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冰丝带”里构建瑰丽的敦煌世界(主题)
原创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今天开票下月公演(副题)
北京晚报记者 王润
12月7日至9日,由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编剧、导演,张艺兴主演的原创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将在被称为“冰丝带”的北京国家速滑馆进行首演,今天全网开票。该剧将在大型演出空间中以全新的形式向人们展现壮观瑰丽的敦煌世界,是田沁鑫艺术生涯中一次富有挑战和创新的尝试。她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畅谈这次非凡创作的心得感受。
“戏剧+影视”深度融合打破传统观演模式
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讲述的是跨越时空的两对情侣的故事,一对是20世纪的“敦煌守护神”常书鸿与他的妻子陈芝秀,另一对是21世纪未来时空里敦煌数字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张燃与他的女友林芝秀,他们都面临着“爱情难题”。田沁鑫说:“这是一个‘科幻+穿越’的戏剧故事,我们让过去与未来交互,展现一段段传奇震撼的敦煌往事,在古与今、中与外、新与旧的时空穿梭里,在常书鸿与陈芝秀的爱情故事里,张燃与林芝秀终于看清自己的内心,在敦煌文明的璀璨大美与个人情感的温存小爱间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整部作品将打破传统观演模式和舞台空间,采用“半电影化”的舞台创新呈现,配合现场演出的戏剧故事讲述与音乐演唱,把二维动画、3D特效和视觉影像、即时拍摄融合在一起,是“戏剧+影视”的一次深度融合。田沁鑫透露,“这个戏一开场就会很有科技感,众多的敦煌造像,通过数字技术在展馆中复原展现,和人们打招呼、攀谈。现场会有很多屏幕,通过即时摄影等影视化拍摄技术让观众无论在哪个方位都能看到,仿佛是一部沉浸式纪实电影的开场。张艺兴饰演的男主角张燃,作为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将用歌声开启故事,将大家带入一个充满未来质感、瑰丽壮观的敦煌世界。”
演出将运用全球线上演播,4K录制、超清数字影音技术和流媒体传输等领先技术,带给观众数字化演艺新体验。同时还会开启“第二现场”,让远在千里之外的观众也能跨越时空共同观赏。田沁鑫特别感谢国家文物局敦煌艺术研究中心和甘肃省委宣传部对项目的支持,使敦煌艺术得以活态化展现在舞台上。
常书鸿的著作给导演很大启发
为了筹备《受到召唤·敦煌》这部作品,田沁鑫首次踏上了敦煌这片神秘的土地。这次敦煌采风之行,不仅让她对这片古老而辉煌的文化遗产有了更直观的感受,也为她的创作带来了灵感。
“我妈妈是画画的,曾在敦煌写生,她很喜欢敦煌。我对敦煌最初的印象,就是从我妈妈的画中得来的。”当田沁鑫亲自站在敦煌的洞窟前,被眼前的造像深深震撼,无论是北大像还是南大像,初唐和盛唐时期的艺术瑰宝都让她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艺术的魅力。“在洞窟里我还看到了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图,这个古老故事中的牺牲精神让我特别震撼,于是我就想做一个现代的故事来反衬出它的美妙。”
常书鸿的著作《愿为敦煌燃此生》对田沁鑫也有很大启发。当年常书鸿在法国留学八年,一直思考中国艺术家在西洋绘画上的出路是什么,直到他在法国街头地摊上看到了伯希和带到法国的7000多件文献文物以及300多幅照片组成的敦煌图录,他完全被震撼了,毅然决然放弃了在法国的生活,回到祖国,为敦煌艺术的保护付出了毕生的努力,被称为“敦煌守护神”。而这样的精神一直延续到现在的樊锦诗院长,一代一代人都在为敦煌付出和努力。
田沁鑫说:“我妈妈跟我说,她当年在敦煌,有时会盯着一个藻井看一上午,看的过程中,她感觉藻井动了起来,也明白了飞天为什么会飞。这是一种非常玄妙的、高维的感受,是绘画产生的一种立体的感受。”在田沁鑫看来,常书鸿当年正是受到了这样的召唤,而如今自己也感受到了这种召唤,让她对敦煌艺术产生了更深的敬畏和热爱。
张艺兴分饰两角又唱又跳挑战大
《受到召唤·敦煌》是青年演员张艺兴进入国家话剧院的首部作品,他在剧中一人分饰两角,扮演常书鸿和张燃,还有大量歌舞表演,挑战很大。田沁鑫说,一提到敦煌,她首先想到的是伎乐飞天和佛造像中的音乐元素,而张艺兴的唱、跳、节奏都很好,并且非常用功,有掌握好台词和表演的能力,因此,她认为张艺兴非常适合出演这部作品。她希望通过张艺兴这样深受当代观众喜爱的青年演员和青年主创艺术家团队,“把大家的智慧集中起来,让敦煌艺术年轻起来,让更多的年轻人感受中华文明的悠久传承和生命能量。”
田沁鑫表示,培养人才是中国国家话剧院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国国家话剧院为演员,特别是年轻演员提供了非常优质的平台。“这里有一代又一代的演员在舞台上成长,形成了宝贵的艺术环境。像张艺兴、关晓彤、罗一舟、胡先煦等青年演员进入剧院后,我们希望发挥他们的优长,同时让他们在话剧舞台上得到锻炼。”为了提升年轻演员的表演水平,剧院还邀请了孙红雷这样的资深演员担任表演指导,为青年演员进行表演传授和经验交流,演员们都表示获益良多。
来源: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