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迁蔬菜商户:拓展空间 打通南北

每年秋冬季节,是河北首衡高碑店市场蔬菜商户宁明磊最忙碌的时候,他每天要组织30多吨南方蔬菜北运到东北三省,多的时候每天达50多吨。

图片
宁明磊

得益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南菜北运等国家战略,在众多像宁明磊一样锐意进取的商户的努力下,首衡高碑店市场成为北方4亿人的菜篮子和南菜北运大通道上最大的中转枢纽,入驻商家8700余户,覆盖400多个品类,2023年果蔬交易量1830万吨、交易额突破1340亿元。

打通数千公里蔬菜供应链

凌晨4时,来自云南的货运车辆一驶进首衡高碑店市场,早已等候多时的东北采购商们就把宁明磊团团围住,争先洽谈采购量与价格。这些蔬菜将在接下来的30个小时内,通过高速公路快速运往哈尔滨、沈阳等枢纽城市,再经过中转分拨,最终进入东北三省老百姓的厨房。

38岁的宁明磊从事蔬菜批发生意十多年,“起初在北京,2020年因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搬迁到了首衡高碑店市场。由于高碑店的交通和区位优势突出,市场管理规范设施完善,不但原来的老客户都继续合作,新客户也增加了30%以上。”宁明磊介绍,他主要面向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经营来自云南保山、通海等地的豆角、圆茄、西红柿、西葫芦等各种新鲜蔬菜。“每年中秋以后,天气逐渐转冷,东北地区的蔬菜供应70%要依赖南方各省。”

为了抢抓“南菜北运”的机遇,宁明磊奔赴南方多地考察,尤其是云南省保山、通海等地。同时,与物流合作伙伴密切配合,优化运输路线,缩短运输时间。终于,一条以首衡高碑店市场为枢纽,从云南保山至黑龙江边陲、纵贯数千公里的蔬菜供应链快速打通,保障了东北的新鲜蔬菜供应。

图片
赵琼茹

赵琼茹则凭借产品新鲜、薄利多销,把豌豆尖、紫菜苔、茭白等蔬菜送进了北京。“以前在北京做生意,但随着客户和业务体量的不断增长,需要一个更大的空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恰好满足了她的需求,2020年年中,她在首衡高碑店市场开设了新档口,“发展很顺利,每年可发运300多车各种蔬菜。”

为了差异化竞争,赵琼茹在四川承包了上千亩种植基地,成立农业合作社,并打造了一条产供销一体化的“南菜北运”产业链,从四川到高碑店,再从高碑店辐射整个北方市场。“其中一款原产地江西的三清贡菜尤其畅销,这个菜茎部粗壮,水分充盈,无论生吃、炒、煮、腌、晒都很可口,非常受北方客户欢迎。”

海南蔬菜向北直达俄罗斯

图片
潘正霞

“以前没有大棚种植,也买不到南方菜,到了冬天,家家户户要储存几百斤的大白菜。”潘正霞回忆,随着南菜北运的开启,娃娃菜、小白菜、罗马生菜等南方菜进入北京市民的厨房,“尤其是冬天,老百姓的选择明显变多了。”

潘正霞1991年在北京租下一个批发市场的档口,进入蔬菜批发行业。后来,她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商机,南下首衡高碑店市场。如今,潘正霞已是北方农产品批发市场最大的叶菜商户之一,仅高碑店市场的档口,单日交易量就高达120吨。从最南端的海南种植基地,到最北端的黑龙江百姓餐桌,她经营的蔬菜跨越了9000公里。

不仅如此,整个冬季,潘正霞经营蔬菜的约20%经跨境贸易公司之手,进入俄罗斯,“4个多月中几乎每天都有交易”。南菜北运通道由此向北延伸了上千公里。

图片
王刚

今年45岁的王刚,2020年之前也是在北京做果蔬贸易生意,“但受成本和发展空间的限制,一直无法如愿将生意做大”。眼看京津冀协同发展越来越深入,王刚顺应大势,把生意迁到了高碑店,依托首衡大市场,专注拓展蒙古国市场的出口贸易业务。

数据显示,蒙古国每年进口果蔬13万吨,而王刚每年要向蒙古国供应果蔬超过5万吨,约占蒙古国全年果蔬进口总量的40%以上,占蒙古国全年果蔬消费总量的30%。

双核联动助力更多南菜北运

无论是宁明磊、赵琼茹,还是潘正霞、王刚,都是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成长起来的优秀代表,也是蔬菜批发商户将南方特色蔬菜运到北方农产品市场的缩影。正是成百上千个他们,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南菜北运的大背景下,打通南方菜农与北方消费者之间的通道,把新鲜优质的地域特色农产品送到千家万户的餐桌,不仅保障了民生,也带动了种植基地的农户增收致富。

去年年底,孝感首衡城正式启动运营,并携手高碑店市场及广大商户举办了主题为“南北双核·好物联动”的年货节,为南菜北运、北品南下,共享全国消费大市场掀开了新的一页。作为华中地区最大“菜篮子”,目前,孝感首衡城每天蔬菜流通量最高可达9000吨。随着国家大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直通孝感与高碑店市场的果蔬运输专线越织越密。

首衡集团总裁魏树俭表示,“首衡集团将继续顺应南菜北运的历史契机,着力打造高碑店和孝感两大节点,通过双核联动,逐步构建一张覆盖全国的现代化食品流通网络,助力更多南方蔬菜在首衡高碑店市场中转分拨。”

张洋摄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颉亚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