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春元
许多史料包括李自成纪念馆的解说词,都说李自成小时候曾经给米脂县姓艾的大户人家(地主老财)揽过工,工种是放羊娃,有点像《鸡毛信》里的海娃。且不说艾财主如何欺压放羊娃,就连李自成出去给人家打工也是子虚乌有的事儿。
这里要说的李自成的几个故事,不是小说中的故事,而是真实的故事,意在还原李自成的本来面目。
李自成是在磨道里出生的
李自成的小名叫磑(碨)生,大名是自成,官名是鸿基。“磑”字的读音与“卫”相同,是一个形声字,意思是石头做的磨。用来加工粮食的石磨在陕北农村随处可见,一般都安放在农家大院的大门外头,村里的人家都可以用,相当于公共设施;也有安放在大门里头的,住在这个农家大院里的人家都可以用。在李自成的家乡米脂县城的四合院里,至今保留着石磨、石碾子之类的物件,一般安放在大门里边二门外边,住在城里的人们用它们来加工粮食,比如黑豆钱钱、黄米年糕等特色食品。陕北农村的长者们,至今仍然管石磨叫“磑”。
李自成行宫
时至今日,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几乎妇孺皆知,然而他写诗赞美石磨的故事却鲜为人知。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也就是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那一年,司马光曾经出任延州(今延安市)知州,当时正是北宋与西夏发生战争的年月,他在视察北部边境的时候,目睹了那些为前方将士不停地加工粮食的场面,写了一首五言绝句《供兵磑》:“晨暮响寒泉,飞轮驶风转。士饱气益振,轻与先零战。”如风一样飞转的石磨,给作战的将士们提供了制作各种食品的米面;吃饱饭的将士们斗志昂扬,打败先零简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先零”是汉代羌族的一支,后来到了西北,西夏李继迁就是他们的后代。北宋时,绥州(绥德)和银州(米脂)的西北部地区是宋与西夏争夺最为激烈的地区,司马光所看到的情景应该出现在银州西北的党岔一带。在原党岔乡政府西北不足百米处,有宋时城堡遗址,南门上有“古银州”字样。与此相同的一幕,又出现在562年以后的万历三十四年八月二十一日,即公元1606年9月22日。
“磑生”是原创,其他则是盗版
那天凌晨,位于党岔的延绥镇官军粮食集散地十分热闹。通往党岔的各条路上都挤满了运送粮草的车辆。刚刚收获的秋粮散发着泥土的清香,与马粪、牛粪、驴粪散发出的热气掺和在一起令人窒息。赶车人当中就有军户李守忠,他是专门为镇兵养马的,故又称马户。村子里的各个院落的几十合石磨早早就响动起来了,每头推磨毛驴的屁股后面都跟着一个婆姨,内中就有李守忠的婆姨惠氏,尽管她就要临产,可是为了完成甲长摊派的劳役,她不得不挺着一个大肚子在磨道里忙活着。马的嘶鸣,驴的叫唤,磨的轰响,夹杂着鸡叫狗咬的声音,奏起奇妙的交响乐章。当交响曲进入舒缓变奏的时候,突然传来一声异乎寻常的啼哭,像要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嘹亮而倔犟,正在行进的牲口们停止了脚步,拉磨的毛驴们也站住不动了,似乎都在等待着那声啼哭的继续,可是啼哭声却戛然而止了。李自成成人后说话的声音嘶哑,细声吆气的,或许与他出生时只亮了一嗓子有关。“李守忠婆姨养下了!”“李守忠婆姨养下小子啦!”婆姨们手忙脚乱地将李自成娘们俩抬进土窑洞里。当李守忠气喘吁吁地赶到窑洞门口的时候,接生婆姨对他说:“我看就叫他磑生吧!”李守忠一个劲地点头,他已经高兴得说不出话来了。李自成成名之后,没有人再敢叫他的这个乳名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牵强附会的所谓乳名。比如枣儿,因为枣与早谐音,表达了李守忠期盼婆姨早生贵子的心情;比如闯儿,因为李自成后来做了闯将、闯王,由结果推原因,也是很自然的事儿,再加上李自成是属马的,就更合适了。更有趣的要数黄来儿,因为黄与皇谐音,表明李自成是天生的皇帝。出生在磨道里的李自成天生命苦,忙活了半辈子,自己打下的江山却被外来户给夺了个现成,只有出家方能进入六道轮回,犹如蒙上眼睛推磨的驴子,法轮常转了。
李自成本是牧马人
许多史料包括李自成纪念馆的解说词,都说李自成小时候曾经给米脂县姓艾的大户人家(地主老财)揽过工,工种是放羊娃,有点像《鸡毛信》里的海娃。且不说艾财主如何欺压放羊娃,就连李自成出去给人家打工也是子虚乌有的事儿。
李自成的父亲李守忠是双泉里二甲的马户。按照明朝的规定,每十户人家为一甲,每十甲为一里。双泉里100户人家有八甲是庄户,即种庄稼的;有两甲是马户,即养马的。李守忠所在的双峰子山厂梁湾一带,山多地少,宜牧不宜耕,因此就选择了放牧。李守忠从父亲李海手上迁到双泉里做了军户,由于吃苦耐劳,很快就成了富裕人家。李自成与李过小时候一起帮父亲放马,早早就学会了骑马,并且在马背上长大。李自成自己家里的马很多,忙都忙不过来,哪里还有工夫去给艾家去放羊,他自然不会做拦羊小子,而是名副其实的牧马人。李自成的生母姓惠,回族人,娘家在清涧,惠氏的一个表哥名叫惠世扬,李自成出生的第二年就考中了进士,出任四川华阳知县,后来调到京师任职,官至刑部左侍郎,为从二品大员。惠家也是马户,由于出门在外做官的人多了,所以雇人来放马。李自成跟随母亲坐娘家的时候,常常帮着惠家人放马。长大以后做了惠家的家丁,后经惠世扬介绍,做了银川驿的驿卒,干的就是骑马送信的工作。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在北京紫禁城武英殿匆忙登基的时候,牛金星不无感叹地说:“你就是一个马背上的皇帝,没有稳坐江山的命。”
李自成请惠世扬出山做宰相
崇祯十五年(1642年),惠世扬被李日宣举荐为内阁大臣再次赴京城上任。不久李日宣就被逮捕下狱,惠世扬被革职回家。崇祯十六年(1643年),朝廷再次起用惠世扬出任副都御史,惠世扬拒绝出山。刚刚在西安称帝的李自成听说此事,对跟前的人说:“如果能把惠大人请来,实在是太荣幸了!”立即派人前往清涧请求惠世扬出任大顺朝的宰相,惠世扬欣然应允,于是被李自成拜为右平章,只在左平章牛金星之下。惠世扬到西京以后为大顺朝起草了许多文书,李自成根据他的建议设立机构、委任官吏、封爵定制,不一而足。惠世扬的弟弟惠世显时任榆林副总兵,听说哥哥替李自成做事,就将名字里的“世”字去掉,表示与他彻底划清界限。崇祯十七年,惠世扬跟随李自成进了北京,正准备大展宏图之际,李自成却不争气,兵败如山倒,慌忙退出北京。惠世扬眼看汉人的江山坐不稳,就留在北京降了清,直至顺治四年(1647年)因为上了年纪而致仕。顺治六年(1649年),延安参将王永强反叛朝廷,又将惠世扬劫持至军中,王永强兵败朱原镇,自杀于杜甫川,惠世扬不知所终。
李自成墓地
李自成出身军户,本来可以继承父亲的职业继续做马户,当牧马人。但是由于家庭不和、事业无成,不得不远离家乡另辟蹊径,他选择了去甘肃从军,当梅之焕的兵,并不想造反。
直至上世纪70年代,位于米脂城西的银川驿站遗址尚存,它就是李自成当年服兵役当驿卒的地方。天启元年(1621年),经惠世扬介绍,李自成当了银川驿的驿卒,他的具体工作就是传送文书,相当于今天的邮递员。当驿卒算是正式参加了工作,因此李自成用上了自己的官名李鸿基。银川驿的驿卒属于军队编制,有20多人,李自成利用这个机会向驿站的驿长学习文化,又识了不少字。但邮递员的工作并不轻松,有时时间紧、任务重,必须骑马快跑才能完成差事。为此,他竟然累死了两匹马,挨了不少批评。一天夜里,他从延安经过绥德返回米脂,走到四十里铺的时候,天已经擦黑,风雪交加。为了第二天一早把公文送达米脂县衙,他只好继续赶路,人困马乏之际,两只野狼端坐在路的中央,伸出血红的舌头,表达出饥饿的渴望。自成定睛一看,正好和四只狼眼的蓝光相遇。李自成天生高颧骨、深眼眶、宽肩膀、高鼻梁,深邃的目光毫不示弱。那两只狼眼看坚持不住,转身就跑,自成策马就追,不觉得天已微明,再看时两只狼早已不见踪影,自己已经到了米脂城下。此时米脂街头还没有人行走,李自成牵着心爱的坐骑向县衙走去,不觉吟出一首打油诗来:“天地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一时传为佳话。
不容第三者插足
李自成整天南来北往,就认识了不少姑娘,其中就有四十里铺客栈的韩金儿。这个韩金儿已经嫁过两个丈夫,李自成也不嫌弃,硬是要把她娶回家做老婆,看上的就是她的花容月貌。这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明朝可以说是大逆不道的事儿,李守忠老汉气得三天没有说话。一推再推,还是推不过去,只好将就着给办了,李自成的母亲惠氏已经死了,家里没有个烧火做饭的也不成。然而韩氏可不是个省油的灯,李自成一出门,她就和村里的无赖盖虎儿好上了。那天晚上李自成急赶着回家与韩氏亲热,不料却惊散了一对鸳鸯,李自成怒火万丈,拿起菜刀就砍,盖虎儿在韩金儿的掩护之下逃脱了,韩金儿做了刀下之鬼。按照明朝的法律,捉奸捉双,打死无妨。李自成只杀了淫妇,艾知县认为证据不足,于是将李自成收监。此时惠世扬正好被魏忠贤弹劾,回到清涧老家赋闲,也不好说话。县衙里的狱卒都认识李自成,内中有一个叫高一功的狱卒,悄悄地把李自成给放了,说是发现了盖虎儿的下落,要去捉来对证,艾知县也就不再追究,反正韩金儿也不是什么好鸟。李自成就直接去了延安府清凉山当了护院和尚,一来图个清静,二来也能跟护院的僧人学些武功。他常到延安府出差,早就认识了清凉寺的罗君彦,这个罗教头曾经是个游击将军,因为抱打不平而被革职。
李自成领导的是士兵起义
李守忠得知自成去了延安,硬是把他拉扯回来,要他安分守己。可是儿子的心已经收不回来了。于是就有了与李过、白广恩一起去甘肃当兵的故事。事情发生在崇祯元年(1628年),当兵的确切地点是甘州,就是今天的张掖。由于李鸿基这个名字还在米脂县衙备案,属于通缉的人犯,所以李自成当兵时又用原来的名字李自成。李自成凭着熟练的马上功夫很快就当了小旗,不到一年就升任总旗,相当于副连长,大小也是个军官了。到了崇祯二年(1629年)腊月,李自成升任把总,相当于营长了。他率领所部人马跟随参将王国一起去京师勤王。崇祯三年(1630年)正月,王国的队伍经过兰州开到了金县。金县的县令早就接到了催要粮草的“红头文件”,可是百姓们因为灾荒大都出去讨饭去了,哪里还有粮草可征?就连县衙也关门大吉了。一些士兵砸开县衙的大门大吵大闹,要吃要喝,王国下令将为首的十二个人各打二十军棍,其中就有六人是李自成的兵。李自成与另一个把总合计去找王国评理,王国说:“你们这样闹,就更得不到粮食了。”没有粮食怎么办?难道饿着肚子去打仗不成?无奈之下,李自成只好带着他的部下去“吃大户”了,这样一来,就与官军彻底决裂了。此前李自成已经与一个名叫高迎祥的响马(土匪)有过接触,到如今,自己也成了响马,闯荡天下了。由此可见,李自成领导的是士兵起义。同年,延绥镇勤王的士兵也发生哗变,各镇起义的士兵队伍很快加入到流民起义的队伍之中,成了义军中的骨干与中坚力量,最后发展成势不可挡的流动大军,他们抢官仓、吃大户,为填饱肚子而战斗。
李自成只想做个陕西王
从造反那天起,李自成就想着能够在陕西地方称王称霸,让所有的人都能吃饱饭,有家可归,有地可种,过上安稳日子。为此他廉洁自律,只娶了两个婆姨:一个是高一功的姐姐高夫人;另一个就是邢氏,她是打怀远的时候,从高迎祥抢来的女人中作为奖品挑来的。高迎祥是安塞人,与高一功家并没有瓜葛,把李自成说成高迎祥的女婿不过是主观臆断罢了。李自成投奔高迎祥的时候,高迎祥已经做大,自号闯王。延安、庆阳一带的流民与逃兵大都随了他,他把他们编成八支队伍,让李自成当了八队的队长,绰号为“闯将”。
崇祯八年(1635年),八大王张献忠、闯王高迎祥、闯将李自成、曹操罗汝才等攻陷了明中都凤阳。崇祯十五年,闯王李自成三打河南开封,攻克湖北襄阳。第二年李自成在襄阳打出“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的旗号,不久又改称“新顺王”。以后,回师陕西攻克西安,改西安为长安,改新顺王为秦王。当年秋天李自成第二次打回陕北,义军中都称他李王。就在李自成准备攻取榆林的时候,突然接到急报,说西路军攻打凤翔的时候有500骑兵被守军全部消灭,李自成决定返回长安坐镇指挥,而把打榆林的事情交给李过去办。义军在榆林遇到尤世威、在宁夏遇到官抚民、在甘肃遇到郭天吉等人的激烈抵抗,差一点打了退堂鼓。由于固原的白广恩率先投降,李过又啃下了榆林这块硬骨头,所以李自成才实现了称霸陕西四镇的梦想,成了名副其实的陕西(秦)王。
进军山西,差点撤退
崇祯十六年正月,李自成改元大顺,并没有称帝。在谋士的策划之下,他才决定进兵山西,以便巩固陕西王的地位。攻打代州时,李自成遇到了最强大的对手——山西总兵周遇吉。打了三天,损兵一万多人、折大将四员。周遇吉也损失了不少兵马,于是退入宁武关固守。周遇吉和夫人都是蒙古人,有300多家丁堪称蒙古勇士。李自成的主力部队五万多人由刘宗敏、李过、谷可成等率领,把能用的办法都用上了,就是打不开宁武关,而周遇吉的部队不过几千人。二月二十一日,宁武关的外城被攻破,3000多义军士兵涌入瓮城,被周遇吉杀得片甲不留。二十二日,周遇吉的火药用尽,义军再次攻入内城,周遇吉率领部下巷战,力尽被俘。他的夫人带领家丁登上房顶死战,被义军放火烧死。周遇吉宁死不屈,被义军用乱箭射死。这一仗打下来,义军元气大伤,李自成在随后召开的军事会议上说:“如果都像周总兵这样,我们怎么能打到北京去?不如暂回陕西休整,然后另做打算。”其他将领都没有异议,大家分头去准备第二天撤兵。偏偏在这天晚上,大同总兵姜瓖送来了投降书。李自成接见姜瓖派来的使臣的时候,又接到了宣府总兵王承胤送来的投降书,顿时增添了勇气和信心,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拿下了北京。
仓促登基,匆忙撤离
李自成是兵分三路进军北京的。李自成、刘宗敏率领的是中路军,李过率领的是西路军,刘芳亮率领的是南路军。三路军究竟有多少人马,没有人能说得清。据说有100多万,而真正有战斗力的不过30多万。换句话说,多数是后勤兵以及随军家属。李自成最大的缺陷就是没有可靠的根据地。当时行军的情况是这样的:义军骑兵在路的两侧行进,中间走的都是老营人马,其中多数是流民,他们是在“迎闯王,不纳粮”的号召之下加入到义军队伍里的,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家;走到哪里,吃到哪里。进了北京城以后,除了吃喝之外又多了一项工作,就是瓜分金银财宝、绫罗绸缎和各色女人。当李自成兵败山海关的消息传回北京城的时候,那些认为已经走到头的流民们一下子就闷了。到这时,他们才想起也该有个家了,于是一夜间就从北京蒸发了。李自成仓促登基实际上是无奈之举,他早就打算回陕西做王了,他匆忙撤离北京的原因也在于此。他想固守北京已经不可能,但守住陕西还是有力量的,然而到处都是叛兵叛将,他自己的底气又不足,只能听天由命了。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紫禁城武英殿登基,第二天就离开北京,只做了两天皇帝。
来源:各界杂志202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