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谯城区:盘活“老三资”做强“新三样”

如何把散落在乡间的闲置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实现“变废为宝”,并由此给村集体经济带来收入?2023年以来,亳州市谯城区通过盘活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老三资”,做强振兴工厂、振兴农场、振兴光伏“新三样”,在探索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蹚出了一条样板级的新路子。

图片

谯城区一光伏项目航拍全景。谯城区委宣传部供图

废旧坑塘成“香饽饽”

“这个光伏发电站今年9月份已成功并网,年发电量可达400多万度,一年下来可以给村集体带来30多万元收入。真没想到,一个原本废弃的坑塘竟然变废为宝,成了‘宝贝疙瘩’。”日前,在谯城区十八里镇孙口村柳庄,村党总支书记卢孝来看着眼前整齐的光伏板,开心不已。

一个废旧的坑塘为何成了“香饽饽”?这得从当地深化改革的一项创新举措说起。

自2023年起,谯城区积极探索,盘活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老三资”,做强振兴工厂、振兴农场、振兴光伏“新三样”,把资源资产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探索出一条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径。

“在全区不少乡村都有一些废旧的坑塘,既造成了资源浪费,又存在安全隐患。”谯城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戴伟介绍,今年年初,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当地持续深入推进盘活“老三资”、做强“新三样”改革,以钉钉子精神激活乡村“沉睡”资源。通过集中招标方式,选出60处有光伏发电站的村庄,其中除了小部分居民屋顶光伏以外,大部分都是利用的像柳庄村这样的废弃坑塘。

负责建设的谯城区振兴光伏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雨介绍,柳庄村振兴光伏发电项目占地72.86亩,共有6864块组件、136个阵列。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厂相比,25年总节约标准煤耗量为37326.7吨,减少排放温室效应性气体二氧化碳101855.73吨,减少排放大气污染气体S02约19.59吨、NOx约21.91吨。目前全区已建成30个光伏发电站,其他30个将于年底前建成。

粗略统计,建成后的60个光伏发电站每年可为村集体分红达450多万元,实现了乡村资源变废为宝,营造了企业与村集体互利双赢的局面。

沉睡资产被“唤醒”

戴伟介绍,经摸排,全区共存在闲置老村部、老学校等“老”资产99处,通过亳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开出租47处,还有52处闲置资产。“最大限度地把这些闲置资源用起来,实现其价值,这是推动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

如何唤醒农村沉睡的资产?

2023年8月,谯城区出台《推深做实“三变”改革助推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深化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简称“三变”)改革,提出“激活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老三资’,发展‘振兴工厂+振兴农场+振兴光伏’‘新三样’”。

考虑到乡村改建厂房缺“本钱”,谯城区由区级层面筹措资金,用于支持标准化厂房建设,由村集体提供建设用地,按照镇均每年不少于2处、厂均投入不超过400万元、建筑面积不超过2000平方米规模进行建设,对有条件的村按照需求建设仓储、冷库、烘干房等,建成完成确权后以村集体名义对外统一发包出租。每年建成各类标准化厂房近50个,预计每个厂房可增加村集体收益12万元。

2023年—2024年,全区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共确定农产品初加工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厂房项目24个,已全部进行意向公开和项目立项,并进行专家评审,下达设计批复;确定仓储烘干厂房项目8个,目前已全部完成土地出让;确定冷库项目8个,均在有序推进中。

集体腰包“鼓起来”

在开办振兴工厂的同时,谯城区还同时兼顾振兴农场和振兴光伏建设,通过拓展村集体的增收路径,打造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引擎”。

“我们这个集体农场占地460亩,除种植小麦、大豆和辣椒外,还建有养蚕大棚2个、香菇大棚12个,种植果桑100多亩,吸纳120人就业,每年村集体年收入可增加60万元。”谯城区淝河镇李小庙振兴农场负责人马言臣说,这个农场就是全区发展“新三样”的成果。

为壮大振兴农场,谯城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农户闲散地、集体机动地等集零为整,以“连片+分散”模式布局规划建设“振兴农场”,每村至少建成不少于300亩的集体农场1个,由村企联办经营或村集体与合作社共同经营。通过种植小麦、玉米、大豆、麦套朝天椒等作物,以及开展耕、种、收、植保、粮食烘干等生产服务,以及农资供应、农产品销售、劳动力资源调配等保障服务,村均可增加集体收益约15万元。

目前,全区已落实村集体农场面积68194亩,192个村集体农场面积达到300亩以上。

振兴光伏按照“政府主导、因地制宜、科学选址、生态环保”原则,由区交能公司与村振兴公司合作运营,利用各乡镇公益性办公建筑闲置屋面、标准化厂房闲置屋面、闲置坑塘等建设光伏电站,区交能公司占项目51%的股份及收益,村振兴公司占项目49%的股份及收益。每亩坑塘可安装光伏100千瓦,预计年发电量约12.4万度,每年可产生发电收入约4.7万元,生命周期20年,去除融资成本及利息、运维费用、保险费用后,平均每亩年收益至少1.1万元,乡村振兴公司可收到每亩分红5600元左右。

截至目前,全区屋顶光伏已建成3513户,完成容量约145兆瓦。

通过清理“老三资”、发展“新三样”,一个个村集体的腰包迅速鼓了起来。(刘景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