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7日是第14个“世界早产儿日”,今年的主题是“有爱,有未来——早产宝宝更需要肌肤接触”。针对早产儿相关问题,小编采访了新生儿内科主任、主任医师王亚娟。
Q1
今年“世界早产儿日”主题是“有爱,有未来——早产宝宝更需要肌肤接触”,您是怎么理解看待这个主题的?
新生命的诞生给无数的家庭带来喜悦和希望,宝宝在妈妈肚子里要孕育足够的时间,但有这样一群宝宝,组织器官还没发育成熟在胎龄不满37周便迫不及待地提前来到了人间,这群“早到的天使”在医学上被称为早产宝宝。为了让全社会都关注到这个群体,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11月17日定为世界早产儿日,同时将“有爱,有未来”设立为永恒主题,旨在倡导更多人关爱早产的生存和发展,采取有效行动,提高早产生命质量。
今年的主题是“有爱,有未来——早产宝宝更需要肌肤接触”,强调肌肤接触的好处,尤其是早产宝宝,不仅强调了早产在成长过程中对肌肤接触的特殊需求,更传递出一个温暖的信息——爱是早产宝宝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力量。肌肤接触不仅给早产宝宝提供安全感和舒适感,还有助于促进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育。在我们病房,鼓励家长与早产宝宝进行充分的肌肤接触,我们开展了袋鼠式护理,既可以安抚宝宝情绪,增加亲子交流,也有助于提高宝宝的体重增长速度,改善睡眠质量,甚至对减少住院时间都有积极作用。我们发现,当宝宝被温柔地抱在父母的怀里时,他们的心率和呼吸都会变得更加稳定,疾病好得更快,喂养不耐受的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肌肤的接触对他们发生了如此大、如此全方位的显著作用。
Q2
目前我国早产儿的现状是什么?从咱们医院临床数据分析看,具体表现与我国整体情况有何不同?是否可以分享一个临床遇到的典型案例?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护理水平的提高,早产儿出生率在全球范围内显著提升,在我国也是如此,可能与高龄产妇比例增加、多胞胎妊娠增多以及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等因素有关。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早产的发生率在10%左右,每年约有1500万早产出生。我国早产的出生率7-10%,为第二大国。早产儿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升,我们医院早产儿的存活率和预后情况总体上位于全国先进水平,在早产儿的管理方面有着更为细致的流程和更高的专业水平。我们目前接诊过的最小胎龄为23周+4、出生体重仅540克的早产儿,宝宝刚出生时情况非常危急,但通过我们团队殚精竭虑的精心呵护,特别是通过袋鼠式护理、早期营养干预及中医团队加入的多学科救治,宝宝的体重如期增长、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顺利出院。院外随访和家庭养育照护指导同样一直跟进,现在,这个宝宝已经2岁多了,他的发育情况与同龄儿童基本没有差别,自豪和欣慰让一路走过的提心吊胆、苦思焦虑、疲倦不安均消失殆尽。
Q3
新生儿内科在早产儿诊疗方面是怎么做的?有哪些特色?比如有哪些先进的设备或者诊疗方法?
自2016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首都儿科研究所成为首批北京市危重新生儿转运中心单位,每年转运早产儿600余人次,施行24小时绿色通道转运,与产科无缝衔接。新生儿内科拥有优秀的医护团队、先进的诊疗设备,积极开展了专业的救治技能,如高级生命支持、亚低温治疗、NO吸入、外周动静脉换血术、中心静脉置管术、早产儿视网膜病定期筛查及治疗、以及无创二氧化碳监测、振幅整合脑功能监测等多项高精技术,开展及提供个体化的营养支持方案,为早产儿提供专业的医疗监护和诊疗,确保他们在出生后的关键时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早产儿的诊疗涉及到从宫内到出生后、从围生期到新生儿期,以及延续至婴幼儿期乃至学龄前期、学龄期,涉及众多学科专业,包括产前咨询、产科的宫内胎儿发育,到新生儿科、儿内科外科各个亚专业、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中医科、保健科、神经康复等,并且,更需要个体化及精细化的管理,多学科诊疗(MDT)的诊疗救治模式是我们新生儿内科的特色。
2017年,新生儿内科病房开设了袋鼠式护理(Kangaroo Mother Care,KMC),帮助早产儿稳定生命体征,促进生长,让家长参与到治疗和护理中,减轻母亲的产后抑郁和焦虑,帮助早产儿更安全的回归家庭。同时,我们还注重早产儿的早期干预和康复训练,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出院后,我们有早产儿随访及早产儿护理门诊,监测及随访早产儿出院后生长发育及神经系统等,这些都为早产儿的全面健康生长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早产儿的救治方面,我们新生儿内科首次创建的ALL-in-One的管理模式,涵盖时间、空间、人员、专业等多个维度,对早产儿进行全流程一体化模式管理。时间维度跨越宫内胎儿期、分娩前后、新生儿期及婴幼儿期、甚至到学龄前期及学龄期;空间维度从产院、到转运途中、延伸至NICU以及后续的家庭管理;人员维度包括产科医护、新生儿科儿科各专业医护、急救车人员、保健康复人员以及患儿的家庭成员;专业维度涵盖具备医疗救治经验的医务人员、先进的医疗设备与领先的学科建设。从时间、空间、人员、专业,多维度、多角度、多层次对早产儿进行一体化管理模式,显著降低了新生儿病死率和致残率,极大提高了生存质量,减轻了家庭及社会的负担。ALL-in-One管理模式被国家卫生健康委评为“中国现代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典型案例”并获得北京市“提升医疗质量优秀案例大赛”优秀奖。
Q4
科室在早产儿的医疗科研方面有哪些进展和成果?是否应用到临床?
医疗和科研密不可分,许多临床问题需要科学研究来解决,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相支持,共同推动医学的发展。在科研方面,我们科室针对早产儿领域也设计了一些临床常见的、急需解决的科研课题,取得了一些进展。比如早产儿系统化科学管理、感染性疾病的诊疗管理、脑损伤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方面、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机制等等,还和中医科联合,开展了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相关课题,我们已经将一些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实践,并据此制定个性化的早产儿管理计划,此外,我们还参与了全国的早产儿多中心合作项目,以期不断提升早产儿的管理水平,为更多的早产宝宝带来希望,也进一步带动整体行业内早产儿医疗的进步。
Q5
科室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中有哪些重点工作和目标?
随着我国二胎、三胎政策的放开、高龄产妇数量持续增加,未来将会有更多、体重更小、胎龄更小的早产宝宝出生,我们将继续推行ALL-in-One的管理模式;临床和科研并进,加强临床科研,使科研更好地为临床服务;加强与国际的沟通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早产儿管理理念和技术,为我国的早产儿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以期在早产儿的诊疗和护理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进一步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让更多的早产宝宝能够拥有和正常儿童一样的健康素质,为早产宝宝及其家庭保驾护航。
Q6
在“世界早产儿日”到来之际,科室如何提高公众对于早产儿的认知度?对公众的呼吁有哪些?
在“世界早产儿日”到来之际,我们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早产儿关爱庆典、小袋回家、深度解析的专题讲座、通俗易懂的科普文章,以及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的互动平台,呼吁公众给予早产儿更多的关爱和支持,点亮公众对早产儿的认知度,让每一颗心灵都能贴近这些小小的生命勇士。我们深情呼唤,愿社会各界能伸出援手,与我们一起,为早产儿撑起一片爱的天空。早产宝宝虽然提前降临人间,带着未及完善的羽翼,却同样怀揣着对生命的渴望与对成长的向往。让我们共同理解并尊重他们独特的生理与心理需求,用理解与包容搭建起一座座坚实的桥梁。同时,我们也希望社会能够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帮助,为早产儿及其家庭创造一个更加友好的成长环境。早产儿虽然出生时面临许多挑战,但他们同样拥有成长和发展的权利。让我们一起携手,为早产儿的未来贡献一份力量。
文 | 王亚娟、邱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