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您之前也是在大城市吗?那您为什么会到这里来呀?”看着孩子们期待的眼神,王予川接过他们手中的花束。
8年前,在河南省教育厅的政策推动下,王予川考上了公费师范生。从洛阳师范学院毕业后,她坚定地选择回到家乡任教,成为河南洛阳嵩县德亭镇第二中心小学的一名教师。
和王予川一样,多年来,河南省一大批高校优秀毕业生积极响应号召,入疆进藏、参军入伍,到基层去,到城乡社区就业创业,让青春在祖国各地基层一线绽放。
扎根乡村 收获无悔青春
“以前我是一名留守儿童,从小我的梦想就是当老师,成为像我的老师那样扎根基层的好老师。”王予川说。
入职第一年,王予川承担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任务,她发现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对许多低年级学段的知识点仍一知半解,大课间也不爱做课间操,动作机械没有韵律。随着教学时间的增长,越来越多的棘手问题暴露出来,但王予川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向其他老教师请教学习,耐心指导学生,还和体育教师一起改编课间操,开展阅读、朗诵、音乐、美术、手工课程。
如今,王予川已是德亭镇第二中心小学副校长,正和同事们一起探索开设“小小思政课堂”,举办多项活动,给孩子们种下理想信念的种子。
2019年,29岁的张开鹏选择辞去高校教师工作,来到新疆阿图什市,成为格达良乡的一名基层干部。为期3个月的基层干部培训结束后,张开鹏的办公桌上出现了一张空白的志愿表。“我主动要求组织把我分配到条件最艰苦的地方,我觉得只有经受艰苦环境的锻炼,才能练就过硬的本领,所以就选择到格达良乡提坚村。”张开鹏说。
由于工作突出,张开鹏又被推荐到库尔干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初到村里的那段时间,张开鹏压力很大,白天奔走在田间地头倾听村民心声,晚上挑灯夜战研究村集体发展思路。两年间,经过乡亲们和张开鹏的不懈努力,库尔干村下大力气建设美丽乡村,争取项目资金1000余万元,硬化地面9万余平方米,受益群众达925户。
“道路硬化后,雨天地上不滑了,门前修好了菜园子,在家门口就可以吃到种植的蔬菜水果,志愿服务队还定期过来和我们一起打扫卫生。这些都离不开张书记的带领,他是好样的!”谈到张开鹏,库尔干村村民努尔阿利亚·艾尼瓦尔竖起了大拇指。
“我很喜欢到乡亲家里做客,在了解大家困难和需求的同时,也看到了发生的欣喜变化。”张开鹏说,一句句“阿达西”让他有了亲人般的感觉。
基层就业 助力乡村振兴
为引导高校毕业生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河南省委、省政府强化成立就业工作专班,用好“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特岗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高校毕业生积极投身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中小微企业就业创业。
杜思远是国家首批农村订单定向全科医生,他回忆,初到河南南阳宛城区的乡镇卫生院时,那里生活条件艰苦、医疗技术落后、工作繁重、仪器不足,他甚至想要违约“跑路”。“在农村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不要计较得失。”在其大学老师李杰的开导下,他决定从量血压、测血糖等基本卫生服务做起,一干就是5年。
在做了一项项基础工作后,杜思远深切感受到百姓就医不易,也逐渐忘却之前想要“跑路”的想法,来这里的病人慢慢多了起来,真正做到了“小病不出村”。在杜思远的努力下,国家高血压达标中心及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诊疗中心也在红泥湾镇卫生院成功建立,辖区内8521名高血压和1623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管理。
现在,杜思远已成为一名“明星”全科医生。在河南省“基层就业卓越奖”颁奖现场,杜思远分享了一件趣事:有一次,一名患者在外地突发急症,连夜坐飞机匆忙赶回来,见到他就说:“杜医生啊,看见你我就放心了,我觉得我的病都好了一半。”正是村民的这份信任将杜思远留在了基层。
10多年前,还没有大学毕业的王智豪就驻村当了“大学生村官”。为帮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他瞄准农业领域创业。
为实现目标,王智豪不断深耕育苗技术,他的育苗团队最终在草莓冷藏育苗、高山育苗和草莓立体无土栽培等方面实现突破。现在,他创建了河南省草莓新品种培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引进筛选草莓新品种120多个,草莓苗年销售额达2000万元,带动4000多名乡亲增收致富。
近两年,王智豪还与河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的团队合作研发智能灌溉机器人。“用这个机器人一天能灌溉300多亩地,喷得非常均匀,跟下小雨时一样,效率大大提高,(与人工相比)减少2/3的浇地成本。”商丘市睢县刘阁村党支部书记余传杰赞叹道。
远赴边疆 展现青春担当
张卫东是一名退伍军人,曾在珠穆朗玛峰高海拔地区、可可西里无人区等条件艰苦地区工作。2017年,张卫东从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毕业后,进入慕名已久的单位——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工作。
“在一次训练中,4人一组的测绘队凭借登山绳艰难攀登海拔6010米、坡度达70°的洛堆峰,眼看就要到达时,夹杂着冰雪的大风使我后面的队员失控并快速下滑,把我给拉倒了。”张卫东谈到那段惊心动魄的经历时说。
登峰是极为困难的,登上珠穆朗玛峰更是难上加难。建队以来,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先后七测珠峰、两下南极,52次深入西藏无人区,53次踏入新疆沙漠腹地,徒步行程累计超过6000多万公里,在中国测绘史上具有极重的分量。
新疆喀什库尔干边防管理大队位于祖国版图的最西端,喀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平均海拔超4000米,被称为“云端上的县城”,位于该县境内的红其拉甫口岸就是闫永胜工作的地方。这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口岸,最低温度达到零下40多摄氏度,紫外线强。“这里环境长期缺氧,我和我的战友把头痛、失眠、脱发都当成了家常便饭。”闫永胜说。
闫永胜2016年从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审计专业毕业后,选择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武警官兵。2017年1月,他被分配至新疆执行边防任务。“在祖国的最西北、最基层、最一线,没有信仰是肯定不行的。”闫永胜说,自己甘愿留在喀什库尔干县,源于在母校军训时培养的信仰。2018年面临去留问题时,他选择脱下戎装穿上警服,改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心中的责任。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基层是高校毕业生建功立业的广阔舞台,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河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吕冰介绍,2022年和2023年,教育部连续评选了两届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河南省有6名教师、42名毕业生获得该奖项。
当前,2025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全面启动,河南省各高校陆续开展了秋季校园招聘月系列活动。基层是社会结构当中最基本、最广泛的组成部分,选择到基层就业,就意味着把个人理想和国家需要紧密结合起来。
吕冰表示,随着国家、地方一系列政策的扶持,近年来城乡社区服务的新需求不断增长,县域经济发展向年轻人抛出橄榄枝,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到基层工作,进一步转变了“去基层没面子”的观念。政府、高校为毕业生提供保障,发放各类补贴和生活补助,让毕业生在基层工作无后顾之忧,真正安下心、扑下身、扎下根。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潘志贤 实习生 曾雨馨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