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民生福祉全力冲刺


图片

图为免费城乡公交成为兴县群众出行的重要方式。 罗丽 摄

图片

图为技能培训为就业打开新渠道。 罗丽 摄

认定56家帮扶车间,吸纳613名脱贫人口实现家门口就业;开工建设3所普惠性公立幼儿园,维修改造4所农村寄宿制学校,选优配强专业教师队伍;提档升级29所农村日间照料中心,开启农村幸福养老模式;免除医院挂号费并实行“一次挂号管三天”,提升医疗卫生水平;建设完成市民健身广场、全民健身中心,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

一个个民生期盼得到回应,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一幅幅温暖的民生图景呈现眼前。“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健全以‘一老一小’为重点的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在中共兴县县委十七届八次全体会议上,市政协副主席、兴县县委书记乔云对民生实事的回应铿锵有力。近年来,兴县县委、县政府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力发展民生社会事业,着力补齐民生短板,让群众生活更具质感,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就业,一头连着百姓饭碗,一头连着经济发展。走进位于兴县老城中心的德立紫东箱包扶贫车间,“哒哒哒……”,伴随着缝纫机有规律的工作声,车间里的女工们脚踩踏板、飞针走线,忙碌的身影与缝纫机发出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天气越来越冷了,可咱在这车间里干活儿,心里暖着呢!”在县城陪孩子读书的刘艳感觉特别知足,“在家门口每月能挣二千多元,既能挣钱还能照顾家,日子越来越有奔头!”在德立紫东箱包扶贫车间,还有来自兴县各乡镇的60多名闲散妇女,通过这一平台顺利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梦想。

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输出难、稳定难、增收难问题,兴县坚持把就业优先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龙头企业+乡村就业工厂+农户”等模式,积极推进扶贫车间转型升级,建设乡村就业工厂,帮助群众在家门口高质量充分就业。目前,已认定帮扶车间56家,吸纳脱贫人口就业613人,开发公益岗位就业4033人。同时,健全“劳务机构+岗位+培训+就业”一体化培训输转机制,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025人,吕梁山护工培训661人,创业培训424人,全县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持续优化,就业质量稳步提高。

一直以来,能否看到“好医生”是百姓就医选择的重要参考标准之一。“前些年,家人一生病,都是跑到太原的大医院住院治疗。现在好了,县里的医院定期就有省级专家名医坐诊,不仅方便还实惠!”说起兴县医疗改革带来的好处,瓦塘镇瓦塘村的任志勇老人高兴地咧开了嘴。基层医疗机构承担着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重任,是构建分级诊疗制度的执行者,更是老百姓健康的“守门人”。自2021年兴县人民医院由山西省人民医院全面托管以来,省人民医院以对口支援形式向兴县人民医院派驻医师100人次,并引进神经内科、呼吸内科、心内科、影像科等多个科室的30余名资深专家帮扶指导、定期坐诊,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构筑起了一张“小病在村、常见病在乡、大病重病在县”的城乡医疗保障网络。

让老年人享有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是家事,也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责任。兴县以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为目标,提档升级29所农村日间照料中心,完成蔡家崖新城家园社区养老幸福工程,对1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在兴县赵家坪村日间照料中心,还没进门,就闻到饭菜香味。走进食堂,只见三五成群的老人坐在一起,吃着可口软烂的饭菜,让人“食欲大动”。王青提老人今年71岁,自从村里修缮好日间照料中心,他就成了这里的常客。“这里做的都是家常饭,味道不错,饭菜也很实惠。”据了解,赵家坪村日间照料中心不仅是一个就餐点,就餐后的老年人可以在这里拉家常、下棋、理发等,乡村医生免费为老人们提供测血压、测血糖等各种服务,让老人们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便捷、贴心的养老服务。

在搞好就业、医疗、养老等民生保障的同时,兴县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持续加大民生工作力度,集中力量推进城区棚户区改造、市民健身广场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维修改造、农村公路及互通立交建设以及增开免费城乡公交、增设城区停车位等一系列“强弱项、补短板、利长远”的基础设施“再夯实”工程,提升了城市品质和人民群众在高质量发展中的幸福指数。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兴县正用实际举措补齐民生短板,托起了30万群众稳稳的幸福,书写出一份浓墨重彩、厚实沉甸的“民生答卷”。记者 罗丽

来源:吕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