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跟中国罢兵讲和的莫迪,会因为特朗普再生异心?

印媒《印度斯坦时报》日前发表评论员文章称,印度需要利用特朗普对中国的强硬态度,在中美关系加剧紧张之际,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

图片【文章称,莫迪应该利用中美竞争的机会,在接下来4年为印度谋求更多利益】

文章显示指出,特朗普在第一届任期的短短4年内,就改变了中国和美国过去近50年的交往方式。自20世纪年代末两国关系正常化以来,中美在经贸、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合作持续发展,而特朗普的出现中断了这一进程,他提出的“脱钩断链”意味着将“逐步切断中美之间的联系”。而4年后特朗普更加雄心勃勃地归来了,新一轮中美贸易战可能将再度爆发。

在此基础上文章认为,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持续的大背景下,将有更多美国和欧洲的公司退出中国,而这正是印度的机会,莫迪应该利用这个中美竞争的机会,在接下来4年为印度谋取更多利益,吸引更多的西方投资。

那么,刚和中国在边境罢兵讲和的莫迪,真的会如同这篇文章中所建言的那般再生异心,并从中美的竞争当中攫取到“泼天的富贵”吗?

对此我们只能说,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特朗普第一届任期的时候,印度就有这样的机会,而莫迪恰恰也尝试去做了,但最后一通操作发现,自己没得到多少好处,反倒是在中印边境碰了一鼻子灰,自讨苦吃。

图片【《印度斯坦时报》发表评论员文章称,印度需要利用特朗普对中国的强硬态度】

2017年洞朗对峙,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都是在特朗普上台,中美关系紧张加剧的背景下爆发的边境争端。印度以为有了美国的支持,能趁中美激烈博弈之际在西南方向搞小动作,但结果只是让我们对印度这个邻居更加警惕,印度能搞事的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印度媒体还特别爱吹2017年恢复的“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机制。该机制最早由安倍晋三在2007年发起,2008年陆克文担任澳大利亚总理期间,澳大利亚退出了该机制,导致其停止运作,直到2017年特朗普上台后,4个成员国重新坐在了一起,该机制才正式恢复。

由于“四方安全对话”在外交、军事上的安排被普遍认为是针对中国,所以它也被称为“亚洲版北约”。该机制正式恢复的时候,当时正好赶上洞朗对峙刚结束后不久,所以印度在其中表现得非常活跃。

图片【2017年中印边境爆发冲突后,四方安全对话便在美国的推动下恢复了】

结果到最后印度发现,自己不过是一个“用完即弃”的棋子。今年年初,美国政府成立一个新的安全平台,名为“小分队”,其中成员包括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和菲律宾,印度则被排除在外。

2017年中印边境爆发冲突后,四方安全对话便在美国的推动下恢复了,印度还真以为自己能狠狠地刷一波存在感了。结果2020年被解放军痛揍一顿后,再不敢闹太大动静了。而对美国而言,这样的印度也失去了原本的利用价值。

而与此同时,最近两年在南海不断找事的菲律宾,成了如今华盛顿的“新宠”,美国为此搞了一个新的小圈子。日本、澳大利亚这次照样带上,毕竟他们才是美国真正觉得听话的盟友。至于印度,既不够听话,现在也不跟中国闹事,那还有什么用?

图片【印度媒体特别爱吹“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机制】

印度很多人老有个错觉,总觉得自己能进“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是因为印度作为第一人口大国、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很重要”,但实际上并不重要,对美国重要的盟友是那些真正“忠诚”的盟友,而不是“左右横跳”一个顶俩的印度。

更何况,在经历了并不愉快的第一届任期后,重新归来的特朗普将“忠诚”摆在了优先度非常高的位置上,而且这种“忠诚”考验的不仅是对白宫里的自己人,也考验外部的盟友们。

经济方面就更不用多说了。诚然,由于中美之间的贸易战,一些供应链从中国转移了出去,原本押注中国的外资,也开始尝试寻找其他投资的方向,以求避险。但能够接盘的,绝不止印度一个国家,而且相比于越南等其他“接盘国家”,印度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优势:贸易保护主义严重,营商环境糟糕、人均受教育水平低、基础设施建设严重落后。

图片【印度在承接产业转移这块的优势并不明显】

更重要的是,由于中印关系紧张,印度自己主动向中国企业和投资者关闭了大门,恶意针对在印中国企业,禁止上百款中国APP,甚至直到现在,印度仍然在“严卡”对中国公民发放赴印签证。有数据统计,过去4年的对华关系紧张已经导致印度流失超过10万个工作岗位,间接蒙受损失超过300亿美元。

印度对中国关上大门,附近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国、越南、柬埔寨笑开了花。自从莫迪6月赢得大选后,印度国内关于放宽对华投资和签证的限制的讨论越来越多——估计莫迪也清楚,继续这样下去只会错过更多机会。

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印度与其殚精竭虑地想如何从中美竞争中“渔翁得利”,不如好好思考一下,利用好当下中印边境争端降温的宝贵时机,重新对中国放开大门,尽快让两国关系进入正常化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