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乐乐是新文人画的代表,作品清丽脱俗,画中人物生动的动态、表情、夸张的比例、飘动的衣带都非常能打动人,给予观众一种真实感和趣味性。当她笔下的人物出现在千年前的缂丝作品中,是怎样的意趣和观感?昨日起在爱涛艺术中心展出的《秋庭雅集:徐乐乐精品展-缂丝》呈现了清雅绝伦的艺术境地。
宋代《莲塘乳鸭图》复刻展出
宋代《莲塘乳鸭图》复刻展出
由苏州丝绸博物馆御凤丝绸艺术工作室林玲团队复刻的《莲塘乳鸭图》在现场惊艳亮相。缂丝画《莲塘乳鸭图》是宋代缂丝名家朱克柔创作的唯一一件巨幅缂丝作品画面中的水禽、山石、花卉均为实景写生,等比例缂织。作为存世罕见的,长107 厘米,宽108 厘米的缂丝大画,作者强调了画面“祥和悠游”的情节性。其中描绘的是一派初夏之分, 荷塘中郁郁葱葱的景象,各种植物和动物均成双成对,构图繁而不乱,画面布局合理,层次分明,色彩清雅而明媚。根据松江县志记载,朱克柔大致活跃时间在宋宣和绍兴年间。因此,她的作品也完全吻合当时宣和画院对于花鸟画的标准,即写真,细致,布局严谨,用色淡雅,格调清新。1952年,近代收藏大家庞莱臣的后人庞秉礼等将《莲塘乳鸭图》捐献给上海博物馆。
林玲告诉记者,在缂丝技法的不同流派中,朱克柔以缂丝技法来摹画水墨笔意,晕色效果自然天成,精工细作,后世赞其名为“朱缂”。其巅峰之作《莲塘乳鸭图》不仅具有里程碑意义,更是引领后继者攀登艺术之峰的旗帜。复刻最难的其实是颜色。首先,博物馆藏品的颜色历经千年之后,已经不是原有的颜色,“我们就要研究原本的颜色,要有国画原本的色彩感。团队为此大量研究了董其昌的画作,因为董其昌是看宋画看得最多的人,而且董其昌和朱克柔都是松江人。所以,研究董其昌,再去找《莲塘乳鸭图》的色彩感和层次感,就豁然开朗了。”其次,缂丝是颜色最丰富的镶色艺术,工匠可以把一根丝线劈成100根,将极细的丝线融合,创造出独一无二的新色线,1厘米的作品里可有上百根丝线。因为工厂染出来的桑蚕丝太过艳丽,大家有空就会研究新的染色方法,让色调贴近画稿的原始色。本次展出的复制品重现了原作的精巧细腻、色彩丰富与层次分明。
当徐乐乐“邂逅”朱克柔
现场,展览执行、徐乐乐女儿盛月引领记者一幅幅观赏作品:高士、仕女、儿童等徐乐乐笔下的人物一一出现在《莲塘乳鸭图》的局部场景中。诙谐幽默,略带几分孤冷的人物形象,在缂丝织物肌理的表现下,阐释着宋画带来的富贵和清雅之美,古今交汇的线条在画面上获得和谐感和时代性。
朱克柔作品中丝缕感的山石,摒弃传统山石的皴法,转而结合了丝织物的趣味和特征;而徐乐乐画中的人物,继承了陈老莲一派的“凝神聚力,细圆而利索之笔势”,又有自身“幽默风趣,细节刻画入微”的笔墨表现。同为女性艺术家的朱克柔和徐乐乐,敏感而细腻,同地域的生活背景,使相距千年的思想得以在画稿上碰撞和交汇。原作中以乳鸭为中心的画面动感,在人物出现后没有被破坏,反而被童子、仕女、老者、书生等带出了时代感。
怎么想到找徐乐乐合作的呢?林玲表示:“首先,我们要找一位女性艺术家,其次,她的工笔线条要很杰出,又要是同饮一江水的,这样她的审美会自带清秀,我们找啊找啊,在艺术家的选择上花了不少时间,最后找到徐乐乐老师。由于她是晚上工作,为了等她我都挨到十点,跟她保持同频。”创作过程中两人不断沟通、反复琢磨探讨。尤其脸部线条的表达上,她特别怕细节上表达不出乐乐老师的那种诙谐和幽默感。
林玲最后表示:缂丝作为单经单纬的织造工艺,精微之至,晕色巧妙是其最大的特色,这也是宋代缂丝多以花鸟花卉主题为主,人物系列相对极少的原委。缂丝对于纵向线条的处理居于弱势,人物线条的流畅,乃至起落笔时的重轻之势,要求缂织者有非常娴熟的技巧和深刻的艺术领悟力。再加上徐乐乐人物画面部的细腻和诙谐感觉、艺术家题词特有的金石韵味,使得整张作品的技术难度在宋代花鸟画、当代人物画、金石题词三个阶梯中不断进阶,形成了很高的缂丝技术堡垒。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冯秋红
校对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