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经典影片《美国精神病人》确认将拍摄新版。
这部诞生于2000年的电影,自上映以来就争议不断。
生猛血腥的尺度、大胆赤裸的讽刺,让它在多个国家遭受严格审查和删减。
而影片末尾留下的开放式结局,也引发了观众的各种猜测,至今仍然莫衷一是。
在翻拍的新版到来之前,今天就来带大家回顾这部难以被超越的“变态神作”。
美国精神病人
American Psycho
导演: 玛丽·哈伦
编剧: 布莱特·伊斯顿·埃利斯 / 玛丽·哈伦 / 吉娜薇·特纳
主演: 克里斯蒂安·贝尔 / 贾斯汀·塞洛克斯 / 乔什·卢卡斯 / 比尔·萨奇 /
类型: 剧情 / 恐怖 / 犯罪
上映日期: 2000-04-14(美国)
片长: 102分钟
这部电影改编自布莱特·伊斯顿·艾利斯创作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美国上世纪80年代的故事。
影片上映于本世纪初,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可以说是群星熠熠。
瑞茜·威瑟斯彭(《律政俏佳人》)、威廉·达福(《蜘蛛侠》)、 杰瑞德·莱托 (《梦之安魂曲》)、贾斯汀·塞洛克斯(《穆赫兰道》)等好莱坞知名演员,都在片中贡献了精彩表演。
瑞茜·威瑟斯彭
当然,最值得一提的,当属出演本片男主角的克里斯蒂安·贝尔。
众所周知,贝尔因其惊人的身材管理能力,有着“橡皮人”之称。
他在本片中呈现了演艺生涯中堪称极致的健美身材,被观众誉为“史上最具魅力变态杀人犯”。
也正是因为这部影片,贝尔在好莱坞一炮而红,后来才有机会和诺兰合作出演《蝙蝠侠》系列。
贝尔在片中饰演的角色名叫帕特里克·贝特曼,是一名“华尔街骄子”。
他在父亲的公司上班,身处日进斗金的金融行业,每天过着极其奢华的生活。
身穿阿玛尼定制西服,脖子上系着华伦天奴领带,手戴劳力士手表……全身上下、吃穿用度无一不是名牌。
除了对物质的追求,贝特曼也是一个对自我要求极高的人。
每天一睁眼,他就会严格执行自己的锻炼计划,练出完美的肌肉线条。
随后用昂贵的面膜和护肤品保养自己的皮肤,用高端的沐浴露清洁自己的身体,把精致的生活态度体现在每一个细节。
经济独立、生活自律、性格坚毅笃定,贝特曼一个典型的“西格玛男人”。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贝特曼身边的朋友也全是社会最顶层的精英分子。
他们聚会时会去时下最热门的餐厅,聊国际政治、社会经济、种族歧视……
当然,这些富豪之间也会进行攀比,哪怕只是一张小小的名片,也能从字体、设计、做工、印花等细节体现主人的品味和身份。
在影片中,导演把交换名片这一幕拍出了悬疑片的紧张感,并深入剖析了贝特曼的内心独白,让人觉得荒诞却又合理。
贝特曼每天过着物质充盈的奢靡生活,但他却始终有一个解不开的心结:
他感觉自己是一个内心空洞的人,充斥全身的只有贪婪和厌恶两种情绪。
最可怕的是,他还有一种破坏和杀戮的欲望在作祟,感觉随时快要爆发。
在一次圣诞聚会中,贝特曼被一名富豪朋友艾伦错认成马库斯,但他却并未纠正。
他早就看艾伦不爽,于是将计就计,以马库斯的身份预定餐厅,并邀请艾伦去吃饭。
随后,贝特曼把喝得半醉的艾伦带回家,用斧子将其残忍杀害。
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贝特曼来到艾伦家,打包了几件衣服,并录制了电话语音,伪装出艾伦出国的假象。
此后,贝特曼又多次把街头的应召女带回艾伦家中,将她们杀害后藏尸于艾伦家中的衣柜。
嗜血的基因一旦觉醒,就再也难以回头。
谁也想不到,这个看起来风度翩翩的投行精英,已彻底变成一个杀人如麻的变态杀人犯。
艾伦的失踪引起了家人的注意,一名私家侦探开始介入调查。
贝特曼作为与艾伦有往来的朋友,也多次被侦探问话,但他每次都东拉西扯地应付过去。
贝特曼依旧过着极其分裂的双面生活:白天西装革履,晚上嗜杀成性。
但他却并不因此满足,反而情绪变得更不稳定,随时处于崩溃的边缘。
在电影末尾,贝特曼用枪在街头杀死多个路人,随后仓皇逃回家中。
他已经彻底厌倦了这样的生活,厌倦了身边的一切,整个人处于完全失控的状态。
于是他打电话给律师,交代了自己的所有犯罪历史,终于获得了内心的释然。
当第二天的太阳升起,贝特曼已经准备好迎接生活的变故。
可荒诞的是,贝特曼身边的一切依旧如常,他也并未受到任何处罚。
他找律师询问情况,但律师却以为贝特曼只是在开玩笑,因为他前不久刚见过被贝特曼杀死的艾伦。
他又来到艾伦的住处,发现这里的犯罪痕迹都已消失,藏匿在柜中的尸体也都不见,只有一个陌生的中年女人赶他离去。
贝特曼又回到了曾经的生活,发生的一切就像幻梦一场。
他试图寻求理解,但却无人懂他;他坦白所有罪行,却没有受到惩罚。
他依旧没有找到自己的出口,但他知道自己并非一个人,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还有无数个贝特曼,正在经历着相同的一切……
作为一部惊悚/恐怖片,《美国精神病人》在恐怖感的营造上十分到位。
它借鉴了《德州电锯杀人狂》等经典影片,在杀人工具上玩出了花样,电锯、斧头、钉枪等工具轮番上阵。
不仅血腥度十足,影片在摄影和构图上也十分考究,给观众带来了极强的视觉震撼,也成为了许多人的童年阴影。
对于影片的结局,也始终存在两种观点的交锋。
一方认为贝特曼确实杀了人,另一方认为贝特曼的杀人只是幻想。
因为影片中曾出现贝特曼服用精神药物的镜头,且他是一个常年吸毒的瘾君子,极有可能患有精神疾病而臆想出一切。
对于第二种观点,影片中也有许多细节可以佐证。
首先是片中出现的名片,每一张都有拼写错误,这不符合上层阶级的严谨作风。
Acquisitions(收购)拼写成了Aqustons
其次是贝特曼在枪杀路人之前,曾看到取款机上出现“喂我一只流浪猫”的字样,很显然这是他的想象。
最后是艾伦被杀害一事,被律师直接否认。
贝特曼藏在衣柜里的尸体,也都全部离奇消失。
所以,这一切到底是贝特曼臆想出杀人的情节,抑或是有其他人隐匿了艾伦的死、处理了艾伦家中的尸体?
电影并未给出最终的明确答案,又或者两种答案皆有可能。
相信每个观众在看完电影后,都会得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在《美国精神病人》故事发生的80年代,美国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
但与此同时,转型期的美国也面临着诸多的社会问题。
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对年轻人的思想腐蚀,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普遍存在。
金钱至上的观念被奉为圭臬,物欲横流使得每个人的内心变得无比空洞。
贝特曼所代表的社会顶层精英,看似关心政治和经济,实则也是物欲的奴隶。
口中大谈和平民主、权力平等,但却把女性当做玩物,用暴力和杀戮来弥补内心的空虚。
片中有个十分讽刺的情节,贝特曼把一具被虐杀的尸体装在在袋子里,打算运出去抛尸,却在街头打车时偶遇朋友。
朋友看见了贝特曼手里的庞然大物,但他并不在意里面装的是什么,只关心这个华丽的旅行袋的品牌,影片的讽刺意味在此刻达到了高潮。
而当贝特曼穿着华伦天奴的雨衣、手持普拉达的斧头进行虐杀时,消费主义对人的戕害也在此刻变得具象化。
屏幕前的每个人,都是这把斧头下的受害者。
总的来说,《美国精神病人》绝对是一部值得反复观看的惊悚/恐怖片。
它虽然诞生于20多年前,讲述的是40多年前的事,但哪怕放在今天来看,其内核表达依旧毫不过时。
如果你喜欢看大尺度变态虐杀片,《美国精神病人》一定能让你爽到过瘾。
当然,如果你奔着贝尔的身材去,这部影片也必定让你大饱眼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