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艺60余载,首次举办个展,他的作品质感如清水流过鹅卵石

潮新闻客户端 沈秋妍

六十余载的土烧成今日的瓷

11月9日,文心入瓷 器惟求新——陈淞贤现代陶瓷艺术展开幕,本次展览将会持续到12月31日。这是陈淞贤从艺60余年以来,举办的第一次展览。

图片

展览现场

中国美术家协会陶艺委员会副主任刘正是陈老师的弟子,他谈到此次展览时表示来之不易,“这不是一两天的事情,我们动员过老师很多次,希望他能做一个展览,但是策划了很久,陈老师一直说他的作品还不够。”图片

展览现场

“太少了,还不够”这是陈淞贤对自己作品数量的总结,这些作品都切实地记录、呈现着每一阶段他对陶瓷创作的理解,在这些瓷器里可以看见陈淞贤自己。他总是低头做陶,窑洞的火焰把土烧成瓷,也把陈淞贤的眼睛映照得亮晶晶的,干净得只剩下瓷。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一部陶瓷史,半部在青瓷,青瓷代表着中国陶瓷最辉煌的一面。陈淞贤说“是中国文化让我爱上了陶瓷”,他还将书法艺术融入了陶瓷绘画当中,创造了独特的“书意入瓷”风格,展现了书法与陶瓷艺术的完美结合。

中国文化的深厚正如泥土,陈淞贤花了60年把它们烧成瓷,一朝开窑,得见天光。

 图片

 展览现场

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

此次展览展出的《淡妆浓抹》是陈淞贤的代表作之一,陈淞贤生活在西湖边几十余载,深感写实之法无法表现西湖之美,即便能做到一模一样,也不能传达出西湖气质。陈淞贤思考了很久要如何用陶瓷语言来表达他心中的西湖,他觉得西湖烙在他心中的印象就是细细长长的一抹红,很秀丽地立于青瓷之上,宛若翠玉湖面上的莲,正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在参加世界陶艺展时,韩国展方想要收藏他的作品被他婉拒,“这既是我自己的成果,也是自然天趣的馈赠。”

图片 

左《淡妆浓抹》右《白边罐》

《白边罐》是一个采用了传统造型但是又富新意的作品,留白和青釉形成一种对比关系,像一汪静置的水潭,然而随着视线的围绕转动,灯光打在瓷上又呈现出动态的流动。

陈淞贤的作品总是很简单,但越是简单越是趋近于自然,趋近于道,他的作品带给人一种超越器物本身的美感,可以让人联想到大自然。刘正有感而发,“我们的梅子青、粉青、天青,这些名字本身也是希望观者在看到这样一个色泽的时候能够超越这个器物本身,有更大的一种美感享受,联想到人生里面的美好经验。”

一件瓷器的诞生伴随着诸多可能,好的瓷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人也如“瓷”。

正如清水漫过鹅卵石

如果说传统的青瓷是把“玉质”作为一个追求的核心,那么陈淞贤就是把青瓷的另外一种美感呈现出来了,那就是“自然”。陈淞贤的作品在釉色上追求自然、清新,造型上追求灵动、飘逸,刘正站在青瓷史的角度对陈淞贤的作品从美感上做过一个分析,“就像是清水漫过鹅卵石、漫过山涧,这样的一种绿色、一种泥感和青釉互相作用、自由生发的这么一种行为。”

图片

展览现场

图片

展览现场

其实陈淞贤本人又何尝不是“如清水漫过鹅卵石”呢?陈淞贤在传统青瓷如何在新时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从事陶瓷艺术创作60余年,他将创作生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20年“习古”,第二个20年“创新”,第三个20年“回归”。在从艺60余年以后,他找到了一直以来个人探索的答案,那就是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需要回归青瓷,并且在守住“雅”“逸”之底线的基础上,走向“不全之全”“藏野于逸”的创新与发展。

 图片

展览现场

图片

展览现场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