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228街坊曾是上海第一批
“两万户”工人住宅之一。
跨越70年历史,这里迎来新生。
修旧如旧的建筑肌理,
使人不禁回忆起过往的时光,
曾经的工人新村,已经成为
“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样本。
近日,英国视频博主
“纽卡斯尔老田”
(Michael Oldfield)
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杨浦区作家协会副主席管新生
在长白228街坊相遇
当“歪果仁”遇到上海爷叔
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1
一人住新村 全厂都光荣
老田在上海生活了十多年,热爱用视频记录生活的他常常不走寻常路,热衷于去人群聚集地以外的场所打卡。
这一次,他从自己居住的闵行区跨越了大半个上海,站在了杨浦区长白新村街道228街坊的拱门外。
作为近年来上海城市更新的一个优秀案例,228街坊是上海现存唯一的成套“两万户”历史风貌住宅区。在这里,历史与摩登、记忆与当下形成了一种奇异又和谐的共存。
管新生出生于1949年,五岁时,跟随全家人一起从“大自鸣钟”一带迁到了杨浦区工人新村,是一个老杨浦人了。他告诉老田,228街坊是上海首批“两万户”小区。
新中国刚成立时,居民的住房条件比较差,1952年起,为进一步解决大家的住房问题,上海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建造“两万户”工人住宅。
“‘两万户’?”老田不禁好奇,“够所有的工人住吗?”管新生告诉他,这些住房往往优先分配给厂里的劳模、先进生产者们。”当年还流行一句口号,“一人住新村,全厂都光荣。”
2
结婚“36只脚”都要凭票买
1号楼已经被改建为上海工人新村展示馆。
老田好奇地从被布置成小卖部的柜台里拿起一本封面早已泛黄的小人书,“爷叔,这是什么?”“连环画!”管新生眼睛亮了亮,“我们小时候有专门租连环画的生意,一本书一天(租金)一分钱。”
小人书边上集满了当年上海人喜欢的各色香烟盒子,再过去一些是两个带点锈斑的饼干箱。目力所及的这些老物件,让管新生回想起昔日一切凭票购买的岁月,“香烟要香烟票,饼干要饼干票。”
“每户人家分到的票都一样多吗?”老田向爷叔讨教道。“不一样。”他回忆,“家里人口越多,分到的票就越多。”
上到二楼,管新生带老田参观了按照从前居民卧室还原的房间。
老田指着一条床单说,“我岳母家里有条一模一样的!”“当时结婚流行‘36只脚’,床有四个脚,五斗橱有四个脚,还有桌子、床头柜、椅子,加在一起就是36只脚。”管爷叔细细讲解,“这些基本上都是男方准备的,女方准备什么?就是床上用品,你看到的床单、枕头、被子。”
当时这些东西也是凭票供应的。“你没有票子,有钱也不卖给你。我那个时候结婚,一台‘三五牌’台钟,也要票子。”
他们来到8号楼,这里同样被改建成展示馆,展出的是来自上海其他各区工人新村的历史记忆。管爷叔不禁在一面互动景窗前驻足,画面上展现的正是他5岁时随家人搬迁到杨浦区的场景。
3
今非昔比的228街坊
在那个年代,无论管新生一家所在的控江新村,还是228街坊的“两万户”,都配备了煤气灶和抽水马桶,卫生条件远胜于同时期大部分还在使用煤球炉和木制马桶的上海人。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房子老化严重,不再适宜居住了。
因此,当这里于2016年被列为上海市城市更新项目后,所有居民在短短106天里就通过“三个100%”协商征收模式,实现了旧改动迁,用时之短当时还创下纪录。
而改建后的228街坊,在保留了老建筑的基础上,又顺应时代需求布局了公共服务、社区商业、人才公寓、健身娱乐。
“我知道!”听管爷叔介绍到这里,老田打了个响指,“听说这些年上海出现了很多15分钟社区生活圈,方便了大家的生活,这里就是一个典型!”管新生看看他,“朋友蛮懂经的嘛!”
管新生带着老田在228街坊里兜兜看看,最后来到了优布劳精酿啤酒店。“你是英国人,肯定爱喝啤酒,今天就带你尝尝我们中国的啤酒。”
老田点了杯lager,这是他在英国最常喝的口味。两人坐下,爷叔问起他在上海的生活。老田说,自己的爱人是中国人,孩子今年3岁了。
“现在是越来越好了。”管新生感叹,“我们当年结婚的时候,还规定男女加起来要满55岁,不然单位里不给开证明的。”
“你一定在杨浦生活了很多年吧?”老田问。“有70年了,我也算眼见着这里一点点发展起来的。以前,这边都是大片大片的农田!”爷叔回忆起自己在田野里放风筝的童年,母亲曾经花一个通宵为他做出一只牛头风筝……
“你看现在发展得多好!就拿228这个街坊来说,真是今非昔比。吃的、喝的、健身的地方,应有尽有。而且白天和晚上是‘两张面孔’,白天在园区里活动的都是老人、小孩;到了晚上,周边上班的白领回来了,他们都住在创寓228,在园区里找家馆子吃个饭,再来这里喝上一杯,不要太适意哦!”
“这个改建后的社区,完全满足了一个人日常生活的所有需求。我想,这就是大家常说的‘人民城市的样板间’应该有的样子。”老田说。
“欢迎外国朋友常来这里逛逛。”管新生说。
夜幕渐渐降临,
空气里传来了隔壁
“两万户”砂锅馄饨的葱香味。
来源:上海杨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