑,食之,不仅能解除疲劳,恢复体力,而且对高血压、肠胃病和泌尿病有一定的疗效。浆水的主要原料是用蔬菜来沤制,一般用芹菜、莲花菜、莴笋为最佳,其中芹菜浆水为上品。制作浆水的过程并不复杂,但一定要干净,避免其他细菌的感染。做好的浆水,酸度适口且清凉回味,是夏天兰州人餐桌上的常客。煮好的手擀面浇上炝过油的浆水,配上虎皮辣椒和卤味,让一碗看似平淡无奇的浆水面显得奢华无比。兰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其中回族人口占比较大。回族是中国最大的穆斯林民族,他们有着严格的清真饮食规范,这对兰州的美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兰州的美食中,回族特色美食占据重要地位。比如清真牛肉面,以 “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 的特点闻名于世。牛肉面的制作工艺非常讲究,要求选用优质的牛肉和骨头熬制高汤,用手工拉制的面条下锅煮熟,加上新鲜的萝卜丝和香菜等佐料。吃牛肉面时要配上蒜泥和辣椒油,增加香气和刺激感。牛肉面不仅是兰州人日常的美食,更是兰州的一张名片,吸引着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此外,兰州回族搭子也是传承与创新的美食文化代表。搭子起源于回族的传统习俗,在饮食方面体现了回族人民的热情和包容。代表美食清真牛肉面和传统的手工饺子,不仅口感独特,更承载着回族人民的文化底蕴。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搭子逐渐吸纳了更多的创新元素,口味更加多样,出现了融合地方特色的创意菜品。年轻的回族厨师在保留传统风味的基础上,勇于尝试新材料和新做法,推动了搭子文化的不断发展。兰州的美食文化正是在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了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