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 宓家峰 通讯员 任文娇 吕霄霄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办好中等职业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
去年以来,我市围绕提升中职教师队伍能力素质,多点发力,综合施策,努力打造一支德才兼备、专业精湛、乐教爱生的工匠之师。
以师赋能 坚持强教必先强师
“为了当好学生的引路人,在提升业务水平的道路上,我从未停歇……”在今年全市庆祝教师节大会上,“全国模范教师”——淄博市工业学校的李宇翔老师说。她的职教筑梦、匠心育人的故事让与会人员感同身受。“全国模范教师”是对李宇翔在职教路上奋斗的肯定,也是我市打造高素质中职教师队伍,以师赋能,提质增效,努力推动全市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体现。
我市严格落实《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要求,创新搭建多维度“双师型”教师成长平台,分层次分领域打造“双师型”教师培养团队,健全“双师型”教师培养政策保障机制,持续推进新时代中等职业教育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据统计,我市通过省级“双师型”教师认定的中职教师人数达到1016人,在专业课教师中占比超过了60%。
我市以国家级和省级培训为引领,带动高质量市县联动培训和校本特色研修。制定《淄博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实施方案(2022-2025年)》,明确市、区县和学校的培训任务,上下联动开展分层分类专题培训,完成5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轮训,切实增强教师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去年以来,我市组织教师参加国培、省培共计267人次,其他各级各类教师培训达4689人次。
“本次培训为我们新入职的教师提供了教学、科研与备赛经验指导和自我提升建议,让我们更加明确了专业成长的努力方向。”淄博工贸学校教师邢宏宇在参加2024年全市中职新入职教师培训后如是说。
此外,各学校立足学校和教师发展需求,探索各具特色的校本培训体系。比如,淄博信息工程学校实施了“双驱双导·三式四径”中职青年教师培养体系。
我市始终坚持“教师发展第一”的理念,制定教师专业成长发展体系,实施“教坛新秀—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教学名师—教育专家”培养工程。探索以评促建,加强过程管理及考核,梯度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建立职业教育名师、创新团队遴选机制,加强名师团队培养,实现教师阶梯式发展。去年,从全市中职教师中遴选产生了32名“三名”(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建设工程人选、24名骨干教师、10名教坛新秀,8名中职教师入选齐鲁“三名”建设工程人选,1名中职教师入选齐鲁教育名家工程人选,中职名师的梯次配置进一步优化。
目前,我市中职教师队伍有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创新团队8个、齐鲁名师13人、省名师工作室10个、省青年技能名师12人、省技艺技能传承平台6个,在中职教育教学中,发挥了良好的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
校企共建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立校企双向交流机制,通过“引企入教”“引教入企”系列实践活动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学校分批分期选送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调研和实践,每年保证不少于1个月企业实践。
为了弥补专业师资的不足,不少学校引进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高技术技能人才、产业教授、技能大师等兼任学校专业技能教师。来自山东扳倒井股份有限公司的许玲是被淄博科学技术学校聘任的产业教授,“学校对我非常尊重,我很愿意将自己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传授给学生们。”
目前,全市共聘任42名劳动模范、非遗传承人、企业技术专家等担任市级产业教授,积极协助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各学校聘任300余名兼职教师,负责专业教学和技能辅导等工作。
以赛促教 打造核心竞争力
淄博机电工程学校陈凤英老师辅导的学生多次在全国、省、市技能比赛中获奖,她先后被全国文明风采大赛组委会授予“优秀辅导教师”、省市级“优秀指导教师”。“她在社团活动中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开展个性辅导教学,使得学生们在大赛舞台上展示自信、斩获佳绩。”该校负责人说。
各级各类技能大赛,是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有力抓手,也是检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大舞台。近年来,任波远、李慧平、武娟等一大批参与各级各类技能大赛的中职教师先后成长为全国优秀教师、省教学能手等,尤其是一些青年教师在参加赛事过程中,专业教学能力、综合育人能力、数字素养水平、自主发展能力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进步。
市职业教育研究院按照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建、以赛促改的要求,积极组织参加教学能力大赛、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竞赛活动,不断丰富中职教师队伍培养的载体,助力教师队伍提升核心竞争力。
同时,市职业教育研究院每年组织市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选拔高水平教学团队参加省赛。省赛备赛过程中,组织有经验的教师、教研员“组团式”跟踪辅导,组织各团队深入研读比赛方案要求,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环节深研细磨、精雕细琢。指导各学校立足技术技能、课程思政、产教融合、特色创新等方面开展校内、组际会审和打磨,提升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我市“校级—市级—省级—国家级”四级梯队技能大赛竞赛机制已经成熟,构建起“赛教互促、赛训融合”的技能教学体系,“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教学模式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发挥全市统筹引领优势,牵头成立区域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实施基于区域联盟共同体的政校企合作机制,构建师资、课程、课堂、竞赛和创业孵化“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创新创业指导能力。
近三年,我市中职学校教师参加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累计获奖30余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11项,师生参加国家级、省级黄炎培创新创业大赛获一等奖15项。市职业教育研究院连续7年荣获山东省黄炎培创新创业大赛优秀组织奖。
以研促学 提升教师关键能力
市职业教育研究院围绕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这条主线,搭建教研、科研、调研平台,以教研活动引领专业发展,以科研活动催生内生动力,以调研活动破解发展困境,将教研与科研、调研贯通,形成推动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合力,激发教师队伍发展内生动力,持续促进专业成长。
近日,教育部公示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名单,淄博建筑工程学校李卫卫教师团队制作的中职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齐韵非遗》成功入选。“这次我们的课程能顺利入选,我们深感荣幸与自豪。”李卫卫说。
近年来,我市利用市、区县和学校有组织的教研体系,坚持面向人人,扎实开展中职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教研活动,充分发挥有组织教研体系的聚合效应,推动教师教学质量的逐步提升。发挥专业教研员和兼职教研员的组合作用,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标准、精品课程建设和新形态教材开发等方面入手,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对300余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把脉问诊,牵头制定市级课程标准和技能教学标准45份。
目前,我市建成中等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国家级1门、省级52门、市级96门,进一步完善了我市中职国家、省、市三级课程建设品牌体系;先后开发23本新形态教材,8本中职教材入选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我市每年组织立项一批市职业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强化全流程管理,组织全市中职学校科研交流及培训,通过聚焦各级各类课题、教改项目研究,培育提炼教学成果,使中职教师队伍科研内生动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成果表达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截至目前,全市参加课题研究的中职教师达2000余人次,2022年以来获得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1项。
“调研组积极帮助协调对接相关企业,为学校畅通了和企业之间的产业技术技能人才双向交流渠道。不仅如此,在推进课堂教学、实习实训、师资队伍建设以及贯通培养等方面,也为我们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淄博电子工程学校教务负责人说。
去年以来,市职业教育研究院立足主责主业,班子成员主动带队,聚焦学校和教师发展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堵点,围绕教科研体系、师资队伍、人才培养、专业建设、产教融合、职教高考、劳动教育等多个方面,先后到学校进行实地调研,形成调研报告23份,为中职学校和一线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破解学校和教师发展困境出谋划策,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关键办学能力和教师专业能力。3份调研报告在淄博市“百题调研”活动中获奖。
久久为功,必能成功。
近日,我市15位中职教师凭借扎实过硬的专业素养、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显著的研究成果,成功入选2024年职业教育省级兼职教研员。这是我市努力提升中职教师关键能力的又一重要成果。
“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产教融合研究教科研基地”荣誉称号,是对淄博市职业教育研究院以研促学工作的最好佐证。
市职业教育研究院院长张荣国表示,教师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打造高素质专业化中职教师队伍,对于培养更多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将推进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产教融合研究,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