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部位是人体的“血糖仪”,7个信号提示血糖超标

全文2358字,阅读约需7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第18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于11月14日庆祝,今年的主题为“糖尿病与幸福感”,旨在提升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022021年我国20~79岁的糖尿病患者达1.4亿,糖前期人群约有3.5亿,遗传、环境因素均与糖尿病发生密切相关。

03下肢是人体自带的“血糖仪”,血糖升高时会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如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

04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的异常信号包括伤口不易愈合、瘙痒、麻木、触感减轻、出现“糖斑”等。

05控糖离不开两个重要抓手:调整生活方式和合理规范治疗,包括肥胖或超重人群积极减重、适当增加粗粮摄入、增加体力活动等措施。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血糖高,就像温水煮青蛙,会不知不觉中损伤心、眼、肾、神经等脏器和组织,长期如此,器官就像泡在高浓度的糖水里。

11月14日是第18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旨在提升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实,控好血糖不仅能改善身心健康,还可以降低死亡风险。

图片



每10个成年人,就有1名糖尿病人




新版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地图[1]显示,2021年我国20~79岁的糖尿病患者达1.4亿,相当于每10个成年人里,就有1名糖尿病人;而糖前期(血糖超标但尚未达到糖尿病标准)人群,大约有3.5亿。

糖尿病的发生跟遗传、环境密切相关,以下人群更容易患上糖尿病[2]

  • 一级亲属有糖尿病史;

  • 体重指数BMI≥24kg/m2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 年龄≥40岁; 

  • 缺乏运动的人群;

  • 高血压史;

  • 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性;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人群。


以肥胖为例,国外研究显示,在糖尿病患者中,合并超重肥胖者的比例高达65.3%[3]。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会刊《糖尿病学》发布的研究发现,肥胖会导致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至少6倍,且与遗传易感性无关[4]

我国《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专家共识(2024版)》建议,针对2型糖尿病合并超重/肥胖的患者,应实现至少5%以上的体重减轻,以期在血糖、血压及血脂控制方面获得显著改善。



下肢是人体自带的“血糖仪”



血糖升高明显时,会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

此外,高血糖会破坏血管网络和外周神经,而小腿和双脚离心脏较远,血液循环差一些,更容易出现异常信号。

图片

1

伤口不易愈合

高血糖会使伤口得不到充足的营养,皮肤修复能力降低,一旦脚部出现皮损,往往迁延不愈。

2

瘙痒

血糖升高会刺激皮肤末梢神经,导致瘙痒,就像是有蚂蚁在皮肤爬行,夜间通常更明显。

3

麻木

糖尿病患者往往伴有周围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腿脚麻木,且麻木感会逐渐加重。

4

触感减轻

长期高血糖,会导致脚趾和手指末端的角质层增厚,形成茧状改变,可能影响触觉敏感度。

5

出现“糖斑”

表现为小腿前侧出现边界清晰的褐色斑块,不痛不痒,是糖尿病比较特异的皮肤病变。

6

出现水泡

血糖失控时还可能出现无痛性水泡,好发于双腿及足部,外壁薄,含有浆液,注意不要抓挠。

7

皮肤皴裂

高血糖还会损害自主神经,使皮肤因出汗减少而异常干燥。



血糖高,器官发生一系列改变




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或感染,均可缩短一个人的寿命。器官和组织长期处于高糖环境中,会发生一系列改变,让患者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血管

在糖基化终末产物的不断攻击下,小血管管壁遭到破坏,管壁厚度逐渐增加。

眼睛

视网膜里的小血管先是堵塞、渗血,再后来神经缺氧、血管破裂,甚至整个视网膜剥脱下来。

肾脏

肾小球其实是一团毛细血管网,血糖长期超标,肾小球坏一个就少一个,最后只能依赖透析。

心脑

大血管也会慢慢出问题,冠心病、心梗的发病率随之上升,严重时甚至要放多个支架。

神经

糖尿病的神经病变,症状五花八门,要看被破坏的神经是管什么的。有人感觉体表有蚂蚁在爬;有人调节心跳和血压的神经坏了,心率血压就会飙升,甚至起身时一头栽下去。

免疫

高糖环境会抑制免疫系统,同时滋养各种微生物,带来一个棘手的问题:容易感染,比如糖尿病足、感冒变肺炎、拔牙引发败血症等种种隐患。



控糖,离不开两个重要抓手


控糖,离不开两个重要抓手






糖尿病就像一个潘多拉魔盒,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其并发症有100多种。其中,糖尿病死亡者有一半以上是心脑血管疾病所致,10%是肾病所致。

如果能长期科学管理,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用药,就能大大提升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幸福感,预防各种并发症,并降低早亡风险。

图片

调整生活方式


对于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干预,建议如下:

1、肥胖或超重人群积极减重;
2、适当增加粗粮并减少精白米面摄入;
3、每天吃够一斤蔬菜半斤水果;
4、减少糖和酒精的摄入;
5、增加体力活动;
6、推荐的吃饭顺序:汤→蔬菜→肉→主食。

合理规范治疗


糖尿病的治疗包括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甚至是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分为口服药物和注射针剂,其中口服药又分两大类:

  • 促泌剂,即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一类药物,包括磺脲类药、瑞格列奈、那格列奈,对餐后血糖控制较好;

  • 非促泌剂,比如阿卡波糖、二甲双胍等。

针剂类药物包括胰岛素针剂、GLP-1受体激动剂等。GLP-1有个略为拗口的名字:胰高血糖素样肽-1。它是一种存在于肠道的多肽,降糖的同时,还能延缓胃排空,起到减重效果。

目前国内外基于GLP-1的降糖减重新药研发非常火热。GLP-1受体与GCG(胰高糖素)受体双激动剂玛仕度肽也在研发中,在激动GLP-1R实现降糖减重的基础上,玛仕度肽更进一步,通过同时激动GCGR直接作用肝脏并燃烧内脏脂肪,实现降压、降脂、降尿酸等全面获益[5]。2024年11月13-16日,玛仕度肽多项研究成果,将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六次学术会议(CDS)上亮相。

总之,糖尿病是可防可控的,规律饮食,坚持运动,合理用药,就有助预防各种并发症,提升生活幸福感。▲


参考文献:
[1] The IDF Diabetes Atlas. 10th. China Countryreport; 2021.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J] .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 13(4) : 315-409. DOI:10.3760/cma.j.cn115791-20210221-00095.
[3] Imbeault P, Haman F, Blais JM, et al.Obesity and type 2 diabetes prevalence in adults from two remote first nationscommunities in northwestern ontario, Canada[J] . J Obes, 2011, 2011 : 267509.D0I: 10.1155/2011/267509.
[4] Jakupovic H, Schnurr T M, Carrasquilla G D,et al. Obesity and unfavourable lifestyle increase type 2 diabetes-riskindependent of genetic predisposition[J]. Diabetologia, 2019, 62(Suppl. 1):S188.
[5] JI L, et al. 1866-LB: A phase 2 study ofmazdutide 9 mg in Chinese adults with BMI of 30 kg/m2 or more [J]. Diabetes,2024.

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