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 伊茂林
春秋时期车战盛行,战马是重要的军事物资,其数量是衡量各诸侯国军事、经济实力的标准之一。姜齐第二十六代国君齐景公姜杵臼生前爱马,死后用马陪葬。庞大的殉马坑,可以看出齐景公生活的奢华,也反映出齐国国力的强盛。殉马坑遗址为后世研究春秋时期的齐国历史,特别是齐国经济、军事和殉葬制度等提供了珍贵资料。
600战马被凝固在这里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考古人员在临淄区齐都镇河崖头村进行了一系列发掘工作,五座东周墓逐渐展现在世人面前。其中 5 号墓因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备受关注。这座墓的附属殉马坑位于主墓东、西、北三面,呈“冂”字形布局,仿佛是守护墓主人的一道坚固防线。
5号墓殉马坑的规模令人惊叹,东面长达约 70 米,西面同样约为 70 米,北面约为 75 米,全长约 215 米。坑宽约5米,深度有所不同,浅处露出地表,深处则在地表以下 2.2 米。这样的规模彰显出当时丧葬仪式的隆重与奢华。
走近殉马坑,我们可以看到坑中的殉马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排列着。西面的殉马自南向北排列,北面的殉马自西向东排列,东面的殉马则自北向南排列,井然有序。这些殉马都是侧卧、昂首,马头朝向坑外,仿佛在等待出发的指令。令人震撼的是,殉马横排成行,每匹马伸出前左腿,搭在外面的马身上,其他三足蜷曲,两马相互依偎,呈现出萧萧嘶鸣、狂奔疾驰的姿态,仿佛能让人感受到当时战场的紧张与激烈。
坑中的殉马大多肩高在 1.2 米至 1.4 米之间,体长约 1.3 米。前列的马比后列的马略大一些。经专家鉴定,这些殉马属于蒙古马种,是5岁左右的青壮年战马。它们曾经矫健有力,如今却静静地沉睡在这里。
这些殉马究竟是如何被杀死并移入坑中的呢?众所周知,直接宰杀马匹不仅会带来血腥残忍的场面,而且马的烈性也会让宰杀过程变得困难,同时还容易造成马骨损伤。马自身的体型较大,死后四肢僵硬,搬运、摆放、排列起来都极为不便。专家推测,当时聪明的齐国工匠采用了一种巧妙的方法,先将麻醉剂掺入马的饲料和饮水中,让马在饮食后陷入昏迷状态。然后,用木棒或其他钝器重击马的头部,让马在昏睡中悄然殒命。最后,利用杠杆、吊斗、滑轮等器械,将这些刚刚丧生的马匹放入坑内,并依次摆放排列成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样子。
坑中的殉马排列密度平均每米 2.8 匹,按照这样的密度,整个 215 米长的殉马坑内,殉马的数量在 600 匹以上。如此庞大的数量,如此精心的安排,使得这座殉马坑成为世界奇观。
当我们站在这片土地上,凝视着这些殉马的身影时,仿佛能够听到历史的回响,感受到岁月的沧桑。
殉马坑埋葬了一个小国的全部军力
春秋时期车战盛行,四匹战马拉一辆战车被称为一乘,战马成为最重要的军事战略物资,其数量更是衡量各诸侯国军事经济实力的标准。大国被称为“万乘之国”,拥有一万辆战车和四万匹战马,这是何等庞大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中等诸侯国被称为“千乘之国”,拥有一千辆战车和四千匹战马,虽然规模稍逊一筹,但也不容小觑。小国被称为“百乘之国”,有一百辆战车和四百匹战马,在大国的夹缝中艰难生存。
齐景公墓的殉马坑,一坑之中竟殉葬了 600多匹战马,当时足以装备 150 辆战车,相当于一个小诸侯国的全部军力。区区一坑,葬一小国,如此规模的殉马坑,无疑是齐国强大军事实力的有力见证。
这一坑所葬的不仅仅是 600 匹战马,更是当时齐国发达的经济水平和雄厚的军事力量的缩影。想象一下,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战马是冲锋陷阵的先锋。齐国能够拥有如此众多的战马,足以说明其在军事资源的储备和调配方面有着卓越的能力。这些战马不仅是战争的工具,更是齐国国力的体现,它们代表着齐国在军事领域的优势和统治地位,让其他诸侯国望而生畏。这也反映出齐国在经济上的繁荣,要养活如此庞大数量的战马,需要充足的粮草和物资供应。这意味着齐国有着发达的农业和畜牧业,能够为军队提供源源不断的补给。此外,战马的饲养、训练和管理也需要专业知识和技术,体现了齐国在经济和科技方面的领先地位。
当我们凝视着这座殉马坑时,仿佛能够穿越时空,看到当年齐国的强盛景象。战车上的将士们英姿飒爽,战马嘶鸣,旌旗飘扬,齐国的军队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
在惊叹于齐国强大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那个时代的残酷和无奈。战争带来的不仅仅是胜利和荣耀,还有无数的生命消逝,包括这些殉马,它们也曾是鲜活的生命。在历史的进程中,齐国的辉煌或许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它留下的印记却不会磨灭。这座殉马坑让我们记住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深沉。
春秋时期车战盛行(AI制图)
齐景公爱马成癖
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那个遥远的时代,追寻5号墓、殉马坑主人齐景公的足迹。齐景公名杵臼,是姜齐第二十六任国君,在位58 年,是齐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国君。在贤相晏婴辅佐下,齐景公对内致力于改善民生,提升国家的经济实力;对外奉行和平外交政策,与周边国家保持友好关系,使齐国在列国中长时间保持着大国地位。
齐景公对马有着特殊的喜爱,他个人拥有的良马数量竟高达4000匹,这一数字充分展现了他对马的痴迷。据《晏子春秋》记载,有一次齐景公的一匹马突然死了,他对这匹马极为珍视,盛怒之下要处死养马人。这时晏子请求替齐景公列举养马人的罪状。晏子对养马人说:“你有三大罪状,大王让你养马,你却把马养死了,这是第一条罪状;你又养死了大王最喜爱的马,这是第二条罪状;你让大王因为一匹马的缘故而杀人,百姓听说了,一定会怨恨我们的君王;诸侯听说了,一定会看不起我们的国家。这是叛你死的第三条罪状。”齐景公听了晏子的话后,感叹道:“放了他吧,放了他吧!不要损害我的仁爱之心。”最终,养马人得以活命。这个故事一方面突出了晏子的智慧,另一方面也展现了齐景公爱马成癖。
齐景公墓殉马坑被发掘以来,吸引了众多目光。1983 年,依托殉马坑建成的东周墓殉马坑展馆正式开放,让更多人有机会近距离感受这一历史遗迹的魅力。游客络绎不绝,他们怀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好奇,来到这里探寻古代齐国的奥秘。业内专家学者也纷至沓来,他们深入研究这一遗址,希望能从中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推动历史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齐景公墓殉马坑作为中国三大殉马坑之一,与西安秦兵马俑、徐州汉兵马俑相比,它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齐景公以真马殉葬,这一做法比秦始皇的陶马早了200多年。有一副对联是这样写的:“秦皇兵俑数千,自以雄风第一夸天下;齐侯殉马六百,人称举世无双表古今。”
2016 年,齐景公墓及殉马坑进行了扩建,增加了三维数字电影、模拟考古等展示项目,这些创新的展示方式让游客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的魅力,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这一遗址的理解和认识。
齐景公墓殉马坑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它不仅是一座古墓、一个殉马坑,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