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技术产业引资有方

国际商报记者 邵志媛

近期,《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正式发布,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实现“清零”,充分展示了中国坚定不移推动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决心和推动全球开放合作的担当。

制造业是中国开放最早的领域之一。外资的进入带来了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机会,对提升中国产业竞争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商务部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1792.4亿元。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771.2亿元,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的12%。

受访业内人士表示,在全球跨国投资低迷的背景下,高技术产业引资表现尤为亮眼,充分展现出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未来高质量吸引高技术投资,不仅要更加关注对外资市场的协同开放,还要不断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再上新台阶。

外商投资热情不减

汉斯希尔近来不断传出好消息:与广西华鸿水务在进博会现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教育局签定战略合作协议……这是汉斯希尔看好中国市场、布局中国市场的最新里程碑,亦是外资企业对未来在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的最好例证。

汉斯希尔是一家集自主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德国高端水处理设备和高精控制阀的生产制造企业、智能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1998年进入中国市场。2023年,汉斯希尔在浙江投资建立了亚洲首个生产基地。

汉斯希尔中国区副总经理唐鹏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中国市场对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进一步拓展合作是其矢志不移的方向。企业与广西华鸿水务成功牵手,将“德国制造”引进广西,离不开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环保厅以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推动。“当下,中国消费者对高品质水的需求越来越高,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合作与协同,结合地方特色发展新质生产力,共同推动企业改革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到Ion支气管镜机器人,直观复星已有多款产品在中国落地。据了解,直观复星是由美国直观医疗和上海复星医药合资成立的一家企业。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直观复星总部基地在上海张江启用,该基地项目总投资7亿元,这也是直观医疗在亚太地区最大的研发、生产和培训一体化基地。

在第七届进博会上,直观复星亦是收获满满,“好友列表”不断扩容,携手和睦家医疗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海南乐城真实世界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并先后与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1家医院签署意向协议。

直观复星企业事务副总裁郭楚漫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对于直观复星来说,上海是吸引外资、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这里具备政策优势、人才优势、资源优势等。此外,上海是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人才集中地,能为直观复星的发展提供优质的人才资源。郭楚漫还谈到,对于一家医疗企业公司而言,上海的医疗科研资源对企业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能为包括直观复星在内的企业在研发、培训、医工结合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高质量引资多路并进

中国高技术产业引资缘何较快增长?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对国际商报记者分析,首先,中国经济新动能持续涌现,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快速增长,增强了市场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根据毕马威中国的最新调研,71%的受访中国首席执行官对未来三年中国经济增长存有信心,其中49%的首席执行官将“通过研发和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未来企业发展最关心的经营举措。其次,中国加大了研发投入力度,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由此增强了高技术产业对外资的吸引力。比如,2023年中国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同比增长8.1%,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64%。与此同时,记者注意到,各地在吸引高技术外资方面也铆足了劲——陕西提出引导先进制造业向关中城市群聚集发展,鼓励低碳环保型制造业向陕南布局,能源化工类制造业向陕北布局,科技研发向秦创原总窗口聚集;宁波发布外资“26条”,明确对符合条件的先进制造业、服务业以及跨国公司或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重大外资项目,加大支持力度;深圳明确招商引资方向的重点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支持全球知名制造业龙头企业将总部基地、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关键环节落地深圳……

柏文喜认为,高技术制造业吸引外资的趋势预计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同时伴随着结构的优化和区域引资结构的变化。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研究所研究员张磊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目前,中国引资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吸引高质量外资也成为促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解答的重点问题。

张磊建议,首先,从市场开放角度来看,高科技投资普遍具有产业融合的特征,因此中国未来应当更加关注对外资市场的协同开放,聚焦制造、服务、数字、绿色等多个领域,重视形成合力吸引高科技投资。其次,营商环境建设要再上新台阶,近期世贸组织《投资便利化协定》就对利害关系人参与、监管机构一致性、规制影响评估等制定多边新规范,反映了对外资监管政策创新的国际趋势。对此中国也要加快探索国内改革创新,并积极向国际推广“中国方案”,提升投资治理话语权。

来源: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