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邶风·凯风》作为《诗经》中的一篇佳作,深情地描绘了儿子对母亲的感恩与自责。这首诗歌通过自然界中常见的凯风、棘树、寒泉、黄鸟等意象,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同时也体现了古代孝道文化的内涵。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凯风》全诗共四章。
第一章以“凯风自南”起兴。凯风,又叫做夏风、南风,比较温暖,长养万物。《毛传》中说:“南风谓之凯风,乐夏之长养。”圈《郑笺》中表示:“凯风喻宽仁之母,棘犹七子。”棘心,是小枣树的芯,是生命发展的起源和开端,在诗中喻指七子。用棘木难长养,凯风吹拂,来比七子较难抚养,慈母抚养使之成长,其中的劬劳不言而喻。
诗篇以“凯风自南,吹彼棘心”起兴, 将和煦的南风比喻为母亲温柔的教导,而棘心则象征着儿女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困难与挑战。母亲如同那温暖的南风,无论儿女面临何种困境,总是给予最温柔的呵护与支持,帮助儿女茁壮成长。这种比喻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富有诗意,让人感受到母爱如同春风化雨般的细腻与温暖。
第二章诗人说“母氏圣善,我无令人”,从内在品质上突出了母亲的形象,然而我们却没有母亲那样高尚的品德。从第一章中的“吹彼棘心”到第二章中的“吹彼棘薪”,说明正是有母亲的高尚品行才有了七子的成长。然而所吹之棘仅为薪,并非美材,就好像是在告诉我们母亲养育我们七子长大成人,可见其圣善之德,然而我七子无令善之人,不能安慰母亲的心。第二章所表达的是母亲对七子的爱。
第三章“爰有寒泉,在浚之下”,以寒泉之水可以灌溉田苗来比喻母亲养育子女。寒泉在浚之下,有寒泉的围绕,浚城才会有幸福的生活,这就像是在说因为有了母亲的辛苦养育,才有了子女的成长,进而肯定了母爱的伟大。这一章的另一层意思是在表达母亲未得到七子的报答因而像是寒泉,也一语双关地表达了七子的愧疚之情。他意识到,尽管母亲付出了如此多的辛劳与关爱,自己却仍未能达到母亲的期望,成为她心中的骄傲。这种自责与反思,不仅体现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深愧疚,也展现了他追求进步、不断完善自我的决心。
第四章“今有子七人,皆莫能慰母之心,使有去嫁之志。言母之欲嫁,由颜色不悦、辞令不顺故也。” 尽管母亲有七子,但却都不能安慰母亲的心,以至母亲想要改嫁。诗人以“爰有寒泉?在浚之下”起兴,引出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与感激之情。寒泉虽深,却不如母亲的恩情深厚;黄鸟鸣叫虽悦耳,却不及母亲的慈爱动听。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更加突出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母亲深深的依恋与感激。
父母之深恩,穷劫难报偿!
《诗经》中有两首最著名的孝亲诗,即《凯风》和《蓼莪》。
历代公认《凯风》是一首孝感天地的诗,是一首千百年来人们念亲、思亲时的倾诉诗、遣怀诗。
诗的语言至简至朴,诗的意境却至广至深。整首诗歌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自然界中常见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感恩、敬爱以及自责与反思的复杂情感。这不仅是对母爱的颂扬,更是对古代孝道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同时,诗歌也启示我们,要珍惜母亲的付出,用实际行动去回报她的养育之恩,让孝心永驻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