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环山,水丰土腴,气候温润,为“活化石”银杏生长繁衍创造了良好条件;
拥有153株千年银杏树,被中国林学会授予“中国最美银杏村落”荣誉称号,是闻名全省的生态旅游名村;
……
近年来,陇南市徽县嘉陵镇田河村立足自然资源禀赋,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和美乡村。
如今的田河村,村容焕发新颜,产业串珠连片,成了人们心中向往的旅游胜地,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银杏流金。(李董)
一
初冬的田河村,宛如金色的海洋。清风拂过,扇子般的叶片从银杏树上飘落,铺满房檐、小巷、田埂、河道。从高空俯瞰,村庄被一棵棵银杏树包围着,令人不由生出“村在林中,林在村中”的感叹。
田河村村史馆以本村历史文化、民俗文化、自然资产等地域特色文化为支撑,展示当地独特的文旅资源。桑家老宅内,一件件老物件留存至今,不仅留下了历史、留下了文化、留下了浓浓乡韵,也向来往的游客诉说着历史的变迁。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近年来,田河村把强设施、绿家园、美乡村作为基本工作来抓,鼓励村民自发打造美丽庭院,以“庭院小美”促“乡村大美”。
沿着宽阔平坦的银杏大道走进田河村村民王芳家,院落干净整洁,房屋宽敞明亮,各种现代化家具一应俱全,屋里屋外摆放的绿植花卉,错落有致,让人赏心悦目。
“以前的田河村,村里近百座老房子年久失修,路是烂泥路,村民要么‘靠天吃饭’,要么外出务工。”王芳说,现在村里环境越来越美,日子越来越好,心情越来越舒畅。
二
田河村旅游“火起来”并非偶然。
近年来,田河村以嘉陵江大峡谷旅游景区建设为契机,依托千年银杏群落,协调引进“银杏梦谷”项目,因地制宜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化。
“我们充分开发银杏这一生态优势资源,从开展银杏深加工到开办农家乐,再到综合开发旅游资源,成功实现了‘银杏树产业链’的延长。”在田河村文创馆内,田河村村委会主任告诉记者,依靠古银杏树这块“金字招牌”,乡村变成了景区。
值得一提的是,田河村还完善火锅集市、银杏秘境、游客接待中心、村史馆等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打造集生态、住宿、餐饮、养生、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农家小院,初步形成了以农家小院旅游为主导,辐射带动农业第一产业、农产品销售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田河村统筹考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因素,就地取材,合理规划,修缮建成了农家小院、村史馆、农家书屋、咖啡屋、火锅集市等一批特色休闲场所。”徽县嘉陵镇相关负责人说,“在开发修建过程中,当地注重对村庄原始风貌和生态的保护,在道路、房屋修建时,一律以保护银杏树为前提。”
三
清晨,第一缕阳光轻柔地洒在错落有致的农舍屋顶,唤醒了沉睡的乡村。“王婆炒茶”的摊主卢建琴也开始了她一天的摆摊生活。
在田河村,卢建琴的炒茶手艺已经远近闻名。许多游客会在观赏完美景后,慕名品尝这一当地特色。
“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能吃上‘旅游饭’。”卢建琴笑盈盈地说,“如今村子建设得这么美,游客也是越来越多。我烧制的罐罐茶深受大家喜爱,每天摊位上都会有很多人来。尤其是今年国庆期间,最高的一天收入2000多元。”
田河村鼓励引导群众发展休闲娱乐、餐饮民宿、文化体验等乡村旅游产业,大力挖掘培育以“银杏果、燕子石、罐罐茶”为代表且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每逢节会,村民的炸油糕和农家炒茶等当地特色小吃摊点,引来众多游客排队购买。
前不久,甘肃卫视《乡村新事记》栏目走进田河村,积极承办“水墨嘉陵·银杏梦谷”迎金秋促消费活动,累计吸引周边游客20万余人次,户均增收2800元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40万余元。
浩浩流光里,一株苍劲的银杏,照亮了一片乡野。
放眼田河村,村子越来越美,产业越来越兴旺,村民越来越富裕,和美乡村的梦想正在探索与实践中一步步成为现实。
文字:陇南市融媒体中心 罗艳
特别声明:
1.微游甘肃内容文章旨在宣传甘肃文化旅游,只用于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由于条件所限,在转载之前无法与所有权利人联系授权,可能出现部分原创图片或文字未署名,请联系添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