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细想来,航展对每个航空人来说,是眼界的开阔,思维的升华。置身一个熟悉的环境,日常繁杂会让人与工作本身的深意脱离开来,内心的那团火苗忽明忽暗。
但航展,成为一次簇新的机会。
这种新,一开始是一种激荡。临行前,你开始想象那恢宏的场面:人山人海,接踵摩肩,炫酷的飞行表演,各路媒体的加持……它们混杂在一起,笼罩在一片蔚蓝的天空之下,构成略带现实主义魔幻色彩的异域情致,令人神往。
2024中国航展现场。兰健/摄
在现场,你开始变得身不由己。
有一条密织的时间线,一直催促着你,往前再往前。五六点就惊醒的闹铃,潦草的早餐,拥塞漫长的路途。一旦踏上那片场地,你的脚步如同上足发条的钟表,嘀嘀嗒嗒在各式场馆、展台、外场中穿梭,密集的拍摄、采访、联络,让你来不及歇一口气,喝一口水。
你的脑海里,只有密密麻麻的时间安排,精确到每一分,每个人,每一次访问的词句。
神奇的是,感觉不到累。
当你看到人群一浪浪地在我们的展台围观,那些“圈内人”竭诚用心的产品,也能为不相熟的路人津津乐道,好奇兴奋时,有一股暖流浸润了身体。
那是一种共鸣,深深的共鸣,或者,更是一种价值存在的凭据。
你突然找到了那些日常琐碎的价值。有那么一瞬间,你甚至觉得,只要是他们的一句赞美,一个微笑,就足以挤走你心中的疑惑,让那团火苗燃烧起来。
当然,更大的世界也正朝你涌来。
气势如虹的飞行表演,让你在同一片蓝天下,和来自世界各地的航空从业者、爱好者,一同惊叹、欢呼,狂跳着想要够向庄严的云端;你看见,衣着神情各异的人们在场内穿梭,走过时有一股特别的香水味道,提示着他们异域的身份。
新的产品、新的机会,新的想象,航空,本就是一个世界性工厂孕育的科技明珠。
在报告文学作家李鸣生所写的《敢为天下先—中国航展二十年》的书中,对申办和承续航展这一过程的真切描述,可谓惊心动魄。
读毕掩卷,一种浩然的气度与精神于心下穿梭。一座当年的小渔村,举办展示国家力量且连接世界的国际性航展,可以说是抖胆,更有一种戏剧的张力,和来自人最原生力量的支撑和生长。
当年,“神人”梁广大来到珠海担任市委书记后,先是在环境治理方面祭出重拳:凡有污染的漂染厂、玻璃厂、皮革厂、化工厂、炼油厂、造纸厂等,一律不得进入珠海。在高速发展的经济中,将“绿色工程”视作城市命脉,可见其远识。
1988年,在一片质疑、不解甚至嘲讽声中,梁广大再次出招,出台一系列“抢占发展经济制高点的战略发展计划”,珠海人称“命运工程”。其中最关键的是,要修建一座直通香港的跨海大桥——伶仃洋大桥,也就是后来于2018年正式建成,为世界所惊叹的港珠澳大桥。
1992年,正在筹划建设珠海机场的梁广大,在与加拿大苏里市结为友好城市的座谈上,梁广大无意中得到议员马文亨特的一个建议:“珠海是新兴的海滨城市,国家级经济特区,在修机场时,能不能把航展的功能也考虑进去?”“航展”二字是第一次当面听人说起,此前梁广大只是在收看香港电视频道时,看到过巴黎航展和范堡罗航展的报道。
在朴素的意识中,他的直觉是国内外的飞机、大炮、火箭、导弹全都会跑到珠海来,岂不是符合国家赋予经济特区“四个窗口”—技术、知识、管理和对外政策窗口的发展理念,符合珠海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的城市理想么?
审批之路可谓九死一生,荡气回肠。
1995年5月19日,国务院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并正式下发了“同意民航总局、航空工业总公司、航天工业总公司、贸促会和广东省珠海市人民政府于1996年秋,在珠海联合举办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的批复。国务院办会议决定将珠海航展定为国家行为,每逢双年举办。
民警手拿竹竿,提前进入会场,然后躲在主席台下用竹竿驱赶老鼠;为了让“长征二号”火箭能在航展上竖起来,梁广大探索着连专家都无法想象的路径——“五脏六腑”掏空,做特殊钢架把外壳支撑起来,用四根钢丝固定起来……
对于珠海这座城市而言,当年老书记的闪念之动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执念”,航展塑造了珠海的精神气度,也因此而托起一座城市的高度。
珠海航展所托起的,更是中国军事尖端技术的发展。对中国航空工业而言,中国航展所走过的二十多年,也是一部“中国制造”的蓝天史诗,见证了中国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航空工业差距的奋斗历程。
中国人也许习惯于讲述宏大的意义。但除了宏大的意义,也许也意味着这意义的解放。当概念化的符号变成丰满的现实,变得可看、可听、可感时,一切便成为一次有趣生动的体验。(刘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