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菜价咋这么“任性”?起起落落有原因!

原标题:起起落落!今年菜价到底咋了?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 赵培珊

一个多月前飙升到6元/根的黄瓜又回归1元档了?曾经吃不起的省菜“豆撅子”又被妈妈端上餐桌了?

图片

你有没有发现,今年菜价像坐了过山车?“赶上过年价”“吃不起菜”“菜比肉贵”……今年夏天,高昂的菜价是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9月蔬菜价格总体同比上涨22.9%,用“飙升”来形容不为过。近期,不少市民又发现,曾经高昂的菜价又回归“平民”了,一颗被“蔬菜刺客”刺伤过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这到底是咋回事?让我们一起揭开菜价大幅波动的神秘面纱。

异常天气是“罪魁祸首”

看似“飘忽不定”的菜价其实有迹可循。

每年7月份开始,全国蔬菜进入“夏淡”期,这本身就是一年中蔬菜供应相对较少、价格较高的时间段。而今年夏季蔬菜遭遇了几十年一遇的高温+降雨双重打击,异常天气对蔬菜生长、流通都造成了一定影响,对菜价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图片

中国气象局数据显示,2024年7月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热、历史同期降水第三。高温和频繁降雨导致蔬菜生长受阻,采收和运输难度增加,使得菜价出现明显上涨。特别是菠菜、生菜等叶类菜价格上涨尤为明显。

卓创资讯农业研究员曹慧表示,高温高湿环境下,部分蔬菜7-8月份环比减产程度超10%。同时,由于处于夏季蔬菜与秋季蔬菜茬口转换期,整体蔬菜上市量不足,造成多数叶菜、茄果类蔬菜价格创下近5年新高。9月天气条件改善后,蔬菜产量环比回升,但部分地区台风、降温等因素仍存,且中秋、国庆节假期需求增加,共同影响蔬菜价格。

图片

当然,这种“飙升”呈现个体差异性。例如土豆,因为国内种植面积大,灾害带来的影响有限,今年价格依然较为平稳。

步入11月,受晴好天气和蔬菜上市量增加等因素影响,市场供应充足,蔬菜价格回落明显。

起起落落,啥时候回稳?

回落后菜价还会再涨吗?是市民群众和菜农最关心的问题。

记者走访了淄博多家超市和农贸市场。“最近进入了采摘期,蔬菜不易产生病害,价格会有所下降”“供应最紧张的时候已经过去了”“除了西红柿、椒类以及部分豆角类蔬菜供应偏紧,其余价格都会比较平稳”……对待蔬菜价格商户们普遍看跌不看涨。

图片

专家则认为,若不发生灾害性天气,全国蔬菜平均价格将逐步进入季节性下降区间,特别是一些秋冬菜大量上市,又进一步挤压了蔬菜价格上涨的空间。他们建议市民理性看待,不必过度囤积蔬菜。

在淄博市能源事业发展中心发布的文章中提到,短期来看,在市场供应充足前提下,蔬菜价格将会在正常幅度内呈现涨跌互现态势。

总之,涨至高点的菜价已经“熄火”!

波动背后的供应链之殇

天气被认为是过去近半年蔬菜价格大幅波动的主要推手,但蔬菜供应链韧性不足也引发反思。

图片

中国消费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蔬菜产量和价格波动具有常态化的趋势,这是市场经济的规律。而且,蔬菜仍然是具有生长周期的农产品,其产量、价格的周期性波动仍然将长期存在。但是,其波动的幅度应该减小,从而保证其生产者的利益,还要保护消费者利益、保护城市居民消费安全。因此,政府完善风险基金制度、补贴制度、储备制度是必要的,但是需要科学地进行宏观调控与管理。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食材供应链分会秘书长秦玉鸣认为,完善流通体系,推进产销衔接,保障种植户利益,健全完善蔬菜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的信息监测、预警和发布制度,提升抗灾能力,提高信息传递效率,稳定市场预期,多措并举稳定“菜篮子”供应,至关重要。

“菜篮子”一头连接着农民,一头连接着居民,既要防止“菜贱伤农”,也要避免“菜贵伤民”,还需要在提升蔬菜供应链韧性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