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安装工的艺术人生!揉泥作歌,传承古埙制作和演奏技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尹彦鑫 刘文

一个偶然的机会,王成被视频中吹埙的表演深深吸引,“那个沉重厚实的声音深深地打动了我。”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从事厨卫安装工作的王成拜师学艺,投身古埙制作的演奏的艺术殿堂已经第八个年头,如今他申请成立了胶州市古埙艺术专业委员会,聚龙起一帮古埙爱好者活跃在不同的舞台上。

图片

王成现场向记者展示古埙演奏

安装工爱上“来自远古的回音”

“埙之为器,立秋之音也。”《乐书》中描述的这件神秘乐器就是埙,其音色古远幽深,堪称“来自远古的回音”。

2017年的一天,33岁的王成看到了一段吹奏埙的表演,他被这个声音深深地吸引。“当时我就给视频的发布者留言,表示自己想学习。”王成告诉记者,一开始,他便跟着视频中的老师进行网络学习。“虽然我之前没有详细学过艺术乐理,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老师都有些惊讶,认为我很有天赋,我也更加地喜爱这种传统文化。”一段时间后,王成来到了吉林,跟随非遗传承人马宗华学习埙的演奏。

图片

“我本身是一名安装工,平时主要的工作是安装厨卫用具,虽然家里人都很支持我学习演奏古埙,但是我也不能扔掉主业,毕竟还要生活。”王成告诉记者,从此以后他便利用空闲的时间进行练习演奏,“每天都练两三个小时,为了不影响邻居休息,我都是到公园等一些空旷的地方练习。”长年的练习,让王成逐渐掌握了埙的演奏技巧。

一位从事初为安装的“大老粗”,触动了自己内心深处细腻的艺术细胞,这个反差多少令人吃惊,但是这个反差在王成身上却已经存在了八个年头。“身边的一些朋友本以为我就是一时头脑发热,他们没想到我会一直坚持下来,现在做得有声有色。”

既是守艺人也是手艺人

埙通常由陶土烧制而成,形状类似于鸟卵或椭圆形,有的外表装饰有几何图案或动植物形象。其制作过程需要经过多个精细的步骤,包括胎土的选择、调制、捏制、晾晒、烘干等。同时,埙的外观还会进行雕刻装饰,以增加其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图片

王成制作的埙

入门后的王成不满足于仅仅演奏,而且还跟随老师学习了埙的制作技艺。如今,王成家的储藏室已经成为了他的工作间。13日,记者在他制埙的工作间看到,架子上摆着数十个埙。“这些是做完的,这些是还没磨光的,这些是还在晾晒的。”王成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

图片

图片

王成正在现场制作埙

“埙的制作用的是大沽河的深层黑陶土,根据陶土的重量、尺寸等决定埙的音调,制作过程调音非常重要,需要一点点地挖孔,就为了能调出准确的音高。”王成现场给记者展示了埙的制作,并且向记者介绍制作的要点。

“我们大沽河的深层黑陶土黏性大,用来制作埙非常合适,我们胶州三里河的黑陶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我还在探索将我们的埙与三里河黑陶结合起来,申请胶州市级非遗,进一步提升埙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王成说出了自己的愿景。

创立协会古埙传承正规化

为了将古埙文化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种古老的乐器,去年王成申请成立了胶州市古埙艺术专业委员会。“目前我们这个协会有20多人,我们在共同学习共同探讨的过程中传承埙的演奏和制作,其乐融融。”王成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能够汇聚更多的埙艺爱好者,共同推动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图片

王成在直播(受访者供图)

“现在我们积极地融入胶州市文化馆的活动,参加文化馆组织的各种演出,同时我们也在学校、社区开展培训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古埙文化。”随着网络平台的发展,现在王成每周都通过网络直播和网友交流,分享埙的吹奏技法和心得,让更多人认识这种乐器。

“我今年40岁,我还年轻,我相信只要我保持对古埙的热爱,我一定能够为古埙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王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