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于:中国银行保险报
“我国普惠金融经历了十年蓬勃发展,正从原本关注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向关注金融服务的质量转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金融健康的概念应运而生,它更加关注微观主体的感受,同时,更加契合‘负责任金融’的理念。”近日,在2024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以下简称“论坛”)上,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研究员侯力铭表示。
据CAFI联合微众银行发布的《小微企业金融健康洞察2024》报告,今年受访小微企业金融健康情况较2023年略有下降,其中应收账款拖欠、保险风险覆盖比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与此同时,受访小微企业现金储备在3个月以上的比例有所增长,在及时借贷方面的能力也有所提升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现金流稳健对于小微企业运营非常关键,而金融可以为稳定小微企业资金链赋能。
稳定资金链需内外双重发力
“对于小微企业而言,应收账款收得少、收得难是焦点,收得委屈、收得伤心是痛点。”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执行会长任兴磊认为,当下,解决欠款问题是维护中小企业权益的关键。
在这一过程,金融支持能够有效缓解小微企业的资金周转压力。报告发现,应收账款拖欠会抬升小微企业的经营亏损概率,但如果企业能及时借到可负担的资金或募集到长期发展资金,亏损概率将出现下降。也就是说,充足的外部金融支持,能够缓解现金流不稳健的小微企业的经营表现。
在侯力铭看来,充分的保险保障有助于缓解应收账款拖欠、大额意外支出对小微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此外,系统性的预算管理、现金储备、负债管理均能够显著降低企业亏损概率。
除了解决应收账款拖欠等外部问题,小微企业若想增强资金链韧性,还需从自身做起,引入更科学的财务管理模式。任兴磊表示,在提升资金链稳定性的过程中,目前很多传统企业面临数字化再造问题,在这一方面,小微企业这片“蓝海”里有很多文章可做。为此,金融活水需要源源不断流向小微企业,唯此小微企业的森林才会更加茂盛,小微企业才会走得更远、做得更好。
微众银行行长助理公立指出,当前银行业在融资模式方面开展了许多实践创新,以微众银行的“微业贷”为例,该产品通过数字化方式进行风控,通过公开数据考察小微企业本身的业务情况、财务情况、经营情况,而不是依赖于企业的抵押物。破除对后者的依赖,能使小微企业金融可得性大大增强。“正因此,即使是小微企业也需要注重构建自身的信用资产,不断树立守法经营、合规纳税、财务健康等方面的意识,这是提升小微企业金融健康的重要一环。”公立说。
金融健康领域存在业务新机遇
金融健康不仅关乎小微企业,更需要金融市场各个主体来共建。实际上,这一领域存在大量跨界合作的机遇与潜在的业务增长点。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在存量竞争愈发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如何更好洞察客户的多元化需求,是找到业务增长点的关键。”侯力铭表示,企业的多元化需求不仅包括金融需求,也会涉及金融技能、金融能力建设等方面。金融机构在这方面加强投入,能够进一步增强自身在普惠金融领域的比较优势。
报告显示,虽然充分的保险保障有助于改善企业的经营表现和未来预期,但仍有近半数样本企业认为,当前的保险供给不能很好匹配其需求。目前,有超66%的受访小微企业倾向于银行作为保险分销商渠道。对此,公立关注到了银保业务领域的跨界合作机遇:“结合数字化手段,将保险产品代销纳入我们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这一领域大有可为。”
“在保险领域,识别欺诈行为是关键挑战之一,而普惠信贷实践已经有效地缓解了这一问题。”公立进一步从技术层面分析介绍,大数据风控能够广泛地评估企业的风险状况,通过严格信贷审查的客户,保险欺诈率和赔付率往往较低,可以更好地识别和管理潜在风险。与此同时,通过线上化方式提高获客效率并降低获客成本,还能够进一步帮助企业覆盖分散的服务成本、运营成本、作业成本,这将有效解决普惠保险“最后一公里”问题。
四川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张烁珣认为,部分银行为小微企业提供的开放银行业务,在帮助企业进行融资或现金流管理方面能发挥积极作用。当银行业务与企业账本能够同时在开放银行APP上得到体现,银行就能够更好地看到小微企业的财务状况,获得上下游企业业务往来信息,从而更好地做出融资判断。同时,开放银行还能够提供“金融+”服务,比如在监测到企业应收账款回款比较缓慢的情况下,可以基于企业信用,给予短期流动性资金,起到“及时雨”作用。而当企业经营状况接近危险水平时,银行可以及时对企业提出警告或指导,这对于提升小微企业主的经营理念或管理意识也有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