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记者”眼中的家国边关 | 高原上的温暖守候

【“兵记者”简介】



图片


冯彦宁,男,新疆军区某部干事。热爱文字,讴歌强军,近两年先后在《解放军报》、《人民陆军》报、《解放军生活》杂志等发文近十万字,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2023 年被“喀喇昆仑卫士”编辑部评为“优秀报道员”。


阿里是片神秘的土地,这里远离城市,人迹罕至,被称为“青藏高原的高原,世界屋脊的屋脊”。2021年末,怀着对进藏先遣英雄的崇敬之情,我有缘第一次踏上阿里大地。

犹记得,站在狮泉河兵站的宣传展板前,我被兵站组建之初,大家不等不靠,凭借勤劳的双手和坚定的信念,克服一缺人手二缺营房的实际困难,完成繁重筹备任务的故事所感动。

在这座兵站里,我认识了不少默默无闻、可敬可爱的战友。对于他们来说“保障之事大于天”,却往往要从保障过往部队衣食住行这些“小事”做起。

恰逢“三九”时节,室外寒风瑟瑟。天刚蒙蒙亮,勤务保障分队炊事班的战友们,就已经开始做起了早餐。在高原,炊事班遇到的难题一点也不比战斗班的少。高原气压低,水的沸点不到85℃,每一个炊事班的战士都为能做出一锅“成熟”的面而自豪。为了让战友们品上一口那久违的劲道丝滑,他们要付出比在平原时更多的努力。

图片


和面、揉团、起灶、烧水、上屉……这样的动作,炊事班下士艾散·玉苏音,不知重复了多少次。出生在喀什的他,从小就向往军队,读完大一后,他毅然选择参军入伍,并写下第一份申请书,如愿来到阿里高原。

起初,站里让艾散·玉苏音负责锅炉房,每天专职拉煤、卸煤、烧锅炉。看着站里保障来往部队官兵的任务很重,他想为组织做更多的事,于是写下了第二份申请书:去炊事班学厨艺。

来到炊事班,艾散·玉苏音积极向老班长学习,把配菜组、炒菜组、主食组都待了个遍。了解到不少官兵钟爱拌面,他决心要让战友们吃上正宗的新疆手工拉条子。

2023年6月,艾散·玉苏音参加了上级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系统学习面食制作,在一次次的失败与挫折中,他不断总结经验,终于考取了炊事等级证书。去年休假时,他也没闲着,到朋友开的饭店一边帮忙一边学习拉面技艺。在单位期间,他还利用周末外出时间探访阿里地区的饭店,了解如何在高原做出劲道的面……

时光荏苒,从义务兵到军士,艾散·玉苏音的选择始终如一、坚定不移。他说,“长期坚守高原,我体验到了脱发的焦虑、高原红爬上面庞的无奈,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热爱自己的岗位,更珍惜军人这份荣誉。”

图片


几十载春夏秋冬,兵站从帐篷、土坯房、水泥砖房,到如今的旅馆式第四代营房,各项设施逐步完善,但全心全意为兵服务的宗旨却始终没有改变。就像院子里镌刻在展板上的“三心三有”:“热心、细心、耐心”“有态度、有温度、有力度”,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兵站里战斗过的每一位官兵,都是喀喇昆仑高原上的一盏明灯,让过往官兵走过漫长漆黑的山路,望见前方那等待良久的光亮。兵站官兵在迎来送往中,拥抱那些疲惫的身躯,又目送着一个个坚毅的背影,他们温暖了风雪新藏线,感动着万千战友。

▌作者丨冯彦宁

温 馨 提 示

欲了解“喀喇昆仑卫士

宣传要点提示或投稿

请登录军区党委机关网

融媒体投稿综合管理平台

精  彩  推  荐

图片

总监制张新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