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早些时候,有多方信源曝出:极氪与领克将合并。该消息传出后资本市场“震感”强烈,当天极氪美股大涨,截止收盘涨幅达12.08%,并同步引发业内广泛关注与讨论。
随着各种猜测与假想甚嚣尘上,次日晚些时候吉利控股正式官宣,合并传闻靴子落地,其内容主要体现在对极氪、领克的股权结构调整:
第一,吉利控股向吉利汽车转让11.3%的极氪股份,在此之前,吉利汽车持有极氪已发行股本总额的51.5%,由此一来,吉利汽车对极氪的持股比例将达到62.8%。
第二,极氪将持有领克51%的股份,领克剩余49%的股份由吉利汽车旗下全资子公司所有。领克股权结构调整的背景是,此前极氪并不持有领克的股份,在领克的股权结构中,吉利汽车占50%,沃尔沃占30%,吉利控股占20%,但基于本次调整,极氪将分别以36亿人民币、54亿人民币分别购买吉利控股与沃尔沃各自所持股权,从而直接控股领克。据公开信息,该交易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完成。
作为吉利发力新能源的两辆主力马车,极氪和领克在汽车市场上一直不乏声量,因此当“合体”一事落定后,业内便对此展开想象。除了股权结构调整之外,是否还有更多与合体相关的调整细节,如此操作背后又是基于怎样的战略考量?都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
《车壹条》关注到,吉利控股官宣这一消息后,吉利副总裁杨学良便在社交平台转发了极氪CEO安聪慧对此次极氪和领克业务整合的思路解析:在品牌方面,极氪和领克仍是双品牌、且分别独立,前者主攻豪华科技极致的高端豪华市场,后者主打全球新能源中高端市场。产品方面,二者各自为营,极氪聚焦中大型车,领克聚焦中小型车,避免两个品牌之间的车型冲突。能源形式方面,极氪的中型车主做纯电,大型车聚焦混动,领克的小型车主做纯电,中型车聚焦混动。
此外,据极氪CMO关海涛表示,除品牌外,极氪和领克在商业模式、用户运营、营销、销售等层面也会保持独立,接下来需要整合的部分主要体现在产品架构、技术研发、供应链和生产制造等方面。
综合多重信息来理解,也就说,经过这次调整之后,本来没有直接股权关系的极氪和领克之间会因此变得更加紧密,两个品牌虽然共同在吉利汽车这一个大的主体之下,但领克今后会归属于极氪。这意味着,双方将在信息互通和资源融合方面进一步打破壁垒,形成真正的合作共同体,基本可以类比成大众与奥迪、丰田与雷克萨斯之间的关系。
而如此调整的核心目的无外乎是想通过对内部资源的高效整合,消除同业竞争,避免“内斗”,提升协同能力促进规模效应,进而实现“2026年底将极氪、领克打造成为年产销百万级的全球领先高端豪华新能源汽车集团”的最终目标。
目前而言,极氪和领克发展态势都较为强势,根据今年前10个月累计销量来看,其中极氪销售167922辆,同比增长82%,领克销售226677辆,同比增长38%。表面上两个品牌的确各有建树,但有一说一,随着产品矩阵的持续丰富,极氪和领克之间的定位区隔以及产品定调已经愈发模糊。
毕竟从一开始极氪就是从领克剥离出去的品牌,因此极氪高端豪华的品牌调性更需要进一步强化,而不能被定位略低的领克所干扰。可目前来看,二者之间的产品线又多有重复,比如领克Z10和极氪001、领克Z20和极氪X让消费者“傻傻分不清楚”。这其实是产品定义出现了交叉,而信息差导致的问题已然在终端被放大,“领克约等于极氪”的概念一旦抢占用户心智那么就意味着出现了战略性的失误。
因此,两个品牌合体之后不仅可以明确各自的市场占位,避免“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的尴尬,同时能像关海涛所传递的信息一样,将极氪与领克的研发、制造等优势进行合并互补,减少资源内耗,实现1+1>2的效果。所以整体而言这次合并思路上是清晰的,目标性也非常强,更符合吉利所面临的实际的改革需求,所以资本市场“闻风而动”就不难理解了。
值得一说的是,自今年9月吉利控股正式发布以““战略聚焦、战略整合、战略协同、战略稳健、战略人才”为转型举措的《台州宣言》后,便已经开始在动作上迅速铺开,首先将几何并入了银河品牌,未来将以一个产品序列的方式存在,此外还有吉利内部人士告诉《车壹条》,雷达品牌也将并入吉利汽车,但暂时官方还未明确这一消息。
不过可以确定一点,随着极氪+领克“合体”一事落定,吉利全面转型作业已强势启动,从之前的全面扩张、“走量式”的品牌打法,到如今全面整合、战略聚焦,吉利实际来到了一个蜕变的全新阶段,从长远看,这是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的必行之举。但目前而言,人们更关心的问题或许是,极氪和领克合体之后会否“双拳强过四手”?又或者,下一个被合并的对象又会是吉利旗下的哪一个品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