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记者 宋宁华)去掉一个括号,打开一片天空!昨天,在张江科学城政务服务中心,默克检测(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默克检测”)等6家外商投资企业完成了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变更,拿到了新鲜“出炉”的营业执照。
记者了解到,这是今年9月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药监局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在医疗领域开展扩大开放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以来,上海首批受益于这项新政的企业,这意味着它们获批在中国开展细胞和基因治疗业务,将在研发、融资、人才等方面有新突破。
新营业执照有何不同?
昨天,默克生命科学生物医药检测服务生物医药运营亚太区负责人陶菊红代表公司来到张江科学城政务服务中心3楼办理变更业务,并领到了新营业执照。
“作为全球前列的生物制药企业,过去在我们的营业执照上,载明的经营范围中有一个小括号,里面写着:‘人体干细胞技术开发和应用除外‘,意味着是我们不能触碰的领域。”陶菊红说,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是当今世界生命医学领域最前沿的赛道之一,市场前景广阔,但过去只能“望洋兴叹”。
当天,在她拿到的新营业执照中,记者用微信扫描“经营范围”的二维码后发现,已经去掉了原有的括号,包含了人体干细胞技术开发和应用的新内容。“这次变更以后,我们可以开展人体干细胞、基因诊断和治疗相关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业务,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生物医药企业的开发、生产和检测需求,推动公司业务的发展。”陶菊红介绍,尤其是现在中国有不少企业有“出海”的需求,这项检测服务的放开可以满足这些中国企业需求,加快他们全球化产品上市的速度,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
据悉,此次变更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后,默克检测计划从海外引进干细胞及基因治疗的相关检测技术,“我们对市场前景非常看好”,陶菊红说。
首批享受到政策“阳光雨露”
据悉,今年9月7日,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药监局三部委联合发布《通知》,在北京、上海、广东和海南特定区域允许外商投资企业从事人体干细胞、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以用于产品注册上市和生产。所有经过注册上市和批准生产的产品,可在全国范围使用。
为此,上海市商务委会同浦东新区科经委,全面排摸细胞和基因企业诉求,并组织召开工作推进会议。浦东新区作为上海自贸区的核心承载区,在全国优先布局细胞和基因产业,起步最早,产业基底厚实,发展势头强劲,有成为“核爆”产业的基础。目前上海自贸区共有6家外商投资企业符合条件,为此,这些企业成为上海第一批享受到这项政策“阳光雨露”的企业,完成首批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变更。除了默克检测外,还有2家企业也明确将在上海自贸区张江片区新设外资企业,开展细胞和基因治疗业务。
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上海自贸区成立以来,2013年首张负面清单共190条,今年9月,《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将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措施减至29条,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实现“清零”。
本次服务业扩大开放新政则是又一生动例证。2021年12月2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商务部共同发布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规定,外商“禁止投资人体干细胞、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开发和应用”。此次改革举措将再次激活生物医药企业的“一池春水”。
“这次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变更后,对我们公司影响较大的是融资。”芳拓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注册负责人宋伟表示,过去因为业务范围受限,融资渠道较为狭窄,“如今国外的投资机构看到我们可以合规开展业务,未来有望吸引更多国外投资机构的关注”。
当天,星奕昂(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也获得新营业执照,该公司总裁执行助理陈莉表示:“这次的试点开放体现中国政府部门勇于创新变革和担当的精神。变更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后,我们能更快速引入外部资源,特别是资金和人才。我们有信心能做出更多更好的产品,以更快的速度推向市场,推动中国细胞和基因治疗行业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