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气象看广东:古色+红色+绿色,河源乡村文旅赋能“百千万工程”

央广网河源11月15日消息(记者罗世伟 见习记者张顺鹏)在南园古村,感受当地古建筑与新业态的交融碰撞;在红色下屯,聆听人民审计事业奠基人阮啸仙的辉煌一生;在古树公园,探寻绿美经济发展的新方向……11月14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广东省委网信办组织的“万千气象看广东·百千万工程在行动”网络主题活动第四站来到“客家古邑”河源市,在“古色”“红色”“绿色”之间,解码河源乡村文旅如何持续为“百千万工程”蓄势赋能,走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多举措促古村展新姿

文旅新业态不断涌现

在风光旖旎的东江河畔,广东名村、中国第五批传统村落之一的南园古村游客络绎不绝。这里遗留下来的大量古建筑遗产,让来者都能从蕴藏500年历史的客家古村落中,感受南园传统文化魅力。

“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南园古村历史悠久的多村文化资源,走出一条古村文旅发展的新路子。”东源县仙塘镇红光村党支部副书记潘小科告诉央广网记者,村里近几年高标准筹建全新的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等配套设施,不断吸引有实力的市场主体投资落户,擦亮古村旅游品牌。同时,积极盘活村内闲置资产,成功集约流转17户古民居经营权,引进欧耶咖啡、南园茶馆等文旅业态,每年为村集体增收约10万元。此外,建设东源县“双百行动”校地合作实践基地,积极争取高校帮扶资源,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

图片

仙塘镇红光村(央广网见习记者 张顺鹏 摄)

“我们希望通过南园茶馆这一试点,探索古村文化和新商业以及年轻人新消费的结合。”南园茶馆相关负责人对央广网记者说,南园古村便利的交通条件、美丽的古村风貌,都是吸引其团队在这里落地项目的原因。

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如今,漫步于南园古村,不仅能游览古炮楼遗址、南园大夫第等充满历史沉淀的古建筑,更能体验日趋完善的基础设施、年轻多样的商业形态,古新之间,皆向往矣。

聚焦红色文化传承

打造红色文旅名镇

在广东省历史文化名镇、广东客家文化名镇——义合镇,阮啸仙故居、闻啸轩学堂、东江纵队大人岭、白马村战斗遗址等红色资源,都是当地推动文旅发展、打造广东红色生态文旅名镇的重要载体。

央广网记者了解到,义合镇聚焦红色文化传承,特色化打造典型镇,在文化保护上持续下功夫。以啸仙故里红色研学区为发展核心,相继推动落地县“百千万工程”干部人才培训基地、粤菜师傅、观澜民宿、小江湾红色实践基地等食、研、旅、宿产业,有序建设近千亩“啸轩”红茶、油茶种植基地、花海小火车等农文旅产业项目,截至10月底,带动2024年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总量达431.66万元,创造经济收益超600万元。

图片

义合镇下屯村(央广网见习记者 张顺鹏 摄)

即将建成对外开放的啸仙故里党群教育服务中心,是东源县“百千万工程”重点项目,建筑面积约2700平方米,包含政务服务区、文旅服务区、电商直播区、休闲餐饮区等功能区域以及附属停车场等配套区域。项目已完成主体结构封顶,正根据省“百千万工程”典型镇(特色镇)建设要求,按“美丽客厅”标准推进室内装修工程。

立足优越的红色资源优势,不断延伸红色文旅产业链,让老百姓实现增收致富,也让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实现高度统一,这是东源县作为“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为全省县镇村走特色化发展道路所提供的引领示范作用。

激活绿美经济新动能

有效提升村集体收入

沙溪村沿河观光路、大坪古树公园、中兴绿丰柠檬现代产业园……行走在顺天镇的东源县级“诗画田园”乡村振兴示范带,一个个精心雕刻的乡村景点,串联成一幅多姿多彩、风情万种的美丽乡村画卷。

“古树公园项目既是我们宣传古树文化、当地朱氏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是提高我们村集体收入、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大坪村相关负责人向央广网记者介绍道。

图片

大坪村古树公园(央广网见习记者 张顺鹏 摄)

立足生态本底优势,顺天镇大坪村积极探索“古树保护+农文旅融合”的绿美经济发展新路径,依托村内122棵米椎古树资源,按开放式休闲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打造“古树公园”,同步配套公园主入口广场、公园次入口广场、多功能展厅、林荫小道、景观花卉、生态宣传主题雕塑、停车场及外园道路等公共服务设施。同时,用活用好古树“IP”,借助婚庆产业链、文旅产业链,发展婚纱外景拍摄、亲子研学、户外休闲露营、网络短视频打卡、恋爱情侣观光等相关产品开发,让绿水青山变成“摇钱树”“聚宝盆”,推动大坪村实现从“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的华丽转变。

据统计,2023年以来,大坪村古树公园共计接待游客50000余人次,带动周边新开办农家乐、民宿10余家,年经营性收入达30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