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11月15日讯(编辑 李响)中资境外债融资今年表现有所分化,财联社据相关渠道统计,年初至今,中资地产境外债发行规模241亿美元,仅为去年同期的46%。在近期地产纾困政策逐步出台下,部分出险房企也在加快境外债务整体重组以缓解经营和现金流压力。不过,业内人士称,以时间换空间,加快推出系统性的一揽子化债方案仍是缓解中短期流动性压力的关键。
中资地产债表现较弱,今年发行量仅240.84亿美元
2022年美联储开启加息周期,境外融资成本增加导致净融资额大幅下降,近两年整体规模呈收缩趋势。
从今年表现来看,中资境外债整体融资未见明显宽松,iFinD数据显示,今年境外美元债总发行1352.89亿美元,月均净融资数据大多数表现为负,仅5月份发行数据略有起色,今年净融资额持续缩减,已累计净流出642.8亿美元。
表:今年境外债整体融资情况
数据来源:iFinD,财联社整理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中资境外债今年表现有所分化,地产债表现羸弱较大,拖累境外债整体表现。
据天风固收团队统计,分金融、地产、城投和其他产业三个板块来看,金融债和其他产业债一直是发行主力,不过自2020年后地产债发行量呈逐年下降趋势,持续承压。今年截至11月4日,金融、地产、城投境外债的发行额分别为923.93、240.84和366.05亿美元,分别为去年全年的135.6%、46.0%和202.2%。
境外地产债发行规模萎缩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某业内人士对财联社表示,不同于金融和城投机构,地方此前发债主体很多是上杠杆较猛的民营企业,不少机构投资人在境外地产债上栽过跟头,心有余悸,入池项目愈发趋紧,市场变冷也是意料之内。
地产“白名单”项目审批额超3万亿,多家房企境外债务整体重组取得进展
对于地产经营性困境,政策也在不断加强出台予以纾困。9月以来央行、财政部、住建部等部委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宣布了多项地产“组合拳”,延续呵护态度,其中“白名单”、经营性物业贷款、政府收储、土地储备等方面的政策有望进一步改善房企现金流。
据金融监管总局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0月31日,金融机构对于“白名单”项目的贷款审批通过金额超3万亿元。
如11月5日深圳辖内银行已审批“白名单”项目67个、审批通过金额超过800亿元,授信金额位居全国各大城市前列,河南省10月末房地产“白名单”项目授信投放率已达70.04%,贷款投放规模超750亿元,有力推动了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此外,自今年以来多家房企境外债务整体重组取得进展。据财联社梳理,其中中国奥园、中梁控股境外债务重组方案已经落地生效,旭辉控股集团、远洋集团、龙光集团境外债重组方案框架已基本成型、正在征求更多债权人同意,不过分化也较为明显,也有如正荣地产、融创地产重组方案落地后主动喊停的房企,酝酿重签协议以削减债务。
不少分析人士指出,受近期政策刺激,市场阶段性出现回暖,但房地产资产和土地重新定价仍在路上,政策拐点并不意味着房企已逐步盈利,由于房地产市场整体仍在探底过程,调整深度和时间都超出预期,房企经营业绩仍将持续承受较大经营和资金压力,不少房企启动第二次重组也在市场预期之中。
远洋集团超60亿美元境外债务重组方案引发市场争议
近期房企重组案例中,远洋集团即为典型一例,并引发了市场争议。
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远洋集团抛出的境外债务重组计划方案涉及总债权金额预计达到62.18亿美元,包括未偿还本金、应计及未付、违约利息。其中远洋集团将发行本金总额22亿美元的新债券,包括新贷款及新票据,以及发行本金总额合计40.18亿美元的强制可转换债券及/或新永续债。其中22亿美元的新债券于5年内分3批次累计赎回15%,6年后赎回15%,7年后赎回35%,8年后赎回35%,而强制可转债方式相对“较为激进”,据市场人士测算,该部分可转债换股最高上限是73.97亿股,相当于当前远洋集团现有总股本的97.1%,及经强制可转债换股后总股本的49.3%。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强制可转债的期限为2年,不计息,尽管2年后会面临强制转股,但给自身留了一个在2年内随时可以全部或部分赎回的“单边含权”条件。
作为远洋集团背后持股29.59%的第一大股东,中国人寿的立场也被市场多为关注,尽管从重组进展来看,中国人寿对重组参与度不高,同时在去年底已将持有远洋集团的账面价值减持为0,不过远洋集团已经向债权人小组提供了中国人寿签署的支持文件并披露了中国人寿在重组债务分组中B组和C组的持仓情况。
不过,上述方案遭到部分投资人的反对。相关的远洋集团境外债权人小组事宜的法律顾问律所年利达表示,目前小组成员仍坚决反对远洋集团的境外债务重组方案,认为该方案过于优待股东和拥有抵押的债权人。此外,部分债权人认为远洋集团拟直接削债最高近90%,剩余债务延8至10年到期,最低回收率仅1%-2%,该方案”隐藏巨大风险和漏洞“。
财联社向远洋集团寻求对此事的回应,未获答复。
华泰证券分析师陈慎在研报中表示,回顾2021年以来出险房企债务重组进程,多数房企为境外债务设计了一揽子的化债方案,综合运用发行新债券、可转换债券、永续债、公司或下属物管公司股权抵债等方式,给予债权人较大的灵活选择空间以匹配差异化需求,最终实现存量境外债务(不仅是境外债,还包括境外贷款)的整体展期和削债。
不过相比之下,出险房企对于境内债务的重组方式较为单一,除华夏幸福之外,基本以部分或全部公开市场债券的展期为主。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房企可能面临再度展期的压力,而债券之外,银行、信托贷款等其它有息负债的逾期问题亦亟待化解。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时间换空间仍是出险房企自救的“绿色通道”,在政策纾困下努力完成保交楼仍是重中之重,此外针对境外债务出险房企应加快推出系统性的一揽子化债方案,缓解中短期流动性压力,构建更可持续的资本架构或是企业未来恢复债市融资造血的必要途径。
(财联社 李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