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岁的吴阿姨最近很苦恼,因为到这个年纪很难买到“漂亮”衣服了。淘宝上中老年装过时的设计、落后的审美,参差不齐的材质让她无处下手。
受从事服装行业的女儿的影响,吴女士了解到日韩老太太的妆发和穿搭,这让她很震惊,原来老年人也可以优雅、时尚,美丽。
于是在女儿的帮助下,67岁的她走上了穿搭博主的道路,目前在小红书上已经有了2万粉丝。
像吴阿姨这样的老年人不在少数,他们不满社会与商业给予的刻板印象,但是又找不到满足自己需求的品牌方。
而养老创业者似乎也很“冤枉”,都说养老是朝阳产业,为什么自己进来以后做出来的产品,市场总是不买单?
这个用户与商家双双错付的养老市场到底是怎么回事?老年人到底需要什么?有哪些趋势?我们一起来看下。
提起老年人,你脑海中会浮现什么样的形象?具体一点,多大年龄、什么穿着,应该在做什么?
大部分人的答案可能偏向于50-60岁以上,穿着款式偏老、颜色偏暗的衣服。要么在帮孩子照顾孙子,洗衣做饭照顾家里,要么在楼下跳广场舞,喜欢用超大音响。
习惯性节约,总说你乱买东西,对你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感到费解,甚至日常还会向你催婚/催生。
但是近两年越来越多这样的话题登上热搜“50多岁阿姨开房车一个人自驾游”、“60多岁阿姨写诗上节目”、“70多岁的爷爷当模特走T台”。
56岁自驾阿姨旅行
好像越来越的老人跟我们的固有印象不一样了,怎么回事?
实际上对老年人的描述不能是模糊的上了年纪的人,应该从多维度、多视角来观察他们。
首先是年龄,不同年龄段的人,生活状态和需求是一样的。比如50-65岁,刚刚退休,身体有如中年,还不太适应一下子闲下来的生活,总想“找点活儿”干,想尝试之前没有尝试过的东西。
到了65-75岁,“浪”了10年之后,该尝试的东西尝试的差不多了,身体慢慢有所退化,开始缩小活动半径,有了自己固定的爱好,接受自己衰老的事实。
而到了75-100岁,这是我们理解的传统意义上的老年,身体已经半退化,开始借助一些医护、养老产品,对子女的关心尤为在意,渴望陪伴。
这是以年龄和身体健康维度来看,不同年龄段的老人有各自的特点和发展变化。
其次是以状态来划分,年龄和身体是客观的指标,而状态是一种主观的选择。
他是乐观的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的,还是保守、墨守成规的,关系到我们细分需求的挖掘,所以这种划分维度也是最重要的。
一个爱美的女士,65岁也在挑选适合自己的护肤品;一个注重生活质量的人,在选择医护产品时,也会更倾向于智能化的、审美在线的。
以状态为划分逻辑,更有利于让我们关注到更多的商业机会。
数据显示,目前正在进入或者已经进入60岁的老人,他们的经济实力、受教育程度相比传统老人有很大提高,相应对产品与服务有更高的要求。
他们被称为“新老人”、“乐活老人”,并且呈现了出乎意料的消费特征。
新老人消费的最大特征是,与年轻人的消费边界不断融合。不是我们传统上认为的明确的老年人消费市场,老年人和年轻人的消费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趋势。
首先表现为老年人“年轻化”与年轻人“蹭老式”行为。
在京东调研的500位老人中,有接近一半有用手机购物、刷短视频的习惯;有1/3以上人更加享受生活,下馆子、看电影、泡温泉的次数更多。
同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闯入”老年生活的场景。比如去菜市场买菜、练八段锦、打卡老年社区食堂、报名“夕阳红”旅行社团等,在年轻人中成为一种新时尚。
图源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
年轻人的“蹭老”行为可以看作是从浮躁中回归极简生活的一种,但老年人的“年轻化”行为是值得关注的一种趋势。
同时,老年人和年轻人在细分品类上产生更多的交集。比如在秋装的颜色和类型上,两个群体有着相同的偏好。
京东消费报告显示,运动休闲套装、舒适度流行度都很高的卫衣、冲锋衣和阔腿裤是老年人和年轻人群体都喜欢的基础单品。
图源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
而在颜色选择上,两个群体也是不约而同的青睐灰色系、米色系、棕色系,以及以这几个颜色为基础的混合颜色。
而科技产品也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属,具有健康监测功能的手环、扫地机器人、开放式耳机等新潮科技产品也受到老年人的喜爱。
同时在旅游地的选择上,老年人和年轻人也表现出相同的偏好。首先是喜欢本地游、City Walk、City Ride、登山徒步等方式来放松身心;
其次是去山里体验露营、徒步和冥想禅修带来的乐趣;此外,像九寨沟等传统自然风光胜地以及富有烟火气的小县城等都是他们倾向的旅游目的地。
受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经济实力的增强,老年人正在逐渐跳出“社会时钟”,不再局限于家庭生活。他们与当下的流行趋势碰撞,呈现与年轻人“同频共振”的消费行为。
向年轻人靠近的消费行为,一方面是向往年轻的气息,真正喜欢年轻人的东西,另一方面则是对当前老年产品的不满。
以服装为例,吴阿姨找不到喜欢的衣服并不是个例,很多老年产品的设计、审美和品质的提升空间还有很大。
与年轻人亦趋的消费行为,除了喜欢,也有无奈选择的成分。
实际上新老人的需求有三个本质特征,《银发报告》把它总结为,对现状的不满、生活的不便、以及未来的不安。
具体理解,对现状的不满可能是老年人不想穿“足力健”(指舒适但是不时尚的运动鞋、休闲鞋),但是没有适合自己的高跟鞋、皮鞋等。
面对这样的痛点,日本女鞋品牌FitFit就做出了适老化设计。中老年女性因为长期穿高跟鞋、慢性损伤、基因遗传等因素,45岁后脚拇指外翻的几率非常大。
为了保证脚的舒适性,契合脚拇指外翻的脚型,FitFit独创了一套鞋底设计,即中心线向大拇指方向摆动,让拇指能够笔直伸展,不压拇指,外翻脚也可以轻松穿戴。
同时,鞋头设计根据脚的原始形状有高度差异,鞋底在大拇指周围预留更大空间,同时鞋底部分拇指侧设计高、小指侧低,贴合脚趾的自然线条,让鞋与脚的原始形状舒适贴合。
另外,不同于大多数老人鞋集中在运动鞋、休闲鞋品类,FitFit以使用场景为分类依据,开发了丧礼鞋、健行鞋、无带鞋等款式,受到中老年人的喜爱。
而不便,也不一定是自己爬不动楼了,而是自己想报个旅游团,不知道怎么筛选甄别适合自己的。
即,既包括自己想去的地方,又能给自己充足的休息时间,还不错过要打卡的地方的。
而至于对未来的不安,一方面是金钱方面,不知道退休金够不够用,怕自己生病了,没有钱,这时候金融保险服务更有必要。
另一方面是对自己失能的担忧,有没有好的辅助产品能够使用,怎么减轻子女的负担,住养老院的话怎么选择。
据了解,现在已经出现了一种养老经纪人、康养经纪人的职业。他们不仅提供养老院的咨询服务,还有保险咨询、适老旅游,体检疗养等,打造一站式的养老服务。
这就是围绕老年人对“未来的不安”诞生的一种职业。
而面对三类需求,不同年轻阶段、不同身体状态,以及不同性格特征的人群对应都有着众多的细分需求,这或许是我们开启新商业的机会。
结语:
看过一个观点,老龄化不是一个问题,不要带着解决问题的思路去看它,任何想解决老龄化问题的想法可能都收效甚微。
真正的老龄化是一种趋势,是一种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自然出现的,就像社会的信息化、智能化一样。既然是趋势,那我们就要顺应趋势。
日本是早我们30年进入老龄化的样本,目前日本老年商业很大的特征就是“融合”,它不再单独区分老年消费者,而是呈现无龄感的全年龄消费特征。
老年人也去优衣库买东西,也去咖啡馆喝咖啡。区分老年人的不再是年龄,而是状态,也许这是给我们养老产业最大的启示。
参考资料:
笔记侠:2024,银发经济,3大趋势
京东:2024银发族消费报告
刘润:2024,银发经济,三大机会
日本经验 | 50+/60+服装品牌怎么做:时尚+适老化设计的三个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